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担保机构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4-26肖渝军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担保风险财务管理

肖渝军

摘要:担保机构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财务风险是担保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近来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融资担保代偿压力增大,不少担保机构面临生存压力。在此背景下,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更应该突破传统模式,适应风险需求,降低担保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为担保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担保 风险 财务管理

就担保机构而言,面临着双重風险的叠加。一重风险来自于担保机构自身。由于担保机构也是企业,必然也会碰到企业经营的各种风险。二重风险来自于担保机构所担保的客户。担保机构所担保的客户大多是中小微企业,每家企业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担保的客户爆发风险,也会引发担保机构的风险。由于担保机构具有内外双重风险的特性,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也要紧密围绕着风险这一核心开展。

一、严格遵守各项禁止性规定,降低自身财务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第二十七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第二十八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第二十九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对担保机构代偿及流动性风险总的控制。如担保机构单笔担保额度超过限定比例,客户集中度越大,越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一笔代偿,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如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超过自身的担保能力,将有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如担保机构对外投资比例过高,偏离了担保主业,既扰乱了金融秩序,又削弱了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一旦投资失控,也会将担保机构拖垮。

担保机构内部规章制度也有一些相应的明细规定。如对行业进入的限制性规定,对房开等行业不进入担保;对被担保企业涉诉的规定,对涉及重大诉讼的不进入担保;对被担保企业盈利的规定,对连续几年亏损的企业不进入担保;对反担保设置的规定,有效反担保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的不进入担保等。在担保业务受理之初就严把进口关,可有效控制代偿率。

担保机构如能有效控制代偿及流动性风险,担保机构自身的的财务风险也就相应得到了控制。

二、提升资产处置能力,减轻财务压力

担保机构在严把业务进口关的同时,也要提前找到资产处置出口,这样担保机构才能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实现“有代偿,无损失”,减轻自身的财务压力。担保机构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代偿的准备。代偿发生后,一方面,担保机构风控会更严,业务收入可能会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对担保机构会收紧,代偿还在不断增加,此时,担保机构面临巨大的的资金压力,解决风险敞口的最终重任最终落脚在资产处置上。如处置不当,银行增加了不良贷款、担保机构形成损失、被担保企业也走入困境,三败俱伤;但如处置得当,便能很好地缓解代偿带来的财务风险,最终实现银行、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的三赢。首先,代偿要讲究策略。担保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的信誉,必须要有代偿的姿态。在进行代偿的前提下,尽量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避免了一次性代偿的资金压力,争取资产处置的时间,再以时间换空间。另外,发生代偿后,要与银行谈判,不能简单地收贷,反而应该继续合作,这样担保机构才能维持造血功能,收取的担保费可以作为代偿资金来源,降低双方共同的损失。其次,代偿后要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旦发现企业出现问题,反应一定要迅速,动作一定要快。在能查封或执行的前提下,要立刻查封主要账户和资产,能执行就要准备执行。如果担保机构是用企业股权质押设定的反担保措施,可以对企业进行处置,那么担保机构可以自己派团队去经营,也可以股权重组、债务重组的形式让其他企业对被担保企业进行重组。

三、将财务管理融入担保业务全过程

由于担保机构内外双重风险叠加的属性,财务管理一定要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格局,不仅仅是局限于担保机构自身的会计核算、费用控制、资金调度等,而要与担保业务的全过程充分结合。在担保评审阶段,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是对企业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最终会反映在数据上,进而体现在财务指标上。财务分析会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合理性作出判断过程中起到重要参考或印证作用。如:判断一个生产企业是否正常,可以看电费、工资等是否支付正常;判断融资合理性,可以看企业的货币资金经常性余额。在担保周期内,担保公司应该利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对企业的收益状况、现金增长状况、纳税状况等基本信息进行合理评价,为还贷提供基本的信息依据。对贷款即将到期的客户重点关注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从而降低担保机构自身的财务风险。在解除担保后,应该对本次交易的财务风险值、财务净收入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归档。在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基础上,担保机构业务管理人员更容易做出正确决策,从而降低各项交易的风险,最终达到以财务管理促进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担保风险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关于福山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