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概念为基点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2017-04-26史青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前概念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史青华

[摘要]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的学生对刚刚接触的课本内容无法完全掌握,这并非是其智商不足,而是因为其在已经存在的认知与新接触的内容间互相不协调,使得其在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们的前概念,运用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心理上实现较大的改变,以此达到学习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策略 前概念

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直观认识在他们接受正规的科学课程学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以前存在的观念,就叫作“前概念”。概念的含义与心理学中的狭义理解是不一样的,它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想法或理解。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就是属于概念。前概念当中,有的和科学概念有着一致性,但是大部分是和科学的概念相悖,所以前概念又常常被称为“错误概念”或者是“相异构想”。打个比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铁块沉于水中的现象,于是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所有的液体中的错误前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解体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来实现学生认知上的顺应。

一、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

由于前概念存在明显的隐蔽性,只是运用简易回答的方式难以让其完全得到显现。一是,老师应该建立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不应让学生产生顾虑,会因自己回答得不好而不去主动发言;二是,老师应模拟一些教学的情景,采用多种多樣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以重点问题,来激励学生在新问题方面积极的思考探索,有的时候还应该鼓励学生去对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前概念完全显现出来。具体的办法包括谈话交流、绘图、情景模拟、问卷调查、假设提问、实验操作等。

例如,在课程《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当中,老师对此进行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近距离地对食盐与水进行观察了解,食盐和水混合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在观察之后了解到:食盐在水里不见了,溶解了。老师提出: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认为食盐在水里溶解的呢?大部分的学生指出,食盐是慢慢变小,最终消失,这便是溶解的具体表现。这时老师就能依据学生前概念,对高锰酸钾的溶解、过滤分离等过程进行设计,对学生们的认知偏差加以改正。

对于学生们所具有的前概念,老师应该要加以尊重,可尝试对其进行解释,不能随意对学生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前概念进行一味的否定。老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前概念的错误。因此,这时在教学情境之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分散,不然学生们便难以去有效证实其原先的认识。当同学们觉得自身在对溶解的认识方面是正确无误的,老师可通过实验,将面粉与水混合,让学生亲身看到面粉在水里所出现的变化,看看是否在水中溶解了。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了各种争论:有些学生以为,面粉并未完全溶解,只是部分溶解了;有些同学以为,面粉颗粒还未消失,因此并未溶解;还有些同学认为面粉已经看不见了,的确是溶解了……这时,学生们会对自己以往对溶解的理解存在质疑和困惑,但恰恰是这些疑惑,对溶解的学习理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让课堂学习的效果更佳。

二、加强实验演示。推翻学生在前概念中的不当之处

科学实验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并且其真实性较强。老师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开展讨论,使得学生显现出其前概念,然后就学生的观点,能够有效地开展实验,让学生给予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其自身观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依据学生前概念,将错误观点逐步引到死胡同,以此来实现纠正错误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摆的研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学生会依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对摆的速度和摆锤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测,摆的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成正比关系。不过在通过实际验证分析之后,摆锤的重量和摆的速度之间并无什么关联,以此产生了认识的激烈冲突,引起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思考,以此实现前概念的逐步改变。例如,教学《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学生预测阶段,暴露出的前概念很严重,认为空气没有重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空气球平衡”的对比实验,发现有空气的气球比没有空气的气球要重,学生原有的认知与实验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冲突。有了新的概念后,再应用到其他事例上去,就可以进一步验证它的正确性与普遍性。

三、利用概念及规律的变式教学,消除对前概念的一知半解

课堂上,老师不但要对概念和规律加以精确彻底的解释,还应该对其采取一些变化性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从多种层面来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并且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体现出事物所存在的隐藏属性,以此促使同学们消除对前概念的一知半解。

例如,在教学《探究小车运动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应该用同类变式的方法,设计一些不同的情境,供学生分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就越慢。在制定实验计划方案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对实验的变量加以注重。在进行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的有桌面的光滑程度、距离、小车重量等。要变化的条件则是拉力的大小。也就是首次放置两个垫圈,第二次放置四个垫圈,第三次……在固定时间要求以内对小车的行驶距离进行监测,以此了解到小车的速度与拉力之间存在的关联。

四、加强概念的比较分析。纠正错误前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果不精确、不熟练,把旧的知识不合适地转移到新知识当中,就会对知识产生影响,出现反方向的转移。对类似的知识做出对比分析研究,不但能够使得知识的本质得到更为清晰的体现,还能够准确地认识知识之间的差异和关联,以此使得对旧的概念所具有的局限性而产生的不当前概念进行改正。

让学生不当前概念得到纠正,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的前概念十分牢固,要开展深入的分析才可以加以改变。美国诺威壳与纳斯伯母通过研究,提出了解决矛盾事件的方式。

例如,陆培琦老师在教授课程《连通气球》过程中,向学生们提问,把大小气球连接起来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们纷纷给出多种猜测,这些的猜测是源于学生以往概念而得出的,大部分的学生提出,大小气球连接之后就会变成同样大小。在经过实际验证之后得知,大小气球在连接之后并没有发生与其猜测相同的变化结果,反而大气球变得更大,小气球变得更小。这种情况和学生原来的前概念形成了显著的矛盾,以此导致学生对这一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好奇和思考。之后,经过实验得知,这种现象跟气压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小气球为何并未都瘪了。在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最终得到了正确的概念。这种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例如,将纸团紧紧塞住杯底,放到水中之后,纸团不会变潮。

前概念逐渐变为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要对原先的知识结构做出改变,形成全新的知识结构,努力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所以这一过程十分艰难。但探索研究学生前概念,对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以及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

猜你喜欢

前概念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几种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