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与心的交流

2017-04-26方新珠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方新珠

摘 要: 教师应该转变习作评改是语文老师的专利的观念,重视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习作评改在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使习作评改发挥作用。既教给评改策略,又鼓励多元评改,还注重体验成功,这样的习作评改策略值得借鉴 。

关键词: 心灵交流 习作评改 评改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习作评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批改的是学生,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为此,教师要改掉习作评改是语文老师的专利的弊端,重视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习作评改在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使习作评改发挥作用。现我谈谈在课题《小学习作有效评改策略探究》研究实践中的做法和见解。

一、教给评改策略,引发评改意识

当学生写完作文交到我们手上时,即使我们很认真、很用心地批改,学生收效也不大。如果我们不批不改,更是无效习作。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评改习作内容的方法,并在具体评改中进行点拨、引领、示范,引发学生初步评改作文的意识。

(一)明确评改内容。

在作文评改之前,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从拟题是否恰当;主题是否鲜明,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得当,有无独特见解;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表达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错别字;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规范;能否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评改。

(二)懂得评改方法。

1.分清楚总批和眉批。总批主要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的,依据习作要求,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引领性的、富有鼓励性的总结性评语。眉批主要是对文章局部的优缺点进行评析,对字、词、句、段或标点等方面进行提示、解释、评价、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人指出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2.教给学生评改方法。首先要教给学生勾、画、批、注、增、删等常用的批改方法及修改符号,指导学生坚持使用修改符号评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培养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评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示范评改要领。

想让学生学会自改、互改习作,教师就要对评改习作的要领进行示范。如在学生写完《难忘的“第一次”》这篇习作后,我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一篇存在问题较典型的文章,带领学生读一句议一句。在评议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指导修改。与此同时,我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演示评改习作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确怎样评改习作,为自评、互评奠定基础。

上述内容是我在指导学生评改习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实践和反思,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但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习作的全程,引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习作教学所希望实现的目标。

二、鼓励多元评改,诱发评改兴趣

特级教师张化万指出:“评价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炼字锤句熏陶情感的过程。”因此,老师想让每一次习作批改成为生生、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过程,就要考虑怎样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评改习作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诱发学生评改习作的欲望。

(一)自批自改,自我纠错。

自己评改就是要求学生在写完习作之后,反复地看,大声地朗读习作,读的时候,觉得拗口的马上修改,如在指导学生自评《大课间活动》这篇习作时,其中有一位学生读道:“下课铃声响了,我首先第一个走出教室。”他在反复地看、大声地朗读中,发现此处需要修改,于是,他就把“首先”删掉。这样,让学生在反复地看,大声地朗读中发现问题,再根据老师教给评改习作的内容和方法认真修改习作。

(二)同学互改,取长补短。

同桌互换批改习作,如:在学生写完《我的同桌》时,我就引导学生读给同桌听一听,让他帮你找找写的是否与他的实际性格特点相符,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他们在共同探讨中,吸取对方的长处,指出对方的不足,在思维碰撞中得出不同的见解。当然,我也鼓励学生交叉座位、上下座位、随机交换批改,批改后签名。我还告诉学生要认真批改,写作分数加上点评分数的平均分,才是作文分。比如:写作分数85加上点评分数87再除以2等于86才是作文分数。这样,可以让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评改较好的习作,在欣赏佳作中,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让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在评改较差的习作中,提高分析纠错的能力。多数学生投入其中,乐此不疲,极大地诱发了写作、评改的乐趣。

(三)小组互评,共同提高。

小组批改习作时,我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中等生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听完后,各自谈一谈看法和主张。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评改标准(出示评改标准—A、B、C、D四大类),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交流、一起探究,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在情感交融中,进一步明确“写什么”,懂得“怎么写”,并由小组长执笔将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写成总结性评语。最后,每个小组将经过小组成员认真修改后的文章在班级进行汇报展示。清楚地记得有一回,在指导小组批改习作《我真想?摇 ?摇》时,其中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中等生写的《我真想拥有父爱》的习作,此文道出了小作者失去父親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再经过组内四个人一起用心评改后,更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全班展示时,班长用低沉、伤感的语调朗读这篇习作,小作者泪流满面,班上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我也不禁潸然泪下。于是,我立刻抓住时机说:“陈晓妹同学的作文感情非常真实,我们希望她化悲痛为力量!”从那以后,她每写一篇习作都非常认真,还积极、主动和同学交流、探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习作水平稳步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互改,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动,形成了知识与技能的互补、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以上这几种评改习作方法是我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研究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不管采用哪些方法,教师都应发挥主导作用。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方法评改中走进同学不同的内心世界,还能诱发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

此外,我经常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评改的热情。比如:1.将评改后的习作,挑选佳作贴在班级展示栏中,特别优秀的推荐投稿。2.结合学校开展的习作比赛及各类征文选送活动,鼓励学生用心推敲,反复思考,认真评改习作。不仅对获奖的学生给予表扬,还对评改认真、习作有进步的、积极参赛的学生给予肯定、认可。3.借助图书角、六个书吧、阅览室和图书室大量的图书资源为师生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鼓励师生写出读后的感受、启发或体会。师生可将自己读后的感悟贴在书吧旁的阅读分享栏上,让全校师生共同评改阅读分享的内容,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4.语文教师指导三到六年级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利用课余时间积累素材,及时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及读后的感受、启发或体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评批,家长签名,这项活动得到家长们的积极配合。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习作的热情。

总之,我一直努力让孩子的习作评改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发现班上不同程度的学生习作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统一测试的习作成绩明显优于同年段的其他班级。再加上我的导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赖老师)对有关学生间的互评互改习作的认可,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更觉得这方法可行、有效。当然,习作评改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更广阔的实践空间等着我们去开发,望有志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同仁们能与我同行,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1.

[2]吴新.搭建对话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培养修改习惯[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9):16.

[3]虞大明,张化万.小学作文教学语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