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2017-05-10鲁伯强

运动精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课教学内容

鲁伯强

(余姚市城南中学,浙江 余姚 3154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余姚市部分中学10名体育教师和100名初中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访谈法

1.2.4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分析

2.1 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表1 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了解

表2 教师自认能否适应课程标准改革的变化

由表1、2可以看出被调查中学80%的体育老师能够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改革,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参加各种级别的评优课,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表现了中学体育教师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专业发展势头,为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师资保证。

2.2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2.2.1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学生生活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动作技术难度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以致学生心不在焉地进行练习,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个别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无形的伤害。被调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在保留原有锻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从单一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向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方向转变。

表3 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前后的评价

由表3可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前,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表示喜欢的人数占62%;对教学模式表示喜欢的人数占52%;对教学评价表示喜欢的人数占69%。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表示喜欢的人数占79%;对教学模式表示喜欢的人数占76%;对教学评价表示喜欢的人数占91%。学生对课程改革前后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上升了17个百分点。

2.2.2 教学形式、手段多样,更符合学生实际

被调查中学的体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形式上,逐渐淘汰传统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创编和组织参与课堂、校园、社会体育活动及体育知识、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全新的形式,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完成从单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向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化。

2.2.3 教学评价更科学、合理,体现针对性

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学校同年级中年龄和先天条件有所差异的学生无疑是不适用的。被调查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经常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视多重评价。例如教师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的评价体系,而是十分注重过程性评价,在练习快速跑的摆臂练习中,分小组练习后,让个别学生出来“表演”,再让他按教师要求的几点动作要领进行自评,并以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对他进行评价,最后教师作评价总结。

2.3 课程标准指导下课程改革的成效

2.3.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表4 学生在体育课程改革后的变化

由表4可知,体育课在进行课程改革后,有93%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得到了提高,师生间的交流多了;有9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参与的程度有了提高;有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提高了。

由表4数据结合作者的实地考察,发现在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程度要比以前明显提高,同时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3.2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体育课程标准改革中,教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过去只强调竞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采用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上师生相互提交流,气氛活跃。教师还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课程标准改革变化的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经过了课程改革后,被调查学校的体育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转变,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并能主动参与体育课,与教师间的交流多了。

2.4 课标实施过程中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1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运动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注意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作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要明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了解初中生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2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这些现代教育手段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它扩充并且延伸了教学内容:直观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学情况。作者认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与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它只能成为一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辅助于体育教学,而不应喧宾夺主。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教学媒体的作用,不能刻意追求教学形式的花哨,这并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标准;其次,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经验及理论知识的积累,弥补不足,使自己能更好地利用教学媒体,上好体育课。

2.4.3 恰当、及时的进行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扬学生在于努力挖掘学生的全部潜力,对学生要有深刻的了解,“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地焕发出表扬的强大力量。如果体育老师能够读懂学生,即使批评指正,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表扬的度是很关键的,即不能泛滥,也不能吝啬,使表扬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余姚市被调查中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明显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改革后的体育课使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

3.1.2 余姚市被调查中学体育教师普遍认为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对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2 建议

3.2.1 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

中学阶段是连接大学与小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加强中学体育课程与小学、大学体育课程直接的联系,可以使三者形成一种合力,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2.2 加强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

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的时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3.2.3 增加体育选修项目

体育选修项目教学,可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要,更为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2.4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融合

利用好学校特有的地域环境、资源以及所在地的特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够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3.2.5 建全建强教师队伍

加强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现有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知识结构丰富、实践能力强、专业扎实、事业心强的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自我学习。

[1]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尽贤.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5,(1).

[3]陈志丹.论体育教学中反思的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16-17.

[4]徐健.论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4):50-52.

[5]王启明,崔庆霞.体育教师高效教学策略与技巧 [J].职业时空,2005,(18):16-17.

[6]许英魁.浅谈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 [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186-187.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课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讨厌的理由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