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物多用的古代熨斗

2017-05-05周自染

宁夏画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熏香纣王空心

周自染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几乎每家都有,可是在距今200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熨斗就已经在使用了。

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其形象类似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斗”。 在中国古代,熨斗又称“火斗”“金斗”“钴鉧”,其主要功用是熨烫衣物,效果有二:一是把有褶皱的地方熨平贴,二是在需要明显褶纹的地方,把褶纹熨得挺贴。

最初的熨斗是用石块、陶片或铜铁块在火上烤热后,按压在衣服上熨烫。相传,熨斗的发明早于商代末年,据《淮南王》记载:“炮烙始于斗。”该书又注:“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就是说商纣王发明炮烙这种刑罰的灵感来自于熨斗,商纣王看到使用熨斗时,熨斗烫伤人手,于是发明了“炮烙之刑”—— 将人在烧热的铜柱上炙烤。

但是熨斗实物所见最早者为西汉时期,在汉墓中,经常有熨斗出土,汉代的熨斗,大多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长柄末端还饰以龙纹。熨衣前,把燃烧的木炭放在熨斗内,利用金属的传热与重量来烫平衣服上的皱纹或者熨出美丽的褶皱。

魏晋南北朝时期,熨斗已经较为普及,从“火在熨斗中而柄热”可知,魏晋时期的熨斗使用方法还是把燃烧的木炭放在熨斗内,利用金属的传热与重量来烫平衣服。而且熨斗柄会导热,说明当时的熨斗柄依然是金属的。晋《东宫纪事》也记载,“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这说明魏晋时期熨斗的主体材质是铜或铁,并未安装木柄。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丝织业非常发达,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用熨斗熨衣已经成为上至君主,下及黎庶整理衣物的必备工具。

宋代熨斗的使用比隋唐时期更加广泛,其形状也有所改变:一般是空心短柄,插入木把,以便在熨烫时不至于烫手。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更深一些,形状不完全是圆形的,也有呈斗状堤型的,且斗盆周围多印制有精美花纹。它不仅被用于传统的熨衣、平帛,还被用于熏香、熨纸、护书、饮酒。

1.熏香。宋代发明了熨斗与熏笼结合一体的器皿。在熨平衣服褶纹的同时,还用熏香给衣服带来芳香的味道。宋代每年从海外进口大量香料,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熨斗熏香的。

2.熨纸、护书。宋代有的熨斗还有熨书平纸的功能,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北宋宰相“晏元献平居书简及公家文牒,未尝弃一纸,皆积以传书。虽封皮亦十百为沓,暇时手自持熨斗,贮火于旁,炙香匙亲熨之”。

3.饮酒。曾觌的《减字木兰花(席上赏宴赐牡丹之作)》中有:“更阑后,满斟金斗,且醉厌厌酒。”看来宋代有些小熨斗还可用来饮酒。

明清时期,熨斗沿袭宋元时期的造型,只是靠近手柄处的口沿向上昂起得更高,更好地防止火烬外落,空心短柄,插接于木把。有的熨斗周身铸有福、寿等纹饰,不仅有实用性,也有观赏性。民国时期,熨斗从碗口状变成了三角状、密闭式。这时候还出现了陶瓷熨斗、酒精熨斗、热水熨斗等,种类非常丰富。

现代人使用的熨斗形状,是西方人发明的,但是西方人使用熨斗的时间比我们晚了很多,直到16世纪,荷兰裁缝才开始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使用,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

猜你喜欢

熏香纣王空心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商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六朝瓦当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运用
“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
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赏析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