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鉴别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的意义探讨

2017-04-27王茁夫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降钙素外伤白细胞

王茁夫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血清降钙素原鉴别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的意义探讨

王茁夫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伴发热患者20例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非感染颅脑外伤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总结患者血清PTC水平及发热原因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人体PCT可鉴别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降钙素原;ICU;颅脑外伤;发热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极易出现发热情况,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并严重影响患者愈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十分关键,临床诊断则显得尤为重要。通常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很多,比如创伤引起的机体应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造成的非感染性发热,亦或者是患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方面问题引起的感染性发热,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处理方式亦是不同的。临床上监测感染指标很多,不过大都是需要较长时间,特异性与敏感性较低,降钙素原属人体全身性细菌感染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以此鉴别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伴发热患者20例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非感染颅脑外伤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总结患者血清PTC水平及发热原因的关系,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伴发热患者20例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非感染颅脑外伤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76岁,平均(54.81±10.25)岁。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3~72岁,平均(55.32±10.64)岁;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取患者静脉血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常规,再行血培养与痰培养、可疑病灶标本培养,可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来辅助检查;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分析法检测PCT;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析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再将结果与非感染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PTC水平差异[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病原学检查及药敏与血白细胞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水平分别为(2.27±3.61)、(0.14±0.03),观察组患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情况比较 [n,±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情况比较 [n,±s]

组别 n PCT水平 病原性学检查及药敏 血白细胞对照组 20 0.14±0.03 培养阴性 14.3×109/L观察组 20 2.27±3.61 培养阳性 22.1×109/L t / 2.7931 / 1.9312 P / <0.05 / <0.05

3 讨 论

重型颅脑外伤多会继发院内感染,而这亦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院内感染要尽早发现,全面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可充分提高患者生存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损伤早期时,患者体温与白细胞等感染指标会由于应激反应而发生异常,且感染情况也容易被混淆,患者感染后会发生高热情况,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不同,亦说明患者感染情况不同,患者若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也说明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科学鉴别方法十分重要。临床上多以体温、白细胞与其他检查预测和评估重型颅脑外伤继发院内感染,不过以此方式所得结果并不全面、准确,在损伤早期时非常明显。通常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早期变化趋势相同,患者均会于受伤后第1天显著升高,之后便降低,不过感染患者第4~7天的白细胞会再升高,非感染患者会逐渐降低,但若非感染患者白细胞再升高,便极有可能已经发生感染。

PCT属人体降钙素的前肽糖蛋白,以116个氨基酸构成多肽,国际脓毒症会议在2001年将PCT作为脓毒症诊断标准之一,其鉴别诊断结果优于传统指标,同时可合理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将抗生素疗程有效缩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导致机体代谢增加,血脑屏障被与轴索被损伤,致使颅内压升高后加重脑损伤,患者病程随之延长,预后情况亦受到较大影响[2]。通常发热可因感染、下丘脑刺激、血肿、坏死脑组织吸收、过度脱水等问题所致,但感染为常见诱因,与人体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方面因素相关;丘脑下部受到刺激被损伤后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人体体温升高;而血肿与脑坏死组织吸收亦会造成人体高热;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脱水不当会造成体液快速过分减少而高热。发热会造成脑组织水肿加重,颅内压升高后会加重脑组织损伤;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则会影响其远期预后效果[3]。

临床上肺部感染致发热最为常见,约占重型颅脑外伤发热患者的83.3%,主要是因颅脑损伤后导致颅内压升高,影响到人体血流动力学,刺激交感神经,造成肺血管持续收缩且不能均匀灌注,液体静水压亦随之升高[4],促使血管有效滤过压升高,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肺损伤而发热;再是因创伤后的机体防御系统被抑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而发热;痰液堵塞与呕吐物误吸亦会引起肺部感染而发热[5];这则说明可以PCT鉴别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要及时检测重型颅脑外伤发热患者的降钙素原,通常若降钙素原升高则表示患者合并感染,要尽快寻找患者感染部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处理;降钙素原偏高或者稍微升高时,绝大多数情况是非感染性发热,可给予患者物理降温或是补液处理。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伴发热患者20例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非感染颅脑外伤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总结患者血清PTC水平及发热原因的关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CT水平(2.27±3.61)高于对照组(0.14±0.03)。

综上所述,检测人体PCT可鉴别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热原因,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刘慧琳,刘桂花,马青变.降钙素原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 24(5):298-299.

[2] 石 岩,刘大为.降钙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44-445.

[3] 赵元元,连玉峰,顾云彪,等颅脑创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05):395-399.

[4] 韩 峰,孟良军,贺 英,等自拟降炎平衡方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8)38-39.

[5] 周桂先,颜又轩.血浆降钙素原的动态测定对单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J].江西医药,2015,55(09):913-915.

本文编辑:李 豆

R651.1+5

B

ISSN.2095-8242.2017.05.907.02

猜你喜欢

降钙素外伤白细胞
白细胞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