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嵌有数字“三”成语的文化意蕴

2017-04-26刘娟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成语分类

刘娟

摘 要: 嵌有数字“三”的成语在数字成语中所占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且独具一格。本文对嵌有数字“三”的成语进行分类、归纳,揭示其文化内涵,从而体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 “三”成语 分类 文化意蕴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文字向其他民族传播,再进行沟通与交流。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数字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文化的所有功能。成语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种结构最凝练、意义最深远、表达最确切的语言。数字成语在成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成语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表面简单的数字进入到成语中,它的意义不再像表层意义那样简单。“三”最初只是作为一个数字出现,本没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一旦进入到成语中,就不再是数学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成语中数字“三”的分类

(一)按词义分类

数字进入到文化领域后,最初表示的是实际数目,单纯描绘事物的数量。后来逐渐衍变为只对事物数量多少的程度描述,不再具有数字的客观实在性,这就是成语中数字的意义被虚化的现象,使数字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抽象意义。

1.实指。“三”最初表示的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如“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指尼姑、道姑和卦姑,是三种不同职业的妇女;“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约法三章”是刘邦初入咸阳时与众位父老约定遵守的三条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虚指。“三”在成语中有时并不表示实际精确的含义。

一是可以表示多数。是数量多、时间长、日子久的意思,如三人成虎、狡兔三窟、垂涎三尺、一日三秋、日上三竿等。

二是可以表示少数。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三”的含义逐渐恢复成少数的意思,表示数量少、时间短等意义,或者表不确定,如三寸金莲、三户亡秦、三言两语、三杯两盏等。

三是没有实际含义,在成语中起到凑足整个成语音节的作用,如“不三不四”。易经中,每个卦都分六个爻,代表着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阶段。三爻与四爻恰好处在六爻的中间位置,易经认为中间的位置象征着光明正道。如果去掉其中的数字,那么该成语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词组,如“欺三瞒四”变成“欺瞒”,“推三阻四”变成“推阻”,“拉三扯四”变为“拉扯”。虽然仍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了。以“欺三瞒四”为例,去掉数字后为“欺瞒”,是欺骗瞒哄的意思,但是“欺三瞒四”,指人不实在,多次欺骗,表达效果更加强烈。

(二)按类别分类

1.人物类。此类成语多描述人物的学识修养、话语言辞、为人处世和意志品质,如安世三箧、读书三余、火冒三丈、三心二意、退避三舍、两面三刀、三省吾身等。

2.文化类。此类成语多描述经典书籍、艺术作品和宗教思想,如三坟五典、入木三分、绕梁三日、九经三史、三叠阳关、六韬三略、五荤三厌等。

3.时间类。此类成语多描述季节、次数,如三年五载、半夜三更、日上三竿、几次三番、三番五次、日高三丈等。

二、嵌有数字“三”的成语的文化意蕴

(一)伦理纲常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桥梁纽带。此类中最典型的成语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沉积,“三纲五常”逐渐成为一种人人都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三纲五常”的实质就是在以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基础上,以伦理道德加以规范和调节封建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长幼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只能依附男子,事事处处迎合男子而生存。所以“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与规范,更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二)君臣制度

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之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想要长治久安,就要懂得为君之道,学会如何用人。

君主要有“奉三无私”的精神,“三无私”包括“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帝王作为一国之君,更要心系百姓,像天地日月那样无私奉献,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造成祸国殃民的结果。

君之下是臣,“三公九卿”这个成语最能代表古代的官僚制度。“三公”是指古代最高的三个官职,位于一人之下,数万人之上。与“三公九卿”意思相似的成语有“三槐九棘”、“三九之位”、“三台五马”。臣子中地位尊贵的称为“三朝元老”、“四世三公”。如果出身卑微,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努力读书,如果“连中三元”,也会位极人臣。

(三)宗教思想

宗教对我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成语反映宗教文化。带有数字“三”的成语也有很多是表示宗教思想的,如皈依三宝、三生有幸、此中三昧、五荤三厌等。

“皈依三宝”在道教和佛教中有着不同的解释。道教中的“三宝”指的是“道宝、经宝、师宝”,皈依三宝是信仰道教的人士进入道教的第一步;佛教中的“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徒皈依三宝后,就成为真正的佛家弟子,从此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是佛教中的语言,具体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此中三昧”中的“三昧”是佛教中的重要词语,是要人去除心中各种世俗之事,使心神归于平静,毫无杂念;“五荤三厌”中“五荤”是佛教禁忌的五种辛辣的蔬菜,“三厌”是道教的饮食忌讳。

(四)学识修养

成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也可以告知学习方法、途径等。要成为正人君子,需“三省吾身”;要抓住一切时间读书,储备知识,利用好冬季、夜晚和阴雨时节这些空闲时间,这就是“读书三余”;学习知识能联想,由此及彼,就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读书认真,百读不厌,就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要有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耐力,最终才会成为“南阳三葛”一般有学问、有涵养的人物。

(五)房屋建筑

有一些成语涉及居住场所和娱乐设施。“三宫六院”最初是以故宫的建筑得名的,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后来泛指皇帝与后宫嫔妃生活居住的地方,再引申为皇帝后宫选妃的制度;“三径之资”原是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来人们用“三径”代称住宅庭院,“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瓦两舍”,“瓦”和“舍”是宋元时期民间人士说书、卖艺等娱乐活动的场所。

(六)婚嫁习俗

关于婚嫁习俗的成语有很多,如接三换九、三茶六礼、三日新妇、三媒六证、三日入厨、三亲六故、三星在户、三星在天等。这些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古时婚嫁习俗:

一是婚姻的合法性。古代婚姻不仅要有父母双亲的支持与同意,还要有“三媒六证”作为证明。

二是婚礼的流程。从订婚直至结婚的全过程,要经过“三茶六礼”。只有完成了“三茶六礼”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的,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三是古人的吉凶观念。婚礼一定要选择良辰吉日完成,“三星在户”就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时间。

四是古时的风俗习惯。为表示结婚之后已成为人妇,能操持家务,处理家庭琐事,所以女子要“三日入厨”;在夫家忙完之后,还要回娘家一次,九天后男女双方还要互送礼物,互相拜访一次,此为“接三换九”;双方结婚组成家庭之后,亲属朋友随之增多,更有了“三亲六眷”或“三亲六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透过嵌有数字“三”的成语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依赖于文化,只有从文化角度解析,才能真正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挖掘古人借用数字表达的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汤景鑫,刘雪芹.试论数字成语的文化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5):95-99.

[2]赵亚岚.数字成语多角度分析[D].鄭州:河南大学,2012.

[3]安美真.数字与汉语成语[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成语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