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4-26刘昭丽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

刘昭丽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之下,人们对事业单位财务资金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范腐败现象的产生,故本文对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有序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资金 管理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财务资金与其他各业务有着广泛的联系性,流动性强、控制难度大,它的性质决定了高风险性,所以大多数的挪用、贪污等腐败行为都根源于财务资金的控制不当。因此,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资金能安全运用,财务资料能准确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尚不健全

《事業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实施后,很多事业单位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规范》只是一个原则导向性文件,没有相应的解释以及具体的指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事业单位应结合《规范》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但事实上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对实际操作感到无从下手,并不能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内控制度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制度不够全面,表现为内控没有渗透到各个业务环节,没有涉及到各个业务人员,授权不明确、各职位职责不明、存在管理盲区。第二、内控制度设计不科学,信息得不到充分共享,不利于提高效率。第三、执行力度不够,缺少相互牵制,财务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这些主要源于事业单位领导人对内控制度建设及完善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第四、预算资金结构不合理,如科研项目预算时,由于预算人员不了解整个项目资金预算中的各项比例,无法对资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准确预算,使得预算资金中差旅费、会议费支出金额过大,而设备费、材料费比重较小,使得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二)科研项目资金预算不合理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因科研项目资金预算具有专款专用的特征,所以这项经费通常独立于单位总预算之外,单独存在。在单位经费中,自筹资金或者政府拨款等经费在预算中也不占据份额,尤其是自筹资金,只能从单位创收中获得,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预算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预算成本配置上,针对技术方面资金预算有待加强,由于单位对创收项目成本进行限制,造成管理模式不严谨,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资金利用不合理,预算实施指导力度不足以及经费浪费等问题普遍存在。当单位进行较大科研项目投入时,受到先期规划不合理,可能出现预算周转不灵活以及资金入不敷出现象,致使单位整体计划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各自为政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单位管理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难以顺畅沟通,从而出现相同预算条件下各部门预算数据不统一现象。

(三)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依旧存在

当前各事业单位虽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出相应的资金收支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并没有完全按照制度执行,有时候是出于过去的习惯一时改不了,有时是怠于按规定执行,所以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有些单位对收入不能做到及时入账,甚至不进行财务核算,对支出入账事后无人复查,导致支付失败无人知晓,致使支付款项长时间未到达。还有一些单位还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以此截留公款、套取利息。在一些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出纳人员在经手现金收入时,不给对方开具发票收据也不报账记账,通过这样的方法将现金据为己有。有些单位部分科研项目到款后不能及时确认,长期挂账,使得资源闲置,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如果是普通的企业,账实不符、账目差错可以通过审计等手段查出,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即使出现了上述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也不会有人过问,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依旧存在。

三、新形式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要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责任人,要对实施效果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内部控制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也就是说如果“一把手”不注重,那么内部控制就会成为走过场、成为摆设。全体人员应共同自觉执行各项相关规定,构建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作为各级领导的业绩考评内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部门切实地推行内控活动。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只是一个原则性指导文件,实际操作性不强,因此必须由单位负责人牵头 ,针对内控制度进行研究与制定,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内控意识。三是财务负责人应根据本单位的资金业务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货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文要求强制执行。四是各担当人员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出书面报告,由专人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监督,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根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

(二)提高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尤其是科学的预算编制是科研事业单位获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要素。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创新“增量预算”编制方法,通过“零基预算”的编制应用,实现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内容完善。“零基预算”编制通过对单位发展实际以及客观需要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减少不必要支出,由此,编制出来的预算经费将更符合科学单位发展实际,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具体实践中,首先,财务部门应在预算编制之初召开预算启动会计,针对预算编的主要实施目的进行讨论。此外,在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人员应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实际现状以及发展规划,对各部门预算编工作进行指导与完善,并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公摊费用。最后,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调整、传达、完善原则,报财务部门审核、确认无误后,递交预算委员会审批,使正式预算形成,并下达各部门具体执行。

同时要对预算执行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如后期要进行预算调整,需提交预算调整计划,对预算调整原因进行客观说明,交由财务部门审核后面,递交预算委员会批准,方可进行预算调整,不合理的预算调整计划坚决不予通过。同时预算执行情况可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三)加强财务资金管理,提高监督能力

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以相關法律法规为基础,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严格依据预算计划对资金开支与用途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审批制度,合理控制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支出,同时应对资金流向建立复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避免资金管理混乱现象。

同时要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以促使事业单位资金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注重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具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内部审计,以科研项目资金为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对本单位内部各个科研部门中项目资金的流转状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及时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状况,同时还应通过对科研项目部门所提供的有关项目核算资料的分析和核查,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与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程度,以保证科研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合理地应用。

其次,对于外部审计,应发挥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政府审计的审查监督,促使资金合法、合规、合理和高效地使用,查处资金使用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促使资金使用者采取各种措施用足、用好资金,并做好信贷资金的还贷工作。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当前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各个事业单位必须实现良好的资金运作模式,做好资金规划。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完善的财务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预算管理,构建合理的审查与监督机制,有效的规避财务资金的监管死角,防止舞弊和腐败等现象,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月玲,荆珊,刘艺明,李双双.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营运资金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4

[2]吕冬梅.试论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J].商,2014

[3]吕珊珊.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J].当代经济,2015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管理的另一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