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会计控制简述

2017-04-26张新权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收款内部会计办理

张新权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内部控制,一般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从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规范本单位内部行为是否合规、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而设置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文件,它是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管理工具和手段。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

二、内部控制的种类和内容

一般来讲,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

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与内部会计控制不直接相关、为处理单位各项事务、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规定。其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单位的人事管理、薪酬体系、培训计划、会议制度、出差管理规定、技术实验、品质检查制度等等,对这些内部事务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文件,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的文字体现。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般来说,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货币资金方面;实物资产方面;采购与付款业务方面;销售与收款方面;成本费用方面;此外,还有对外投资、筹资、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在于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由于笔者从事企业会计工作,因此,拟从企业会计的角度简单谈谈,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如何实现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记录的真实可靠,以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措施

(一)首先是授权批准制度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企业明确规定各种岗位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等等,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保证业务交易事项在管理层授权范围内进行,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授权批准,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授权”,二是“特别授权”,“特别授权”只涉及特定类别经济业务或重大事项处理,超出一般授权所限制的常规交易或事项的范畴。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三大授权审批环节相当关键,即:1、业务的执行;2、货物的进出;3、资金的收付。总之,如果授权失控,不仅会影响到该项控制的执行,相关经济业务有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其次是职责分离制度

职责分离,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这在会计记账、物资保管、销售回款上体现最明显。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容易产生差错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主要表现为:谁授权、谁经办、谁记录、谁保管、谁稽核检查、谁报告等等,简言之,即一人不能办理如上所述的多种不相容业务,更不能办理某项业务的全过程。

(1)还是回到会计上来看,对于货币资金,就必须授权、审批、收付、记录、审核等分开由不同的人(或岗位)担任,钱账分开、明确分工;

(2)对于采购与付款,则有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的办理与验收、请款与付款等职务分开,任何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3)销售和收款,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中,则有如下一些规定:企业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货现款;赊销批准职能与销售职能分离。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会乐观估计销售数量,而不问它是否会产生坏账。而赊销的审批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乐观倾向,因此将赊销审批和销售职能分离,也是一种较好的控制。

简言之,不相容职务(职责)分离,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类:

A、授权与执行分离; B、执行与审核分离; C、执行与记录分离;

D、记录与保管分离; E、保管与清点分离; F、记录与核对分离;

G、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分离等等。

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错误,以便确保办理资金收付、商品采购、销售与收款等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各企业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此外,还有内部报告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和IT技术控制,以及检查制度,每种制度措施,都是从各个不同层面,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在时效性和针对性、节约化和效率、安全完整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可以从五个方面考察,包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记录控制、安全控制、检查控制。而最重要的控制主要是分工和授权。再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三大关键授权审批环节:业务执行、货物进出、资金收付等,在每一关键控制点,设置合理的控制措施,人人参与,假以时日,内部控制措施得到全面施行、且一以贯之的有效执行,并及时监督检查,从而确保业务活动都能按适当的授权进行,促使企业管理的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

四、对控制的监督

在企业的内控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监督对内控能否持续有效运行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虽然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仍然有赖于企业中各级人员的实施和配合。同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实施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管理变得出色,同时由于内控系统会面临发生错误,因此,内控系统也只能就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另外,即使一个企业实施了内控,也可能由于成本限制、串通舞弊、人为错误、管理越权而导致内控失效。

而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其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监督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因此,也要求企业将每个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之中,以期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行,从而为企业带来价值。

猜你喜欢

收款内部会计办理
支付宝: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
“收款码禁止商用”系误读
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
学历认证大专以上均可在线办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松阳:“双测评”助推建议办理
深圳降低居住证办理门槛
收款像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