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研究

2017-04-26黄丽娟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

黄丽娟

摘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梳理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优势,总结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现状,从而提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对策,以便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工业企业 应用

成本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作业链分析,寻找出作业与资源以及产品与作业的关系,从而进行成本费用的有效分配,并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来提高竞争实力,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但是对工业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工业企业中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较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具有更为准确、详尽的特点,它能够实现间接资源和直接资源准确配置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优势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中可以准确地将工业企业中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企业生产过程和服务中,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提高工业企业中增值作业的工作效率。

(一)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可以為产品提供有效的信息。特别是当企业产品类型增加时,产品的间接费用也会增加,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产品生产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并为产品生产提供相关的决策,减少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业企业产品决策的正确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种类多样化,采购部门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大批量采购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业企业库存,无形中造成存货的发生。作业成本法能够对库存和采购进行有效均衡,以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在符合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库存和总体成本,实现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作业成本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产品质量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也得到各工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中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进而帮助工业企业完成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增值分析和非增值分析,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缺陷成本,在保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总质量成本,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现状

通过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优势分析可知,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产品决策、存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工业企业自身条件限制,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产品成本结构中仍然是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为主。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大部分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滞后。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对工业企业资源管理、作业产品、产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因此,在我国工业企业还没有形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和内部管理控制方法之前,作业成本法很难在工业企业中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作业计量、分配及成本动因的选择没有严谨的判断标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全面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内涵和优势,并且具有作业成本分析的相关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缺乏既懂管理知识又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人员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方面的能力偏低,导致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推广困难。

(三)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中进行成本核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准确的归集产品成本。为了提高数据计算准确性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引进国外电算软件,并采用用友、金算盘等国内管理软件,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软件起步较晚,在功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国外管理软件水土不服现象严重。加上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还不高,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计算,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实施进程。

三、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中面临着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大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中心为核算和管理对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基本指导思想。加强内部管理,对成本动机进行分析是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关键。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并将作业成本法分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费用两个方面,从而提升企业价值链。具体来说,工业企业领导需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作业成本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明确员工在作业成本法应用中的岗位职责,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通过加强和实现部门之间知识的融合,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加强人员培训

配备合适的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是工业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行为和组织因素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工业企业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不断培训来获取熟悉作业成本法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并且,构建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渠道,完善会计人员的成长路径,选拔作业成本法经验丰富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设计开发作业成本系统,实现作业成本信息的合理应用,提高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水平和效果。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管理软件的支持是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精确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軟件对成本管理模块的开发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软件成本管理功能的完善和普及,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四)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基层工作人员的配合

因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实施是一项复杂、缜密的系统工程,它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层次和各个部门,需要会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非会计基层人员的通力合作。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真实成本动因的分析,使得各种成本由相关业务决定,这将大大限制有关管理者的费用审批权限和经营决策中的自由裁量权,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抵制力。因此,如果没有工业企业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与推行,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概率将会大大地降低。

四、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成本的计算,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的适用性相关分析和检测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短期内并不能立刻实施成功,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将其与企业的状况相适应,不能直接将方法进行照搬,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虽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应用仍然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在智能工业和工业4.0的发展背景下,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让作业成本法更好的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金阳.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4,01:64-65

[2]易闪.作业成本法在现代工业企业的推广与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23:66-68

[3]原小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157-158

[4]赵丽琼,任畅.作业成本法在精铸企业的应用设计——以SX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6,23:70-76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
对现代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