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017-04-26陈华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陈华

摘要:创业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股票市场,这个平台门槛相对较低,可以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他们向科技型转变,但是这个平台存在的风险较高,所以要加强监管力度,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本文就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管理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措施

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较多,加强风险的管控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内部审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在风险管理中使用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模式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

一、内部审计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然而,各自的独立化研究有碍于功能的发挥,只有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才能使企业各领域和各环节都得到更好的风险管控。

(一)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自身的特点,所以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而且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环节出现风险,会导致其他相关的部门和环节也受到影响,所以说风险的传递性很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独立性较强,这样就可以客观地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无论是结果和过程都比较公正,为企业有效的进行风险的规避、转移和控制提供依据,提高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所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各环节联系紧密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联系密切,能为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有效的支持。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控制等环节,而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每个环节有效运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风险识别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自动化设施对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把企业风险变化与控制状态和实际形势的动态发展进行综合考量,为风险识别提供依据;对于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可以提供更客观的评价,使评估更加准确;对于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可以进行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分析,优化风险防控措施,确定风险回报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进行科学的责任匹配。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经营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一些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差,发展不稳定,基础薄弱,很多环节都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匮乏,应变能力相对较低,由于存在这些风险,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较为苛刻,对投资的效益回收评价较低,这种现象可以直接从股票波动上体现。如果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市場上的认可度下降,股价也将随着下跌,严重时将会形成“垃圾股”,这样一来企业的形象和利用股票筹资等方面都将受到影响。

(二)企业高管辞职造成的减持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多次高管人员辞职的情况,据统计,辞职人数达到几十名之多。在风险管理中众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辞职 “潜伏”着法律风险。这些高管对公司各方面的情况都掌握的较为清楚,无论是基础环节还是核心战略,然而这些高管人员不坚持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却受其他利益驱使而辞职兑现股份收益,这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会使一些投资者产生疑虑,对企业业绩增长失去信心,降低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投资的信任度。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后就将直接退市,根本不存在像主板那样,在退市后要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申请;缺乏长时间的退市风险警示,退市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主板最快退市时间从六个月减少为三个月;对于一些存在虚假信息,或者是进行内幕交易,或者是财务状况发生问题的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下会对企业进行严肃处理,不存在经历漫长的ST、PT过程。所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时刻面临着退市风险。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的技术风险

技术创新型的企业更适合创业板形式的发展,所以说,技术创新成了一些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增长,一旦这些企业的技术失去了领先的地位,企业也将随之面临困境。然而在实际当中技术被超越的现象时有发生,风险也就随之产生。除此之外,很多公司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高管手中,随着高管的辞职,技术也将被带走。这就导致了违约及侵权风险的增加,公司再获得技术权属的代价也较大,这就使公司失去了产品优势。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参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方法

(一)风险管理审计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的审计,主要内容就是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执行情况,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整体说来风险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就是核查风险管理的目标实现情况。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对风险管理政策合理性的分析,对风险管理执行力的确认。

(二)风险导向审计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对剩余风险进行衡量和确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企业已识别和做出评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一些没有被风险管理系统识别和控制的风险进行确认,降低剩余风险的影响,帮助企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或检查,这种方法对于控制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风险和技术风险等方面作用很大。

(三)内审与外审结合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发展不是很完善,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对创业板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到位,这样一来就无法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功能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前适合创业板上市公司内审与外审结合的形式有:两者合作共同开展内审工作、外部审计辅助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采取向外部审计进行管理咨询等。无论哪种审计方式,审计之后都要进行风险审计报告的编制,给出风险管理过程具体表现的客观评价。对风险管理中的 “剩余风险”,合理建议,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只有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对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保证内审独立性先要建立适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议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独立于管理当局之外的内部审计委员会,责任划分采取双向责任制,报告采取双轨模式,这样一来在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同时还加强了对这一机构的管控;接下来就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时精神上要保持独立和思维要客观,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企业不要给内部审计人员分配一些其他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是让他们专心于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给予建议和评价。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选择要合理

创业板上市公司各有不同,每个公司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来加强风险管理。一般情况下,对于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选择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对于风险管理较差而内部审计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来加强风险管理;对于内部审计體系不健全的企业,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

(三)提高对内部审计风险报告结果的重视程度

在实际当中,有些企业可能会存在风险报告流于表面,没有实际可参考内容和价值的情况。但是我们还是要加强对审计报告结果的重视,因为它比较客观、公正,能够揭示重大风险因素,可以通过审计报告使企业建立起更科学的风险监管信息网络系统,保证风险防范的及时性,所以我们必须将强重视。

(四)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效果做全面评价

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企业损失,所以必须有高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才能保证企业对风险发生时的控制,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合理的进行优化和改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企业应对风险措施制定和施行时产生的成本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

五、结束语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联系紧密,而且科学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管控,为了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要逐渐完善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更完善,更合理的方法,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德芳.李瑞.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J].审计观察.2012(01).97-98

[2]周金琳.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机理与防范[J].企业天地.2015(11).56-58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