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配网规划和改造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探究

2017-05-05岑卫琦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可靠性检修电源

岑卫琦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用电需求量的上升,安全供电问题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为了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就要加大配网规划与改造力度,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减少配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配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文章分析了配网供电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性对策。

关键词:区域配网;配网规划;配网改造;影响因素;供电可靠性;安全供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5.015

配网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是评价配网供电服务的核心标准,配网实际运行中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必须加大配网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积极优化调整配网,为配网创造一个合理空间,从而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等来优化配网,确保其高效运行。

1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网架结构因素

网架结构与线路的数量、分布等都会影响配网的供电安全。例如:配网线路分布中单辐射线数量超标、对应的环网率较低,此时的配网结构整体上的转供电能力较弱,网架结构不合理,局部故障时无法转供电,供电可靠性下降。区域范围较广、面积较大时,配网线路需要跨越较大的空间距离来传输电能,这样则可能增加故障率,因为任何一个局部环节故障,都可能导致配网受损。

局部线路负载率过高,配网平均负载率则相对较低,也就是线路负载分布不均,各个线路的配变容量超出合理指标范围,使得配变容量无法被充分利用,特别是当负载率提高时,将出现线路载荷过重问题。

配网结构内线路质量低下,无法获得N-1检验的认定,这是因为单辐射线路过多,无法转移负荷,不能进行转供电,使得线路发生故障时,出现大范围停电,不能实现安全供电,供电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也无法达到合格的供电服务标准,从而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而且某一线路负载率过高,无法被有效控制于科学负载之下,也会造成负荷无法转移,从而带来失电问题。

随着变电站的规划与调整,如果其所服务的范围未得到规划与调整,则可能出现变电站之间交错供电问题,供电距离太远,近处电能需要远距离传输,造成电能浪费。同时,如果存在众多单辐射线路接线方式,对应的环网率下降,由于负载超高,多联络线路也阻碍了不同配网线路之间负荷的转移,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供电安全。

1.2 电源布局不均匀

现阶段,一些局部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处其电网系统规划进度缓慢,缺少长远性、整体性的布局与规划,依然依赖于固定的、有限的电源点,随着地域性用户的增多、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等,依然依赖于有限的电源点,电源未能均衡、合理地分布,电源的布局无法满足配网的安全、平稳供電,由于电源布局不均匀还会造成局部供电半径超出合理范围,过长的供电线路可能造成电力电能传输中能量受损、电能下降等。而且由于电源分布不均,对应的供电能力也将下降,当用电负荷提升时,不能满足其供电,供电安全性、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1.3 设备落后,智能化水平低

配网设备与技术是支持配网系统运行的关键性技术与设备,实际操作与使用过程中能否与时俱进、高效发挥作用都将影响配网系统的改造。当前,区域性配网系统中设备与技术存在落后倾向,特别是随着城建规模的扩大,负荷需求持续上升,配网建设也较为滞后,设备系统未能及时更新,局部设备与线路出现了老化、腐蚀等问题,导线截面过窄加剧了配网线损。

区域性配网改造过程中,由于地域落后、经济条件有限,配网系统智能化水平较低,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未能得以运用,配网线路、设备等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从而影响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

2 区域配网规划与改造提升供电可靠性

2.1 规划并完善配网结构

配网规划通常涉及到变电站的规划、线路的设计等,按照相关的技术规程与设计规定,各类区域供电半径有所限制,例如:B类区域10kV供电半径要控制在4km以内,C类区域则要控制在6km,要严格依照这一规范约束来规划区域配网,实际的规划与改造过程中需要自己优化调整配网供电范围,本着距离最近的原则来供电。其中10kV架空线路最好伸向低负荷中心,以此来控制低压供电半径,确保安全、稳定供电。要尽量扩大供电半径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积极调整传统、落后的配电模式,最大程度上优化调整配网结构,依靠配设繁杂的配网系统,最终打造出体现出冗余通路、环状的配网结构系统,转变旧式的单联络线路,使其朝着多分段连线发展,这样才能逐步形成“手拉手”的环形网,达到对各类用户的多电源供电服务。

实际的配网结构规划中应该尽量选择环状配网构造,实施倒闭环设计,开环运行,同时也要增设电源,各个电源均匀分布。

切实依照N-1的指标与规范来规划配网,增加分段数量来优化配网结构,并根据地域性供电需求来合理调整配网结构。

通过配网结构的优化与供电半径的调整,区域配网规划与改造逐步得以优化与改造,优化了配网结构,提高配网系统供电服务质量,间接提升了配网供电可

靠性。

2.2 更新并优化设备,引进新技术

电网设备装备水平与技术水平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配网规划与建设步伐,要加大设备改造力度,采用全新的电网设备,提高设备装备的运行水平,例如增设熔断器,重合闸设备、分段器等,以此来有效革除故障,减少断电用户数量,控制断电范围,提高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重点更新更换能耗较高的配网电气设备,以此来控制电能损失,提高电压质量,创建全线损管理模式,加大对配网设备的改造力度,运用最为节能、环保、低耗的设备,并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应该重点强化设备安全管理,例如密封设备、推动设备的智能化运行、采用紧凑型设备等,以此来优化调整设备,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水平,也可以尝试将移机免维护负荷开关应用于配网系统,从而提高其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增强其故障抵抗力。真空断路器作为一种先进的供电安全保护性设备,可以用于配网系统,发挥局部保护功能,高效隔离故障,控制故障的影响范围,而且此设备能够长期、安全、稳定

使用。

在设备优化更新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随着现代化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的应用,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技术,例如配设监视仪表、采用智能化计量设备,依靠计量设备的智能化功能来动态监测配网系统的运行状态,集中搜集不同线路节点、接入点等的停电信号、信息等,通过对所搜集信息的集中分析、总结等来对应判断出故障位置,借助系统所传输的数据来分析故障成因,及时解除故障,控制停电范围,以此来确保故障处理工作效率,缩短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2.3 配网带电作业,高效检修

针对目前区域配网系统腐蚀、老化的现象,配网规划与改造过程中必然需要加大检修力度,检修过程中势必要大范围停电,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对此需要提倡带电作业,例如选派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带电接火作业、带电修补导线、更新相关设备与线路等,以此来控制带电作业的范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维护安全稳定供电。

通过控制检修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也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要注意故障检修时间的合理分配,例如前期准备与检修时间,为了缩短检修停电时间,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准确判断故障成因、位置、类型等,提前制定检修计划,其中明确检修步骤、流程以及所需的检修设备、工具等,做好前期工作才能控制检修时间,达到快速修复的目标。

同时,还要积极重视配网的新建与改造工作,由于城区内地形、地貌、负荷等存在差异,对此就要新建并改造变电站,提高变电站的型号和等级,优化其运转,提高其运行效率。

3 结语

区域配网规划与改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优化规划与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区域配网的运行质量,为配网运行创造一个有利空间,减少配网停电次数,缩短配网停电时间,以此来提高配网运行效率,提高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金义雄,王承民.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 单渊达.电能系统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陈文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实用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可靠性检修电源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检修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哪一款移动电源充电更多?更快?
阳光电源
茂名式大修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