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2017-05-04李艳子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育整合德育

李艳子

摘要:德育教育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心育工作的支持;德育要提升效率,需要按照德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德育与心育二者极为密切又互为补充。掌握较全面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心育;德育;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进步,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这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各方面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整合工作,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成为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心育与德育的特性

1、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任务不同。心育的目标是: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状态,实现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高质量。而德育的目标则是:学生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自觉承担各种按照社会伦理准则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心育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干预。而德育的任务则是:用先进思想影响学生,用道德规范教育学生,用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行为感染学生,简言之就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2、教育的内容不同。心育的内容是关于心理卫生、心理素质的知识和相关训练;德育的内容是先进思想、道德规范的相关活动。

3、工作的重点对象不同。心育的重点对象是心理不够健康的群体;德育的重点对象是思想道德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群体。

4、是理论基础方式方法不同。心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科学;德育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教育科学。心育运用的是心理学的方式方法,不能也不必进行价值判断;而德育不但不能避开价值判断,而且要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方向和核心。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决不能把心育与德育混为一谈的。

二、德育要具有针对性,离不开心育的支持

当前,我们所在地区的学校,尚没有一个正规化的架构,师资薄弱的学校,心育与德育工作同时存在着不够科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缺乏科学的把握,基本上都是教育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实施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正是实施德育的障碍,反之则是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他的心理防卫机制是很敏感、很牢固的,这就导致他对别人的信任度低、对别人的建议和帮助很自然地采取抗拒态度。而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更容易感受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育工作对于德育是相当有价值的。所以,心育工作对于德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学实践上的整合

小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具体而言,首先,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课程上的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传统的德育课程,在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人到相关章节中去。比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找寻真挚的友谊等,使得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在正确调节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真实状态,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更大的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将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和数据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工作。再者,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诸如考试前的心理指导、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健康讲座,并且借助板报、橱窗和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1、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3、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学生的成长活动离不开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载体。因此,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如何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几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德育教育方面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行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教师更加了解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进行教育与指导。

综上所述,实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

[2] 温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时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猜你喜欢

心育整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