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9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7-04-27刘学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胃肠手术临床特点

张 凯,刘学胜

(1.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038;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021)

【摘要】目的 对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中选取39例,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8例、非手术治疗组31例。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非手术治疗组进行控制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手法。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患者自愈率100.00%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手法如控制感染、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以促进引流保持通畅,有利于保证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平衡,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5.873.01

39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分析

张 凯1,刘学胜2

(1.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038;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021)

【摘要】目的 对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中选取39例,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8例、非手术治疗组31例。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非手术治疗组进行控制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手法。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患者自愈率100.00%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手法如控制感染、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以促进引流保持通畅,有利于保证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平衡,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5.873.01

胃肠手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一旦出现,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肠外营养为治疗肠外瘘提供了有效支持。对肠外瘘的发生进行控制,并能够及时的进行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39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39例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8例、非手术治疗组31例,其中手术治疗组男5例(62.50%),女3例(37.50%),年龄介于24岁和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23±2.87)岁;非手术治疗组男19例(61.29%),女12例(38.71%),年龄介于23岁和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51±3.21)岁。两组患者中胃肠吻合口瘘7例,小肠瘘21例,大肠瘘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7例,肠梗阻术后21例,结肠肿瘤术后7例,外伤术后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因素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1.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出现持续高热,不间断的腹痛、通胀等,引流管内流出的小肠液、胃液、大肠液、胆汁等消化液引流量不等,并且有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腹膜炎出现、伴有营养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不平衡、脏器功能出现衰竭等临床表现。

1.3 方法

(1)对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采用肠切除吻合术、行肠短路吻合术、行肠造口术、行剖腹制造瘘管行肠修补术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2)对非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方法有叮嘱患者进食,以用来维持半个月左右患者的胃肠减压。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腹腔引流并持续进行腹腔灌洗,根据引流液、血液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全过程中进行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补充患者所需能量。并把生长抑素如14肽生长抑素、8肽生长抑素和氯化钠注射液(0.9%)用微量泵经静脉泵入,持续24小时。治疗疗程为1~2周。

1.4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的主要指标是治愈率,治愈率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反之,治愈率越差,说明治疗效果越差。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研究分析,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瘘口全部自愈,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87.50%,x2=3.97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进行防感染、营养治疗的非手术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的治疗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治疗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手法如控制感染、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可以促进引流保持通畅,有利于保证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平衡,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1] 程远建,王明泽,王群先,等.45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35-135.

[2] 赵 健.62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204.

[3] 代金学.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治疗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170,171.

[4] 吴 康,王德康,吴 堡,等.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J].医学信息,2014,(4):413-413.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胃肠手术临床特点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单剂量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观察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胃肠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
强化教育护理在42例胃肠手术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