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道结算中心的风险分析及思考

2017-04-26赵毅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思考

赵毅

摘要:本文从作者实际从事铁路资金管理工作出发,论述了铁道结算中心发展的状况,着重分析了结算中心面临的风险状况,提出了如何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结算中心 风险分析 思考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铁道结算资金中心,将铁路内部不同层级分散的资金集中纳入分局、路局和铁道部统一管理和使用。随着铁路2005年撤销铁路分局、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以及建设全国高速铁路网等不断发展和变革,铁道结算中心也不断在改革中成长。资金集中度越来越高,全路2016年上半年资金归集比率91.08%,账户归集比例87.23%, 22个结算中心里有20个达到了归集比率“双85”的要求。资金集中也使内部造血功能增强,2016年内部调剂资金将近700亿元。

铁道结算中心的设立对于铁路资金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完成对资金的有效集中管理;

(2)及时提供了資金数据信息;

(3)盘活了闲置的存量资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节约了财务费用;

(5)提高了与金融机构议价能力,实现了集团利益最大化。

二、铁道结算中心的风险分析

结算中心通过这20年的高速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运用风险

铁路归集集中的资金运用主要包含2个方面:即投资理财和内部调剂。

铁路资金投资理财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2005年以前由于对铁路资金运用范围规定不清,加上内控措施不严,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部分人员内外勾结,导致部分资金运用形成坏账,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发生在2005年L局的违规挪用内部资金62亿元投资股票和期货市场一案。

随后结算中心对外投资理财被严格禁止,仅能办理3个月以内银行定期存款以及向铁路总公司上调资金。

在内部调剂资金方面,目前存在一部分逾期调剂资金以及应列为资产损失的坏账。这主要是由于受高层领导人决策,行政部门影响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维稳因素的影响,结算中心内部调剂部门不能完全依照商业银行的贷款评估方法尽责地对内部单位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贷款评估。同时也有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和单位负责人决策失误的原因。如C局2016年非运输企业逾期调剂资金共计有2.3亿元,且收回困难。

(二)资金的结算风险

结算业务作为结算中心的基本业务,每天都有巨量的资金和纷繁复杂的业务需要处理,各类业务流程差异较大,结算中心作为桥梁联接着内部开户单位和外部各家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类的操作风险:

1、未造成损失的非主观的操作风险

如以收款人错误账号信息办理收款,导致串户;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办理结算支付;出票日期书写错误,办理结算支付。这类风险可以通过说明、冲正等的方式予以纠正。

2、造成损失的非主观的操作风险

如某结算中心2016年发生过向总公司18亿上调资金,收款银行以超过手工接收时间拒绝办理入账,导致大额资金在途,形成资金利息损失的例子。这类风险隐蔽性大,发生频率小,但造成的危害大。

3、造成损失的主观操作风险

这主要是指内外的不法分子,利用结算管理的漏洞,制造金融犯罪行为。如2004年发生的某火车东站出纳通过故意制造错误收款单位形成付款资金退回,再盗取空白结算凭证和单位印鉴,直至篡改结算中心对账单的方式,贪污挪用单位公款190万。这类风险造成了客户和结算中心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资金安全。

4、内部账户收款困难的风险

在外部企业网银大规模使用的环境下,由于付款时银行系统需要校验收款账户信息,使得在银行没有实体账户的内部单位无法收款。这类风险严重干扰了铁路企业的正常经营,目前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法。

(三)资金的支付风险

主要指结算中心结算头寸超过存调比等技术指标,严重缺乏资金流动性,而导致结算支付危机。这类风险产生的原因有结算中心追求高收益,导致资金运用比例过高,资金收付计划出现差错,或遭遇突发大额支付情况。有些资金紧张的结算中心2016年部分月份存调比接近90%,极易产生支付危机。

(四)计算机的系统风险

目前使用的RFS系统从1999年投入使用到今天,已经运行了将近17年,系统未经历过大的升级更新,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银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由结算核心系统演化而来的资金管理子系统(账户管理子系统、资金监控子系统、筹资系统等)虽不断更新,但依然存在数据不能共享、与银行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灾备能力较弱,原有开发人员缺失,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系统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开放性、互联网化方面差距较大。个别结算中心出现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系统,窃取资金的行为。

(五)会计核算的风险

结算中心的会计核算本质上应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相一致,但铁路企业目前实施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存在着两者兼容的问题。如编制季度和年度铁路局财务报表时,报表编制者会把结算中心提供的全局总的结算存款与全局合并报表范围内各单位上报的银行存款进行冲减,但由于集经、工会、党委、社保等单位不属于路局合并报表范围内,会导致冲减数据失真,影响会计报表的准确性。

(六)管理风险

由于结算中心的从业人员都是原企业的财务人员,金融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缺乏风险的管控经验,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价等环节易产生管理风险。

(七)其他风险

机构定位的问题,由于人民银行批准成立铁路结算中心的文件《关于加强铁道结算中心管理的通知》(银发[1998]526号)下发较早,以后人民银行文件对于结算中心在金融系统中的定位始终较为模糊。如2003年发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于结算中心内部账户未作规定,导致部分地区人民银行不给内部账户办理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至今使内部单位在办理税务、刻制印章等事务时困难重重,遇到有权执法机关执行对内部单位冻结、扣划时,易导致总户资金损失。同时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总户账户时,由于目前定位于企业内设机构,无营业执照,也无法办理非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导致目前开户手续存在合法性的问题。

三、铁道结算中心加强风险控制的思考

面对结算中心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狠抓结算工作基础化,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不断强化稽核部门监督作用,利用信息化、规范化手段对资金支付进行监督,并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

(一)继续很准落实各项制度建设

2015年以来总公司相继制定了《铁道结算中心管理办法》、《鐵道结算中心稽核管理办法》、特别是2016年11月出台的《铁道结算中心资金安全风险评价办法》,实现了资金安全风险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控制,涵盖了人员管理、资金集中、资金结算、资金运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稽核管理、系统管理等各方面。各结算中心都应根据本办法积极整改,争取能评价到B级以上(B级以下需要进行整改),同时根据该办法划定的重点领域,重点模块,制定或修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柜台监管和人员建设

结算中心与其他金融机构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被赋予了企业资金监管的责任,结算人员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履职监督,对每一笔支出各项要素都要尽到审核责任,特别是“大额”和“特殊用途”的支出,对于不合相关依据和手续的,坚决予以退回,并上报。同时着力引进一批懂金融、风控、信息技术的人才,作为中心下一步发展动力。

(三)强化稽核检查

稽核部门作为结算机构内部监督部门,要依规履责,选拨对结算工作熟悉并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对于结算机构内部控制措施的制订、执行、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和反馈,及时堵塞和化解可能的风险。更加利用好信息技术,做好资金安全的监控。

(四)做好结算系统的升级

目前的资金结算系统越来越不适应资金结算发展的需求,建议总公司应加紧对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其基本应该满足以下需求:具有企业网银功能,安全可靠,足不出户办理绝大多数结算业务;与4大银行资金数据实时更新、互联互通;资金数据与财务帐套数据共享,便于单位各岗位分析查询。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即可以解决结算中心重复记账、减轻劳动强度的问题,又能化解资金收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铁路单位经营决策能力。

(五)解决好机构定位问题

随着2015年总公司财务公司的设立,需要总公司层面尽早谋划结算机构如何发展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目前结算中心面临的生存合法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夏夏.铁道结算中心的内部风险与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2年第04期

[2]中国铁路总公司资金清算中心,铁道结算中心资金安全风险评价办法(资资函【2016】36号),2016年11月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思考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