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后现代艺术

2017-05-06谷雨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宽容

谷雨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后现代主义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后现代艺术具有虚拟性、娱乐性、非线性、拼贴性、流行性等特点。后现代艺术被很多艺术者引申为行为艺术,大胆、前卫,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破”后现代艺术从另一个视角审视现代之后的种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现状。

关键词:人体盛宴;消费文化;宽容;模糊艺术生活;多角度多层次互通

中图分类号: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404-02

在这个全民消费狂欢的时代艺术难以以“好”或者“坏”来界定。“女体盛”,日语意为用少女裸露的身躯作盛器,装盛大寿司的宴席。挑选“女体盛”艺伎的要求非常苛刻,首先,要求女人具备内在的纯情与外在的洁净,最能激发食客的食欲。其次是容貌要姣好,皮肤光润、白皙。身材匀称、不能太瘦,太瘦缺乏性感。血型最好是“A”型,日本人普遍认为,具有“A”型血型的人,性格平和,沉稳,有耐心,最适合从事这种职业。由于多种原因,“女体盛”日渐衰落,现仅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十几家豪华度假旅馆还保留这种宴席。日本许多女性主义者以及那些“女体盛”食客的妻女,呼吁废除“女体盛”。

“女体盛”本来是起源于国外的一种民间风俗,而在国外风俗中,把此类行为归类是否是一种艺术,是表演艺术还是饮食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评论家认为,这种行为初衷是值得商榷的,上述的种种遭遇就说明了这一点。对此,持赞成意见的人却有另一套理论,他们认为饮食不仅要满足味蕾感受,还要有文化体验,凡是吃东西,食品真正的滋味只占一半,另一半则是由食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对进食者的特殊意义和进食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所构成。所以,“女体盛”作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种特色,其影响仍然不减。

“女体盛”在当代有了不同情形的演绎,人体盛宴成了众矢之的,如果说“女体盛”是一定时期的男性消费女性身体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的话,那么“男体盛”女性欣赏男性,当两性互为消费对象时,性别压迫消失了,这是消费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文化在过去,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是少数人的特权,因为拥有知识权力的人太少,所以盲从无知的大众只能昂首追随知识分子,如今中产阶级将在本世纪末达到有人类历史以来的最高点,知识普及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后”使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精神,暂时不去考虑这是艺术还是商品,这是噱头还是炒作,此时他都不再重要了,举办者只想从艺术和消费2种观念的结合中获利,不管是当初餐馆的“敢为天下先”照搬日本的“女体盛”,还是《新女性》杂志为了争取女权回归而策划的“男体盛”都是这些所谓的“艺术家”将现成物直接用作素材或者再制为原件的翻制品,都是企图化解原有对象的含义而赋予新的意义,这种经破除原有意向而转生新意向的语言模式,也是早期波普艺术家所使用的手法,策划人也“莫名其妙”的踏上了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快车。

请看以下新闻题目2004年4月2日,女体盛在昆明和风村怀石料理餐厅首“演”。昆明市民对此普遍表示难以接受。

2004年4月6日,云南卫生监督部门出面干预,叫停了“女体盛宴”,理由是:作为食品工作人员的女大学生不能出示健康证,工作时未按要求穿戴。

2012年3月3日,辽宁省大连市,佳兆业广场首届美食节上,一家饭店在美食节上献上了少见的“女体盛”。

2015年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车展,吸引无数男女老少市民前去观赏。然而,有市民称,路过6号馆车展台时被眼前的模特惊呆了,不仅衣着暴露,还不时搔首弄姿挑逗过往的男士。与此同时,2015第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车展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参展汽车商为了促销,在汽车上举办人体盛引爆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追逐拍摄,互动的参观者可以现场品尝人体盛寿司宴。

车展变成“肉展”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新鲜的是越来越出格的“露”,越来越来越出格的“裸”,越来越出格的“肆无忌惮”。车展这一汽车产品展示展销会越来越具有“浓郁”的古代青樓味道和岛国风味,光“裸”已不足以吸引众多眼球,更需要“搔首弄姿地挑逗”和重口味的“人体盛寿司宴”。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这种暴露的做法是想出法子来侮辱和玩弄妇女,这是中国人绝对不会赞成和忍受的。他们认为这是日本式变态的商业炒作模式,为了吸引眼球而作秀,但毫无疑问这种类似于打着“行为艺术”旗号式的招徕客户模式,不仅仅只是令人发指的变态,是对女人、对人类本身的不尊重,更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要求将其废除。然而,还有少部分比较“前卫”的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人和自然、艺术和菜的结合”,甚至愿意尝试。

有这样一个例子。母亲去看艺术品展览,婴儿车里面的孩子指着一座雕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用自己的联想给孩子讲了一遍,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开心的笑了,“这时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关键是我们在场,设想一下,假如这些艺术品根本不存在,没有人去搞它,那世界又将会怎样?

在这个消费时代,从鲁迅到赵本山到李宇春,通俗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后现代社会中打破以往的屏障,产生多角度与多层次的互通和联络,艺术家本身在365行里面,也将成为某些行业的副业或者个人爱好的偏向,而不再适合做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创作和工艺,设计,娱乐事业等应用领域变得混淆不清,后现代社会模糊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后现代的艺术作品无需反映乌托邦的理想境界,艺术难以以“好”或者“坏”来界定,图案绘画,新女性主义创作还是充满色情的媒体作品,或是街头涂鸦,地铁文化,都显得流于粗俗,肤浅甚至低级堕落,这种支离破碎,不知以何为评估标准的后现代艺术趋向,正是这时代的没有品位的品味了,因为艺术一旦没有高低之分,就不必论品位的好与坏。所以没有品位不等与低级差劲,只是不选择品位,但求生存而以。

面对裸男裸女餐具时,有人会恶心,觉得肮脏丑陋,但真的有丑陋这东西吗?对有些人来说丑陋代表了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以及原始原创,电视以及杂志中那些所谓漂亮的东西实在欠缺趣味,最引人人胜的东西,反而使我们身上各种怪行和缺点,这是人类拥有的特质,并让个人有不同的性格表现。

当大众们举着“爱国”“传统”的大旗振臂高呼反对这种文明的倒退与低速艺术时,我想这时要首先学会“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以及传统的观点要有忍耐的心。

正所谓“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你有权利谱写自己的乐曲,但也不再要干涉到旁人兴致勃勃的演奏,因为他也许在唱心底最熟悉的歌。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宽容
南风直须吹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