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原特色茶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7-04-25

当代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文化集群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100)

云南高原特色茶产业竞争力分析

刘冰露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100)

云南茶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GEM模型分析云南高原特色茶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提出提高云南省高原特色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可为云南茶产业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供决策参考。

云南高原;GEM模型;茶产业;产业竞争力

一、云南茶叶发展现状

云南是是中国古老的茶区,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历史悠久。云南茶树品种众多,资源极其丰富,全球范围内已发现的37个茶树种和3个变种,其中有23个茶树种和1个变种是云南所独有的。其中云南特有的优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高出全国大多数茶区的小叶种茶一倍左右。且云茶产区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有利于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

同时,云南也是我国产茶大省,2015年云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02万亩,采摘面积达55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62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114.7亿元,加工产值达230.4亿元,第三产产值达277.91亿元。成品茶产量达26.5万吨,茶叶精制率首次突破70%,创历史新高。云南全省共有110多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生产,超过全省县市数量的85%。涉茶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4/1,达多达110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多达600余万。茶产业已经成为发展云南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

二、GEM模型下的云南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GEM因素分析模型是由加拿大的两位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Gibson提出的对钻石模型的一种改进。此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企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包括三个要素组和六大因素。GEM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和市场(Markets)三个要素组的英文首写字母,其中,基础要素是企业集群的供应要素,主要分为资源因素和设施因素;企业要素是企业集群的结构要素,主要分为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因素和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市场要素是企业集群的需求要素,主要分为本地市场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GEM模型的三大要素组和六大因素的关系可以通过蛛网图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

图1 GEM模型

1、基础

基础要素组由资源因素和设施因素两个因素组成,是企业集群的供给要素,它是指产业集群外部为其内部的生产提供的要素。

(1)资源。云南被誉为茶叶之乡,云南茶叶种植的生态自然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其优势得天独厚。例如,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常年光照时间长,特别是降雨量、气候等条件优越。茶叶种植土壤腐殖质肥,大部分茶叶种植地云雾多,普遍湿度大,茶树早发芽,拥有较长的采摘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成长。并且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名茶品种众多,树种资源丰富,茶叶品质超群。

(2)设施。云南不断完善标准化茶产业基地建设。据统计,2015年云南全省创建了15个,面积达1.8万万亩的农业部标准茶园。建设了23个面积达2.49万亩的省级茶叶示范基地。以示范带动标准化,对茶园实施生态绿色防控,进行中低产茶园的改造,鼓励“三品一标”的认证。努力建立高优生态茶园。2015年9月,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开始运行。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以云南为中心,致力于服务全国范围内的茶产业集群。使得涉茶企业及客户及时有效的了解云南茶叶信息,以网络距离短、用时少、成本低的特点,促进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创新。

2、企业

企业要素组由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因素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组成。是企业集群的结构因素,它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

(1)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目前云茶的创新做法主要包括有机种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无底价拍卖、健康营销及电子标签溯源防伪等。有机种植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使云茶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下实现绿色无污染。工艺创新主要是在发酵工艺和模具加工方面。产品创新主要是在研发茶膏、袋泡紧压茶方面。健康营销主要是在宣传茶叶的功效及茶这一健康的饮品。电子标签溯源防伪方法主要是在云茶上使用了RFID技术,使得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能清晰了解茶叶信息。云南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从原先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巨头模式、品牌模式、原料供应商模式、收藏模式、电商模式、茶山旅游模式等新兴模式百花齐放。

(2)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云南众多涉茶企业整合本企业品牌,重新对本企业品牌进行定位突出战略重点,提高品牌消费者认知度,避免粗制滥造和恶性竞争。形成企业竞争良循环,扩大涉茶企业的集群效应,使云南茶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全省茶叶企业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中国驰名商标”11个,“省级龙头企业”60余家,州市级龙头企业达150多家,2015年新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17个,续展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32个。此外,各州市打造区域品牌成效明显,如凤庆县2015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筹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在深入打造“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基础上,2015年被评为“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保山市昌宁县“昌宁红”、德宏梁河县“梁河回龙茶”等区域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15年全国茶叶公共品牌评选中,普洱茶品牌价值55.66亿元,较上年增长3.56亿元,增6.83%,获最具带动力品牌,滇红茶品牌价值13.41亿元,增长1.8亿元、增15.5%。

3、市场

市场要素组由本地市场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组成,其是企业集群的需求因素,包括最终的、中间的及集群企业的需求。

(1)本地市场。云南本地的茶叶饮用及消费量较大,本地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影响着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凡是涉茶的经营活动都需要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同时包括质监、工商。检疫、茶办等单位都会对其经行检查和监督。云南本地市场的深度开发和维护与云南茶企业的本身发展壮大关系颇深。随着云南茶叶的快速发展,云茶企业不断壮大,云茶企业更加现代化更具规模。云茶龙头企业达到10余家,云茶产量2000吨以上的13家,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18家,产值增幅达76.43%。云南省不断培育、完善具有专业性的茶叶批发市场。目前全省已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云茶专业的批发市场17个,已形成了较为通顺的市场网络。

(2)外部市场。自15年以来,不断加大对云茶市场开拓力度,大力宣传云茶。举办第十届省茶博会,展会面积2万多平米,参展企业400余家,交易额达12.75亿元。先后在济南、太原、深圳、上海四个城市举办“云茶巡展”活动,交易额达到近5亿元,新增近千名代理经销商,并设立了太原云茶展销超市,进一步扩大云茶影响力。云南茶产业不但不断拓展消费渠道,还将传统的销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以电商为平台探索茶营销新模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注重云茶产业整体推进,构建现代茶叶庄园经济体系

茶庄园模式是我国未来茶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大力推动以茶叶旅游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促进云茶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相融合。在做强茶庄,做优茶质的同时,大力宣传,把举办“两会一节”、“茶马古道节”作为契机,以茶庄体验、茶叶展销以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云茶茶庄及云茶产品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普洱茶知名度,增强云茶的产业竞争能力,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新局面。

2、稳定云茶种植面积,加大基地建设

云茶产业的基础在种植,种植水平的高决定其质量的优越。实施规范的云茶种植,在提高云茶产出水平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云茶的基地建设。稳定现有云茶种植面积,按区域、规模、专业等不同要求,对重点发展区域和加工区域进行布局,建设更标准、更专业、更具规模的云茶产业区域。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3、构建云茶科技服务体系,为云茶产品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和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利用有益优势菌种提高普洱茶品质。积极开发普洱茶发酵成套设备,建立普洱茶质量标准,凭借普洱茶科研成果云南省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和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国内更多现代企业集团入驻云南,加快科技成果转换。

4、完善云茶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为提高云茶生产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统一云茶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减少认证标准之间的交叉及重复,建立完整的云茶生产记录,完善云茶产品的进出货查询制度,建立高效、清洁、安全的云茶加工销售体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安全周期,降低种植土壤的农药残留;严格禁止在云茶加工过程中使用违禁添加剂,提高云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安全。

5、促进茶经济与茶文化相互融合

加强茶叶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宣传,以传播云茶文化来巩固发展云茶的消费群体,从而促进云茶经济的发展,使云茶经济和云茶文化的互利共赢。弘扬云南茶文化不但提高了茶叶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而且促进了云茶文化价值转化,将无形的茶文化价值转化成为有型的资产。云茶文化的传播可以提高茶叶附加值,加强普洱茶等茶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发展茶文化、云茶文化,振兴云茶产业。要在重视云南茶文化的创造性及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云南茶叶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云南茶文化。

[1] 云南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冯卫庆:“十二五”云南茶产业成果辉煌[N].云南经济日报,2016-03-23.

[3] 刘梦然:对促进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5(2).

[4] 江新凤、邵宛芳、何永铂:云南省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J].食品科学,2009(17).

(责任编辑:占雨秀)

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云南省高原特色茶产业竞争力评价,编号:2016RWX051。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文化集群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