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综合症白细胞

袁 萍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血液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袁 萍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血液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 评价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n=19)。两组患者均接受三氧化二砷+维A酸治疗,联合组采用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参照组三氧化二砷+维A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为36.84%参照组为53.63%,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三氧化二砷;化疗;维A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常因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引起颅内出血引起较高的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1]。此次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的初治的38例APL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APL诊断标准,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②无使用DNR药物及ATO的心脏禁忌证;③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4岁~66岁。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n=19),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各项数据资料、临床症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三氧化二砷+维A酸治疗,全反式维A酸20 mg·m-2·d-1口服,三氧化二砷0.16 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监测白细胞大于10×109/L,暂时停用维A酸;联合化疗组,加用柔红霉素25~45 mg·m-2·d-1,或去甲氧柔红霉素8~12 mg·m-2·d-1,连续治疗3 d,高危患者同时接受阿糖胞苷150mg·m-2·d-1连用5~7天[3]。其他治疗:诱导化疗期间均加用预防性保肝治疗,以及水化碱化预防尿酸性肾病,根据贫血及凝血结果输红细胞、血小板、血浆或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如存在感染患者,则需适量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现象,则需停用三氧化二砷药物,并实施保肝治疗,在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后恢复药物治疗。

1.3 评价标准

1.2.4 疗效评估 ①形态学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5%,脱离输血,无髓外白血病表现。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100×109/L。②未缓解:经治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联合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联合组与参照组患者的CR率无差异,均达100%,联合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骨髓达完全缓解的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联合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表1 联合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组别 患者(n) 完全缓解平均时间(d)联合组 19 27.04±4.87参照组 19 34.51±5.01 t -<0.05 P -6.32

2.2 联合组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参照组为36.84%,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联合化疗组高白细胞计数发生率10.53%患者少于对照组36.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联合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4]。初治APL患者在治疗早期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及双诱导治疗过程中发生高白细胞、分化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值得思考并引起重视。

蒽环类药物属于特异性药物,能抑制患者体内核酸丝的分裂与合成,清除患者机体中的毒性细胞,发挥抑制白血病克隆的效果[5]。三氧化二砷是亚砷酸的主要成分,能促进细胞的退行性变化,调节PML—RARa水平,消除融合蛋白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效果,使白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相关医学研究中发现,合理应用三氧化二砷能够促进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细胞短期中的死亡,药物作用效果下,细胞分化、诱导的效果比较理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能产生积极影响。

全反式维A酸及砷剂在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凋亡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分化综合症,常与高白细胞计数相关。有研究表明,APL患者在维A酸或(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过程中,低中危、高危组均可发生分化综合症,相关因素分析高危组更容易发生分化综合症[6]。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与临床指标的检查。一旦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快速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切实发挥维A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价值。

本次实验中,联合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总CR相同,均达100%,但临床症状缓解、骨髓达CR所需治疗时间上联合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发生高白细胞计数的不良反应联合组10.53%少于对照组36.84%,表明维A酸及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方式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高白细胞临床症状,减少分化综合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三氧化二砷、维A酸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院感发生机会,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1] Powell BL.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progress far and wide[J].Blood,2013,121(11):1925-1926.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5):475-477.

[3] Tomita A,Kiyoi H,Naoe T.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resistance to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ioxide(As2O3 )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Int J Hematol,2013,97(6):717-725.

[4] 钟彩玲,王 飞,马永华,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 09(21):81-83.

[5] 王荷花,欧阳涓,许多荣,等.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化综合症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 02(2):132-134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33.71

B

ISSN.2095-8242.2017.02.1135.02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综合症白细胞
三氧化二砷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白细胞
三氧化二砷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关注夹腿综合症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梦游综合症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临床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