APP下载

“沪香粳106”不同氮肥运筹试验初探

2017-05-10蒋李健茅一平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施氮施用量总量

蒋李健 周 燕 茅一平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黄天宇 施建国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2)

“沪香粳106”不同氮肥运筹试验初探

蒋李健 周 燕 茅一平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黄天宇 施建国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2)

为摸清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产量及其特性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其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用氮总量为24 kg、基蘖肥∶穗肥为7∶3,“沪香粳106”更易获得高产。

沪香粳106;机插稻;氮肥运筹;产量

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最活跃的营养元素,氮素营养状况与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稻米品质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水稻的氮素营养研究一直受到稻作学家的重视,并形成了“前促”施肥法、“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前稳、中控、后保”施肥法等施肥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稻作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改良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施氮量不断加大,目前一些地区水稻氮肥(纯氮) 每667 m2施用量已达20~25 kg,高的甚至达26~30 kg,不仅造成了氮素浪费,还污染了环境。因此,如何正确进行氮肥运筹、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常规早熟“沪香粳106”为参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其优质高产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5年设在崇明区三星镇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大麦。供试水稻品种为“沪香粳106”,种植方式为机插,机插时间为2015年6月5日,株行距为12 cm×30 cm,每667 m2基本苗数8万苗左右。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不同用氮总量及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2个因素,用氮总量设每667 m2施纯氮22、24、26 kg 3个水平,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基蘖肥∶穗肥)设8∶2、7∶3、6∶43个水平,共9个处理(见表1)。试验为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为667 m2左右。氮肥:(1)基蘖肥部分,基肥∶分蘖肥=4∶6,其中分蘖肥分3次施用,第1次在栽后5~7 d施入,施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25%;第2次在栽后12~14 d施入,施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50%;第3次在栽后20 d左右施入,施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25%。(2)穗肥部分,促花肥∶保花肥=1∶1。

表1 “沪香粳106”不同氮肥运筹试验设计

依据各处理的氮肥用量,N、P2O5、K2O配比均为1∶0.3∶0.3。同时各处理间其他培管措施均相同,即实行统一的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1.3 测定项目

调查基本苗数,定点考查叶龄、绿叶数、苗高、茎蘖动态;拔节孕穗期观察生育进程;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穴,考查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收获时,分区收割并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不同用氮总量及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下,“沪香粳106”的叶龄、株高无明显差异,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

表2 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叶龄、株高动态的影响

2.2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的情况下,随用氮总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递增的趋势,说明前期肥料施用量增加促进了分蘖发生,有效穗数增加。在前后期施氮比例为7∶3和6∶4的情况下,随用氮总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只有保持前期合理的用氮水平才能促进成穗。在相同用氮总量的情况下,随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有效穗数逐渐减少,高峰苗数和分蘖力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成穗率无明显规律。

表3 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茎蘖动态的影响

2.3 对抽穗进度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同一施氮比例下,“沪香粳106”的生育进程随用氮总量的增加而推迟,以每667 m2施纯氮26 kg最晚抽穗,比每667 m2施纯氮22、24 kg推迟2~3 d。在用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随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生育进程也有随之推迟的趋势。由此表明,用氮总量增加或氮肥后期比例增加易使“沪香粳106”齐穗期推迟。

表4 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抽穗进度的影响(单位:%)

2.4 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每667 m2施纯氮26 kg时,不同前后期施氮比例的产量依次为8∶2>7∶3>6∶4,即随后期用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递减的趋势;每667 m2施纯氮22、24 kg时,均以前后期施氮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在前后期施氮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时,产量随用氮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前后期施氮比例为7∶3和6∶4时,产量随用氮总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所有处理中,以每667 m2施纯氮24 kg、前后期施氮比例为7∶3处理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为649.80 kg。

2.5 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5可知,“沪香粳106”产量各构成因素中,不同氮肥运筹对每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在用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和6∶4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均较小。在前后期施氮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当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和7∶3时,每穗总粒数、实粒数总体上随用氮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时,随用氮总量的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逐渐减少,但差异不明显。由此表明,适当提高后期施氮比例能促进穗分化、有利大穗形成。

表5 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不同氮肥运筹对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在施氮比例相同情况下,当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时,随用氮总量的增加,结实率呈递减的趋势;当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和7∶3时,随用氮总量的增加,结实率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在用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随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结实率总体上呈递减的趋势。

不同氮肥运筹对千粒重也有一定影响,在用氮总量相同时,千粒重随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施氮比例相同时,千粒重随用氮总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3 小结与讨论

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氮肥施用量逐步增加,由于氮肥运筹不当,往往会出现肥效降低的现象,造成肥料浪费。因此,正确进行氮肥运筹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沪香粳106”抽穗进度有一定影响,用氮总量增加或氮肥后期比例增加易使“沪香粳106”齐穗期推迟。当后期施氮比例较低时,提高用氮总量能提高单产;在用氮总量较低的情况下,适宜的前后期施氮比例为7∶3,而在用氮总量较高的情况下,适宜的前后期施氮比例为8∶2。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用氮总量为24 kg、基蘖肥∶穗肥为7∶3,“沪香粳106”更易获得高产。

2016-12-13

猜你喜欢

施氮施用量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商品有机肥和施用量对夏季青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陇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