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新品系“沪粳137”在崇明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7-05-10施惠国沈春晓上海市崇明区庙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53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崇明品系分蘖

施惠国 孙 丽 沈春晓 黄 锋(上海市崇明区庙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3)

水稻新品系“沪粳137”在崇明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施惠国 孙 丽 沈春晓 黄 锋(上海市崇明区庙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3)

“沪粳137”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系,崇明区自2014年引进,经3年种植,该品系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熟期较早等特点,比较适合在崇明区种植。经实践总结,该品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等。

沪粳13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沪粳137”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2009年以“沪08-166”为母本、“武运粳2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经多代单株选择培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系,

2015、2016年参加上海市晚粳组水稻区试和生试。自2014年开始,崇明区庙镇引进“沪粳137”进行示范种植,3年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熟期早等特点,能较好解决当前水稻生产中品种结构单一、绿肥水稻茬口矛盾等问题,比较适合在崇明区种植。为进一步促进该品系的推广应用,笔者对“沪粳137”在崇明区的示范种植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科学、高效、配套的栽培技术。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表现

2014年该品系进行小面积直播试种,每667 m2产量为615.3 kg,比对照“秀水134”增产7.7%;作机插稻试种,每667 m2产量为641.5 kg,比对照“秀水134”增产6.8%(见表1)。2015年作直播稻种植,示范面积13.33 hm2,每667 m2产量为608.3 kg;作机插稻种植,示范面积13.33 hm2,每667 m2产量为623.2 kg。2016年推广种植面积达66.67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10.2 kg。

1.2 种植方式

“沪粳137”在崇明区可采用机插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经试验(见表1),采用直播栽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采用机插栽培能促进分蘖、形成大穗,为高产奠定基础。

表1 “沪粳137”直播、机插种植方式试种结果(2014年)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沪粳137”于早熟晚粳类型,作直播稻栽培,于5月底至6月初播种,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48 d左右;作机插稻栽培,全生育期158 d左右。“沪粳137”株高98 cm左右,株型紧凑,分蘖中等,长势较旺,穗型大,每667 m2有效穗数19.5万~21万穗,每穗总粒数150粒左右,千粒重26.5 g,结实率93%左右,叶色绿,后期转色好,熟相较好,田间综合抗性好,抗稻瘟病,抗倒性较强。

2.2 米 质

201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沪粳137”整精米率74.9%,垩白粒率24%,垩白度4%,米粒长宽比1.6,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7.4%,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适口性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为防止种传病害,“沪粳137”播种前须用药剂浸种,严格消毒种子,并进行催芽。崇明区一般作绿肥后茬种植,采用直播栽培的,一般播种期在5月底至6月初;采用机插秧栽培的,一般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初,移栽期在5月底至6月初,秧龄一般控制在20 d左右,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移栽。苗期适时施好断奶肥,移栽前施好送嫁肥,以培育壮秧。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大田必须做到精心整地,随整地施好、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左右。机插时一般每667 m2栽插密度为1.6万穴,每穴株数在3~4株,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5万~6万苗;肥力较差的田块,每穴可适当增加1~2株,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6万~8万苗。

3.3 科学用肥、合理运筹

根据“沪粳137”的需肥特点,每667 m2施用纯氮总量控制在21 kg左右。肥料运筹采用前促、中稳、后控的策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蘖肥占总用肥量的70%左右,长粗肥、穗肥各占总用肥量的15%,基蘖肥宜用尿素,以利于水稻分蘖发棵,一般连同活棵肥宜施2~3次分蘖肥,以第1次分蘖肥施用为主,以促其早生快发。同时,应注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为1∶0.4∶0.5,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磷、钾肥主要通过施用BB肥或复合肥提供。

3.4 科学灌水、适期搁田

前期浅水插秧,深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并适当脱水露田,要求每灌1次水,待其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促进其分蘖早生快发,避免因长期灌深水、不脱水造成田脚软烂、通气性差、根系缺氧出现僵苗。中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当田间每667 m2苗数达20万株左右时,开始分次搁田,由轻到重,做到既控制好群体,又不使退蘖太多。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确保水稻活熟到老。

3.5 杂草防除

直播稻第1次杂草化除可在落谷后1~2 d(稻芽开始现青、稗草萌芽期)进行,机插秧第1次杂草化除是在机插后1 d立即进行,可每667 m2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20 g对水35 kg,对秧板均匀湿润喷雾。直播稻第2次杂草化除是在第1次用药后15~18 d进行,机插秧第2次杂草化除是在机栽后10~14 d(秧苗活棵返青以后)进行,可每667 m2用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90 g制成药肥或药土10 kg撒施,药后保水3~5 d(注意水不可淹没心叶,并做好平水缺)。

3.6 病虫害防治

机插秧苗期、直播稻幼苗期要重点做好灰飞虱及稻蓟马的防治工作,分蘖期应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中后期应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具体防治应参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

3.7 适时收割

“沪粳137”于90%谷粒黄熟时即可适时收获。

2016-12-19

绿肥-早熟优质稻轮作茬口模式的示范与推广(编号:14391917300)。

猜你喜欢

崇明品系分蘖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