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方式的应用研究

2017-05-02张立胜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美育小学语文

张立胜

摘要:新课标下,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育教育的意义,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美育教学的教育方式提出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方式

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育是诗意的、审美的、充满情趣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是实施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中实施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有一个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进取精神的象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老的谚语又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是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审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的生活及学习中慢慢体会,在耳濡目染的漫长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对美的意识。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文本插图中感受语言的美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打开学生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生在对语文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后,才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鉴赏品味。鉴赏品味的提高离不开文章的阅读,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营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投入到文本中与作者感同身受。最后,学生在对美有了感知和鉴赏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思考和创造,创造美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将简单的从艺术作品中得到的美提升为现实社会中事物的美,甚至是自然事物的美。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开端,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和美育的结合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好的开始,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受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品质,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方式

美育教育是一个需要一步步完成的教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美的情感体验工作,下面简单介绍几点美育教育的方式:

1、读,感知美。读包括范读、朗读、课外阅读。范读就是老师示范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与老师与作者三者之间产生共鸣。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就像滋润美丽花圃的一滴滴露珠,把知识带给学生。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写景抒情的课文时,老师的范读就像那潺潺流水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窝;在学习《长江之歌》、《安塞腰鼓》这些气势磅礴的课文时,老师的范读能够把学生带进文本令人震撼的世界里,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这一份豪放美。

朗读就是学生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的背景,想表达的意义,进一步受到文章的熏陶。例如:在学习《江南春》这首优美的诗词时,学生通过清晰、通顺的朗读,感受朗读的形式美,或者是《烟台的海》、《我爱你啊,中国》这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其中的排比句式更是使学生读起来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美。

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下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书,开阔视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先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好读书,读好书,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感受到书中的每一种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理解真、善、美的真正意义。

2、说,表达美。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活泼好动,往往对事物的注意力不高,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发生转移。可以在课上说一些儿歌或是童谣等,活跃课堂的气氛,从简单的审美展示开始向高的审美展示过渡,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审美展示的看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听,提升美。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上也开始运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背景歌曲等,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课文美妙的意境。通过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美丑的鉴赏水平。

4、写,创造美。要使美育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引导学生把对美的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就涉及到了学生作文的写作。开始时,老师可以布置简单的写作,例如让学生对一朵美丽的花做描述,包括花的颜色、形状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看图写作,用自己的理解把图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写下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老师应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大千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最后,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紛飞,但是梅花依然顽强的活着,这时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把梅花和人联系起来,写一篇做人要像梅花一样,即使环境恶劣,也不要害怕的励志作文。

三、结语

美,有很多种,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美育无处不在,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美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方式[J].学周刊C版,2014,(10):130-130.

[2] 李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J].未来英才,2016,(18):240.

[3] 安翠霞.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析[J].学周刊A版,2015,(9):91.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美育小学语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