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苦求实 生本自主

2017-04-27王学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曾几何时绿色

学校简介

浙江省路桥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传承“刻苦求实”的校风,倡导“生本自主”的办学理念,营造商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人简介

王学华,特级教师,浙江省台州市教学能手、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文题1

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

十五年前,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

十年前,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例文

心中的绿

□浙江路桥中学 方润

有一片绿是那样的遥远又亲近,有一片绿在我心中永远勃发着旺盛的生机。

常年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总是会有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我也不例外。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不知已多久没见过绿油油的稻田了,见到的都是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建筑。

城市越来越拥挤,人群越来越密集,慢慢地我们要重新学会呼吸。代表自然的绿色,渐渐地退到钢筋水泥的建筑之外,那乡间的小径还存在吗?那僻静的小巷还存在吗?我们那曾经记忆里的大片大片的绿野还存在吗?

我不知已多久没见过绿油油的稻田了,家乡给我的印象便是一个“绿”字。那里有满山青翠的竹林,遍地开满蒲公英,回首往昔,在山间奔跑的场景历历在目。我清晰地记得,春日青草地上的追逐,伴着风筝连着线;夏日绿树下纳凉,伴着外婆听着故事;秋日苍松间的游戏,伴着胜负的倔强;冬日翠柏下的仰视,伴着独立的渴望。绿,流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根树干还浸着泪水,那个枝桠还留着挥别,那片绿叶依然留着一横一竖、歪歪倒倒的字句,一切仿佛是昨日。

可今日再见却是物是人非。原本的田地建上了楼房,原本的竹林被砍成了平地,原本美丽的田野也早已寻不到飞蓬的踪迹,这不禁让多年未归的爷爷老泪纵横。难道绿色真的不复存在了吗?曾几何时,青山不再,蓝房四起;曾几何时,清水不再,浓烟四起;曾几何时,花香不再,垃圾四起;曾几何时,记忆中的美好不再,现实的伤痕早已触目惊心。

我渴望逃脱,我想找回最初的自己,我想找回记忆中的家园,我想找回心中的那片绿。

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竹笛,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們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

我安然入梦。梦中,一片叶子落在心灵柔软的土壤上,蔓延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

评点:张引

文章的标题很醒目地限定了“绿”的位置,不是在现实里,而是在心中。作者从身处的生活环境展开叙写,目光所及的是一份伪自然的景象,所谓的“绿”都是矫揉造作的惺惺作态。而与之对比的,就是作者“心中的绿”,回忆中那一幕幕穿越春夏秋冬的“绿”,不仅是自然而然的景色,更是温馨恬静的生活。文末,作者复又回到现实,用一段虚写,表达了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真切渴望。

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燃烧理论”。他认为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的,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据此,人也可以分为三种:自燃的人、可燃的人、不可燃的人。自燃的人,每天把自己烧得通红;可燃的人,虽然自己不会主动燃烧,但可以被点燃;不可燃的人,有了火种,也燃烧不起来。

例文

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

□浙江路桥中学 卢一锋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热情如火、点燃自己又照亮别人的人;也有被前一种人感染,开始奔跑的人;还有一种始终不受影响,冷漠而执于一念的人。这三种人就很好地对应着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燃烧理论”中的三类人: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

不可燃的人冷峻严肃、无动于衷,再多的火焰也无法点燃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他们犹如冰冷的石头,沉默而固执,麻木的脸上挤不出一丝笑容。可燃的人,虽然最初也是身在迷茫之中,但后来由于被自燃的人点燃,最终也点燃了自己。

诚然,我们不能成为不可燃的人,但也不能满足于成为可燃的人,我们要升华自己,成为自燃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先有火,然后才能承接火、蔓延火,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抹火焰,也会点燃一片辽阔的火海。

自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燃烧自己,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当族人们在黑暗中迷惘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族人走进森林。当族人们都在质疑他时,他把自己那颗燃烧的,给周围带来光与热的心拿了出来,驱散了阴冷与黑暗,最终带领着族人们走出了森林。丹柯就是这种自燃的人,而自燃的人也就和丹柯一样,他们的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所有的挫折困难都只能是他们的垫脚石。他们大步向前,带领身边的人,他们也不畏惧别人不认同的目光。他们用力地燃烧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火光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信念。

翻开厚厚的史册,我们看到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李自成,从商鞅、王安石到史可法、谭嗣同,从霍去病、岳飞到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是“自燃”的人,他们又点燃了别人,点亮了世界。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们在“自燃”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因为他们在“自燃”中点燃了人们的信念,因为他们在“自燃”中获得了生命的永恒。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燃烧一个人灵魂的,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带着你的爱与热情投入生活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世界会因你而更加美好!

评点:张引

文章的构思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三者中,作者始终态度明确,取舍有度。作者从否定入笔,拒绝做“不可燃的人”和“可燃的人”,而后指出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能够“自燃的人”。作者运用众多的人物素材,先详细或简略地叙写故事,在详略结合之中,“自燃的人”形象饱满而充实,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曾几何时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曾几何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师恩
“曾几何时”:常被误用的词
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