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2017-04-27王卫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王卫宏

(内蒙古锡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内蒙古 锡林郭勒 013800)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王卫宏

(内蒙古锡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内蒙古 锡林郭勒 013800)

目的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患者32例,对照组主要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而试验组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DBP、SB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病程较长[1]。当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以有效控制血压为原则;本文主要以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2例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当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以有效控制血压为原则;本文主要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及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61±2.52)岁;病程为1~13年,平均(6±0.25)年;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58)岁;病程2~12年,平均(6±0.82)年;试验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替米沙坦治疗。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做对比分析。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文所选的对象都是根据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且全部患者都对本次研究之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均无合并继发性高血压者,无药物的过敏史患者,没有脑卒中与肝肾功能的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一周,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1次/d,于晨起口服;连续治疗8周。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米沙坦,40 mg/d,1次/d,于晨起口服;连续治疗8周。

1.4 效果评定

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显效:在治疗后,患者体征与各项症状完全消失,舒张压下降程度超过20 mHg,且降至正常水平;有效:在治疗以后,患者体征与各项症状均有好转,舒张压下降程度不足20 mmHg;无效:患者没有达到以上的标准。

1.5 所得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计量的资料通过均数±的标准差“±s”来表示,应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通过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如果对应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并且具备统计意

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DBP与SBP水平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DBP与SBP的水平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DBP与SBP的水平均下降,并且实验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DBP、SBP水平(±s,mmHg)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DBP、SBP水平(±s,mmHg)

组别 DBP S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96.66±3.26 80.16±2.65 148.67±11.54 125.69±5.64对照组 95.97±12.64 90.25±3.41 147.98±10.34 132.96±4.37

2.2 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

试验组经治疗后,18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经治疗后,11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42%;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病中的一个危险性因素,病人机体长时间处在高血压的状态,极易影响到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最终导致器官功能的衰竭。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主要是以最大限度降低并控制血压,以缓解机体因高血压而损伤靶器官。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该药能够直接在血管平滑肌上发挥作用,进而达到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的效果;此外,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半衰期较长,长期用药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替米沙坦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其能够有效截断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的结合,进而稳固血压水平。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不仅能够持久阻滞血管壁平滑肌的钙通道,而且还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I,进而有效控制患者血压[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联合用药的试验组,其治疗后DBP、SB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与赵贵刚等[3]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治疗中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有利于持久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改善生活的质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东堂.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151-152.

[2] 曲叶玲.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44-145.

[3] 赵贵刚.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4):63-64.

本文编辑:李 豆

R544.1

B

ISSN.2095-8242.2017.05.926.02

猜你喜欢

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