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发生器消毒效果的验证

2017-05-06夏洁敏范素俊

环球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臭氧浓度培养皿菌液

夏洁敏 范素俊 朱 澄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臭氧发生器消毒效果的验证

夏洁敏 范素俊 朱 澄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验证工作,确认臭氧发生器的运行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环境消毒效果的要求。

臭氧发生器; 验证; 消毒效果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为确认我公司生产车间使用的臭氧发生器的运行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环境消毒效果的要求,开展以下验证工作:

在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完成并合格的前提下,测试臭氧浓度并在额定功率运转下通过生物挑战性试验来确认臭氧发生器的性能(臭氧浓度要求≥15 ppm)。

1、臭氧消毒前环境确认

在臭氧消毒前,对测试区域进行微生物检测的预确认。采样后置32℃培养2-3天做为阳性对照品。

2、测试臭氧浓度程序

打开臭氧发生器前,测试并确认环境处于正常状态;打开臭氧发生器和空调送风、排风测试臭氧的浓度情况,每分钟记录一组数据。在达到规定消毒时间后(120min),关闭臭氧发生器,空调机组仍正常运行。关闭臭氧发生器后测试房间内的臭氧浓度,每分钟记录一组数据,直到臭氧浓度低于0.1ppm为止。

3、生物挑战性试验

目的:检查并确认臭氧发生仪在正常情况下,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环境菌),以验证设定的臭氧消毒参数确实能达到预期消毒效果。

3.1 不同梯度浓度菌液的制备

菌种经接种培养后成菌液,用TSB培养基将菌液稀释成适宜梯度的菌液各1ml于无菌培养皿中,各制备两份备做平行试验用,根据情况挑选臭氧作用组,按要求分别置于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房间内;同时作空白对照。

3.2 验证程序

3.2.1 打开空调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将备好的菌液培养皿置于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房间内,空白对照组置于不受臭氧作用的房间。

3.2.2 启动臭氧发生器。

3.2.3 保持臭氧发生器开机规定时间后(120min)停机。

3.2.4 取出六组菌液培养皿,倾注45℃ TSA培养基,混匀,待冷却凝固后,置30-35℃,倒置培养2-3天,计数,以小于300 CFU/平皿的稀释级别为准,记录臭氧消毒效果验证用的菌液原始浓度及臭氧消毒后的菌液浓度,计算菌液浓度的下降倍数,并判定消毒效果是否要接受。

4、测试空气与表面消毒程序

臭氧消毒结束后,对验证房间进行环境监测,采样后置32℃培养2-3天,培养后的计数结果与阳性对照品的计数结果对照计算消亡率。

5、可接受标准

5.1 臭氧发生器开启30分钟后,臭氧浓度应≥15ppm。

5.2 关闭臭氧发生器150分钟时,臭氧浓度应低于0.1ppm以下。5.3 消亡率应≥90.00%。

5.4 消毒效果应≥99.99%。

6、数据汇总

6.1 臭氧发生器性能确认

时间臭氧发生器启动时间 17:05-19:05臭氧浓度(ppm)≥15的达到时间 17:10臭氧浓度(ppm)≤15的降解时间 19:47臭氧浓度(ppm)消毒稳定时间为 157分钟臭氧浓度(ppm)≤0.1的达到时间 22:11臭氧浓度(ppm)降解时间需 144分钟

6.2 灭菌效果确认(消亡率)

臭氧消毒前菌落数 臭氧消毒后菌落数 消亡率沉降菌 83 2 97.59%浮游菌 不可计数 1 >99.67%东墙面 47 0 100%南墙面 36 0 100%西墙面 44 1 97.72%北墙面 29 1 96.55%地面 52 2 96.15%设备 46 1 97.83%

6.3 消毒效果确认

菌种 臭氧杀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99.992铜绿假单胞菌 99.997大肠埃希菌 99.997枯草芽孢杆菌 99.999白色念珠菌 99.991表皮葡萄球菌(环境菌) 99.999

通过以上验证工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臭氧发生器开启5分钟后,臭氧浓度≥15ppm,满足设计要求。2.关闭臭氧发生器150分钟后,臭氧浓度低于0.1ppm,满足设计要求。

3.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环境菌消亡率≥90.00%,符合要求。

4.生物挑战性试验结果表明,6组特征菌的消毒效果≥99.99%,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该臭氧发生器运行性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环境消毒效果的要求,可以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消毒。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2011,1-42.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7-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2002,102-110.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产验证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2-125.

猜你喜欢

臭氧浓度培养皿菌液
不同品种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光合基因表达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2018年8月上半月南京臭氧污染浓度变化分析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沈阳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