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7-04-27侯平选贾金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膝骨性腓骨骨性

侯平选,赵 斌,贾金领,刘 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

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侯平选,赵 斌*,贾金领,刘 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

膝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以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重要症状,该病长时间困扰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破坏软骨完整性的结果,其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进行性降解,直到负重区软骨全层消失。骨关节炎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关节镜清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腓骨上端截骨术。本研究主要探讨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腓骨上端截骨;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年龄:51±2.1岁;治疗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7岁-69岁,平均年龄:50±2.3岁。患者在年龄、男女构成比、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以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2)X线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负重位X光片下肢力线内移。排除标准:(1)膝关节外翻畸形,或以髌股关节炎症状为主;(2)椎管内疾病并累计患侧下肢;(3)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4)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所导致的膝关节炎;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关节镜行膝关节清理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椎管内麻醉后,大腿近端绑止血带备用,膝内侧人路进镜,前外侧入路进手术器械,探查关节腔,清理增生滑膜,修剪已撕裂的半月板、摘除已剥脱的关节软骨,清理关节游离体及骨赘,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后进行加压包扎。术后1-2天换药1次,麻醉清醒后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及股四头肌训练,术后3天下床活动,术后12天拆线。治疗组在行关节镜探查清理术后,行腓骨中上段切除术。患者仍仰卧位,取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进入,钝性分离后找到腓骨,于腓骨小头下6-8cm处剥离骨膜,截除约2 cm腓骨,断端用骨蜡封闭,缝合伤口后加压包扎。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2 结 果

术后观察指标及随访方法: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Lysholm功能评分情况与VAS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膝关节静息痛及运动疼痛。

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2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手术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组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VAS评分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3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上升,VAS评分下降,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s)

表1 2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对照组 26 41.11±0.8 71.22±1.25 67.21±3.91治疗组 18 40.08±1.2 72.15±3.96 74.04±2.45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对照组 26 6.8±0.6 4.1±0.2 5.1±0.2治疗组 18 7.2±0.4 3.2±0.4 2.8±0.7

3 讨 论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为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防止膝关节软骨的磨损。自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公认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终末期患者的最佳措施[2],该手术去除破坏的软骨及增生骨赘,切除内外侧半月板,松解后关节囊,纠正下肢力线,安装人工假体,可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但该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时并不适宜行膝关节置换,且该手术费用高,手术复杂,基层医院开展难度大。膝关节镜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通过镜下对膝关节进行清理,修整内侧半月板及内髁退变的软骨及增生骨赘,清理髁间窝增生滑膜;关节绞锁者取出游离体、修整半月板、清理嵌顿滑膜。本研究对关节镜清理及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截骨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两组患者的Lysholm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且两组患者术后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最先由张英泽教授提出,他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认为外侧腓骨支撑导致疏松退变的胫骨平台内外侧不均匀沉降是继发膝关节力线内移、膝内翻畸形的决定性因素[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钙流失加剧,很多人会出现骨质疏松,因体重负荷的压力,特别是肥胖病人,很多关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脊柱、踝、髋等关节有坚强的韧带或骨性结构,多为均匀沉降,但膝关节内侧由于没有骨性阻挡和坚强的软组织包裹,外侧有腓骨阻挡,膝关节内外侧平台为不均匀沉降,膝关节内侧沉降造成膝内翻畸形,加速了膝关节退变。腓骨上端截骨去除了膝关节外侧平台的骨性支撑,缓解了内侧平台的压力,减轻膝关节疼痛。随后杨延江教授通过解剖学研究提出“弓弦理论”,认为膝关节外侧骨性结构为弓,软组织为弦在截骨术后,比目鱼肌和腓骨长肌等小腿肌肉将腓骨向远端牵拉,弓弦拉紧,形成以胫骨外侧平台为支点的一个杠杆结构,撬起股骨内髁,使内侧平台张力减低[4]。

膝关节镜配合腓骨上端截骨手术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费用大大降低,术后康复时间短。本研究与酒涛[5]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膝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上端截骨术后可明显改善膝内翻患者的疼痛,Lysholm评分上升,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综上所述: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上端截骨可明显改善以膝内翻为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功能亦可明显提高,短期疗效显著,适用于有膝关节置换禁忌的患者及膝骨性关节炎早期,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由于本院开展时间较短,对患者的远期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孙 骏,郑昱新,顾新丰.基于关节镜研究柔肝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1:1-3.

[2] 刘强,王德国,赵亮.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6:1625-1628.

[3] 张英泽,李存祥,李冀东,王飞,朱燕宾,杨 光,田 野.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02:218-219.

[4] 杨延江,郑占乐,李 坤,张奇.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解剖学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06:724-725+616. [5] 酒 涛,李彦周,程 伟,杨利学.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1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 08:60-62.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4

B

ISSN.2095-8242.2017.02.1057.02

赵斌,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与关节,E-mail:xiaohouge00@163.com

猜你喜欢

膝骨性腓骨骨性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蒙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42例临床研究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