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2017-04-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乳癌淋巴患肢

张 曼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科,河南 开封 475000)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张 曼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当中抽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水肿94.44%,轻度水肿5.56%,中度水肿0,重度水肿0;对照组无水肿66.67%,轻度水肿22.22%,中度水肿11.11%,重度水肿0;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肢水肿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乳腺癌;手术;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明显升高。目前,临床中一般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来治疗此病[1]。然而,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腋窝淋巴系统在根治术中被破坏,很多患者在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积极预防上肢淋巴水肿、改善水肿程度非常重要[2]。本次研究以10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4年8月~2016年8月。均为女性,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行辅助化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2.77±4.68)岁;左乳癌30例,右乳癌24例;左上肢水肿27例,右上肢水肿27例。对照组: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3.24±4.53)岁;左乳癌28例,右乳癌26例;左上肢水肿26例,右上肢水肿28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康复操锻炼,指导患者先活动手指、腕部、肘关节,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术后第三天开始,指导患者做腕部及肘关节功能训练,训练时限制肩关节的活动;术后第七天开始进行伸屈关节活动,2~3次,每次15分钟;术后第十四天开始指导患者做上臂上举运动,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3]。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②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回流。术后第一天至拔出胸壁引流管前引入中医经络按摩,对特定的穴位(肩井、云门、中府、乳根、内关等穴位)和经络的揉按、伸屈、揉搓及对整个患肢、肩部和肩胛部施以拿、揉按法,同时配合穴位点按,最后予以推法,按摩方向为自远心端到近心端,整个过程约15~20分钟。每日两次。③气压治疗。拔出胸壁引流管后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气压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肢肩关节以下,之后用套袖将暴露的区域包裹住,将治疗仪的压力设定为20~150 mmHg,间歇性反复加压;每日治疗两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1.3 患肢水肿发展程度评价标准

轻度水肿:与护理前相比,患肢水肿最明显部位的周径增长3 cm以下,且水肿范围多在上臂近端。中度水肿:患肢水肿最明显部位的周径增长3~5 cm,水肿范围为整个上肢。重度水肿:患肢水肿最明显部位的周径增长5 cm以上,水肿范围为整个上肢,肩关节及上臂活动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比较情况 [n(%)]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然而,在幸存患者中,很多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若要降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减缓水肿的进展,则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由常规护理(功能锻炼)、手法按摩以及气压治疗三种方式组成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术后功能锻炼不仅有助于血液循环,而且还能使血管、淋巴管产生代偿性新生,从而有效改善水肿症状;手法按摩弥补了术后至拔管前只靠功能锻炼的单一性,拔管后再配合气压治疗能够对深层组织产生挤压作用,从而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有效减轻水肿。本次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患肢水肿程度明显更轻。

综上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水肿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1] 颜 巍,刘晓舟,周 岩,等.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03):209-210.

[2] 姜晓玲,李季英,周 颖,等.患侧上肢加压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3):2056-2057.

[3] 刘晓溪,王世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0(08):716-717.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73

B

ISSN.2095-8242.2017.05.894.01

猜你喜欢

乳癌淋巴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肺淋巴上皮样癌一例报告
警惕男性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