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04-27盛灵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盛灵芝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 黄冈 438600)

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盛灵芝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 黄冈 438600)

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相较于常规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患者的预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疾病分型、术中操作的熟练程度、术前及术后围手术期处理。

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耳鼻喉科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首要原因是急性鼻窦炎未得到及时治疗逐渐演变而来;其次为阻塞性病因、致病菌毒力、牙源性感染、外伤和异物、鼻窦解剖中特殊或异常、抵抗力下降、变态因素等。对于该类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为用药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及传统的鼻息肉摘除术,但收效甚微,根治率较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鼻窦炎及鼻息肉有了新的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探究了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将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9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在28-66岁不等,中位年龄为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用药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鼻窦CT为患者制定出可行的手术方案,术前一周糖皮质激素局部喷鼻,口服泼尼松0.5毫克每公斤每天(注意禁忌症与并发症)。有脓涕患者口服头孢第二代,伴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加H1受体拮抗剂、后三烯拮抗剂,伴严重鼻塞的患者加新一代血管收缩剂,停用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及食物(如:抗凝药、人参等)。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选择全麻或是局部麻醉,浸润鼻甲的后端与蝶腭神经,成功麻醉以后,使用鼻内镜进行直视,切除增生的息肉,将钩突进行有效的切除或是剥离,将上颌窦开口上钩突尾端的组织彻底切除,开放上颌窦的开口,开放蝶窦、额窦与筛窦,并保留筛窦粘膜与筛窦间隔。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内黏膜,尤其是要保留中鼻甲;建立良好的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通畅引流,其中最重要的是开放和扩大上颌窦和额窦的自然开口;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手术结束后,每天口服克拉霉素25毫克,连续使用三个月,同时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1克,一次一粒,一日三次),可连续口服三个月;糖皮质激素应用两周,局部喷赛洛唑啉鼻喷剂。1日2次,连续使用一周,同时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1日2次,连续使用两周。定期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换药,连续两年每日使用500 mL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并嘱患者预防感冒,锻炼身体,定期复查。

1.3 疗效判定

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窦口得到较好的开放,窦腔黏膜呈现出上皮化,未出现脓性分泌物。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鼻腔黏膜仍有部分水肿与肥厚,出现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的改善,有息肉且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处理

对出现的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和t分别表示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和x2分别表示和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该术式能够大部分地保留中鼻甲,有效减少对鼻黏膜的损伤,且在术中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1]。在手术中视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可有彻底清除病变钩突及息肉,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

大量的研究实验显示,手术治疗效果与疾病的临床分型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病变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其鼻腔解剖结构十分明显,尤其是III型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鼻窦开放,术中会产生较大的损伤,导致术后恢复较慢。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若是操作者不熟练则会导致病变得不到彻底地切除,或是错误切除。另外,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该手术治疗后的效果与疾病的分型、术中操作熟练程度、术前及术后围手术期处理有关[2]。

[1] 周凤芹.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06):74-75.

[2] 杨丽霞.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2016(29):65-66.

本文编辑:吴 卫

R765.4

B

ISSN.2095-8242.2017.05.859.02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