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

2017-04-24蔡小明王尚杰姜西润李晓利赵一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个体化精准儿童

蔡小明,王尚杰,姜西润,李晓利,黄 钢,赵一丹

(1.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1;2.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陕西西安 710054;3.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陕西西安 710075;4.安博教育集团,北京 100008;5.优想艺众(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幼儿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

蔡小明1,王尚杰1,姜西润2,李晓利3,黄 钢4,赵一丹5

(1.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1;2.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陕西西安 710054;3.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陕西西安 710075;4.安博教育集团,北京 100008;5.优想艺众(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幼儿个体化教育模式,主要包括理念思维和内容方法的更新;含有精准教育前沿学术的理念和个性化思维;精准识别个体特异性的多种评估工具;培养训练的优化组合经典教育方案;调适、矫治偏异机能和心理行为的通用手段;监测、跟踪、预示性的统一精准管理;旨在发现、挖掘、培养个体的潜能、资质,扬长而抑短保护和增进幼小儿童身心能向健康、优秀方向发展和受益。

幼儿;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跨学科;创新改革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4.001

儿童是社会最珍贵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也是最容易受到社会干预和环境影响的人群。儿童出生后所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甚至,不同质量的教育将奠定不同的终生发展基础。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有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活泼、聪明,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作出突出的成就。近期,在美国医学杂志《科学》上刊登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1]。

研究生命早期不同质量的抚养和干预,对儿童脑发育及相关行为的功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8-9岁)儿童脑结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分析,发现具有脑白质的差异,并有可能构成既往研究报道的智商(IQ)和发育商(EQ)差异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因在许多神经发育障碍检验中,均可发现其脑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些异常是由儿童出生前后的多种因素造成,于是形成了儿童之间的智商和发育商的这种异常,而这种异常经过高质量的养护和教育的补偿是会逐渐缩小的。因为早期优质的抚养干预显示可以使脑发育的轨迹更加规范,但对此后能否有针对性地改善负责情感和认知发育的脑白质通路,尚需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无疑是对当前指导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实践和治疗提出了挑战,也提示和增强我们在幼儿教育机构开展精准优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紧迫与使命感。

精准优质教育是以努力提升在园每一儿童体能、智能素质,使其能达到个体质量优秀为目标,是以社会和家长需求为导向,为核心,而明确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实践应用执行内容方法规程。社会要求:“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2]。家长需求:广大家长目前都希望有更多机会上教学质量好的幼儿园[3]。是为孩子今后学习、成长等长远利益着眼考虑的。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发布:五年来,政府新改建、扩建幼儿园12万所,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今后还将持续改善。但是,如何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如何让更多孩子都能受到教育质量好的个体化精准学龄前的早期优质教育,是幼儿教育领域推动改革发展的一项创新研究。创新实质是一个行业、一个学科发展的动力。幼儿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不仅为广大人民的强烈期盼,更是国家社会应担当的责任。

幼儿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着手方法论的探新。方法论是任何一门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是关系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不仅在教育机构与家庭教育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新扩展与突破,还应综合相关学科,如医学、心理学、遗传学、数学、逻辑学、预测学等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一面移植、渗透国内外上述学科发展的经典研究及新理论、新成果为滋养元素,来丰富充实提高自身学科的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价值,因为集不同专业的智慧,比单纯依赖某门学科知识更容易产生创新想法,攻克难关;一面贯穿奠基教育的“跟踪”、“关注”两条红线,构成实践应用方案。而在投入实践应用中,要求对“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和制定:首先要确定目标的理论原理原则,进而确定方式方法和藉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最后对“方案”的建构与总结评估,于是形成一个包含多学科、多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复杂系统。

幼儿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实践应用研究,是在个性化思维指导下以前沿创新为宗旨,围绕个体化精准教育为主题创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型应用模式。精准优质教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更是使国家未来人才质量能从出生后的最早年月就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一项工作任务。

实践研究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手段,获得有关儿童的生理、心理机能,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方面个体化信息,并分析各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再结合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状态特征等,最后依据上述信息,精准通过多种教育训练方法手段,使每一儿童的体能、智能潜质得到提升,实现个体质量优秀的目标。这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具有新理念、新发展意义的一项重要改革。

当研究投入幼儿教育机构应用时,要在现有园所管理规范与常态基础上,逐步投入与融合,在观念与专业操作上充分发挥精准个体化优质教育应有效能。重要的是能从思维方式上加以更新,在传统思维基础上,改变一些思维模式,如逆向思维、开拓性思维,以及如何用新思维方式,带动全员来转换目前在园所管理、保育、教育岗位的一些现状,这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幼儿精准教育实施的基础建设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关于18岁以下儿童权利保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权文书,构筑新时代儿童价值的新理念。要学法懂法,遵法依法,以法管理幼儿教育机构。明确幼儿园阶段主要应为幼小儿童提供良好的保育、教育条件,改善和提高生存、生活、教育质量,要求全员以母亲般的关爱与柔情对待每一个小孩,禁止对儿童施以生理、心理、精神虐待(身体、心理等方面),维护儿童人格尊严。严防由于管理失范、照顾不周给儿童造成心灵的创伤和身体的各种意外伤害。指导和规范全员转变观念和教育行为,自觉承担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尊重儿童、教育儿童的社会责任。

创立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管理体系,研究以我国实际为起点,在充分发掘国家多年建设和管理幼儿园的优秀经验及丰富资源基础上,引进现代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创新理念,从理论与应用方面探索机构的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性。管理要用调查研究、统计、教育测查、实验和逻辑分析等现代管理科学方法、手段,并结合现实条件来分析、判断问题作为决策依据。

幼儿教育机构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内容既丰富又纷繁多绪,有必要按工作性质组成几个方面,如教育教学、生活管理、卫生保健、膳食营养、家长工作等。每一方面制订质量目标要求与管理办法。教育教学可研制与“学习与发展”目标相应的各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卫生保健研制可比较和操控的儿童健康个人档案;膳食营养的具体操作方案和一日生活管理的典型规程,均赋予儿童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从管理系列中发现儿童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构成幼儿园的科学管理系统,从整体意义上包含着幼儿个体精准优质教育的内涵、实质,也为应用实践提供实施的可靠条件与保证。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监测、跟踪系列的评估指标体系

监测评估体系是综合应用国内外用于儿童的科学筛查工具、方法,以调查、测查为主要手段,以期发现与把握儿童个体的先天遗传、胎内环境、分娩状态、出生后的养育环境、生长发育形态以及气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各年龄段的一般与个别的生长发育信息,包括优异与偏异表现的各方面信息,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程序,对每一儿童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助精确管理,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与矫治的措施、方法,进而为日后各成长阶段可能出现的状况、问题,提出早期与未来的预示,体现个体化精准优质奠基教育功能。

此项工作实施要求定岗定责,由保健室和教育工作人员担任,事前组织培训,负责接待家长,指导填写表格。所取信息逐一分析统计,登记入册。发现个别问题,转入培养、训练、矫治的专项管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入园儿童个体生长基础资料表》

包括在孕期与分娩情况、胎儿出生状态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健康状态与养育环境有关因素等。从中可了解儿童先天一些潜在问题与后天的生理状态信息。

(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包括儿童个人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和体格的健康状态等。

(三)《家长对子女教育及期望问卷》

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及其教育态度、方式、方法等,从中发现一些对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问题,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方案,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活动,满足家长和儿童的需求。机构多从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着手,互相沟通与协作,注意发扬家庭教育中的积极能量,审慎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提高双方的教育协同质量。[4]。

(四)《2-12岁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测查核对评估表》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yres根据对脑功能研究、职业治疗及实验研究结果运用于临床治疗,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各器官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的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大脑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很好地适应环境,否则,将会在神经、心理方面发生障碍,对儿童健康、心理、学习均产生负面影响。究其发生因素,发现与母孕期、小儿出生时的分娩方式与过程、出生后的抚养和教育质量等因素有一定相关。

感觉统合诊断表由台湾地区奇德儿脑力开发教学联盟设计并提供自填问卷。此表由视觉平顺、听觉识别、前庭平衡、本体感受、触觉等五部分64项问题组成。祖国大陆研究发现在3-6岁幼儿中筛查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着早发现、早干预的优质教育原则,从儿童2-3岁着手测查。发现问题后一面在养育方式上给予改善和补偿,一面开展专项训练,有针对性地及早预防矫正,促进其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五)《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问卷》

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根据幼儿阶段人格发展特征和本项目主要干预方向,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为独立性、自我中心性、合群和适应性、情绪稳定性、探索主动性和意志水平。每个维度含有不同数目的项目,每一项目后有5个供选择答案(均标以分数),最后根据得分做出解释。

通过上述调查,经对现状的观察评估,及时发现儿童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干预措施,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生几率,有助未来各阶段健康人格的形成。本量表从重测相关来看,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和较好的内容效度。[5]。

(六)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在幼儿教育机构中的应用(简称艾氏量表CBCL)

艾氏儿童行为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艾森博克研制,于1983年修订而成。此后,经美国、法国、荷兰、中国香港、中国上海等国家和地区使用,一致认为量表为较好的一种儿童心理行为筛查量表。后经我国22个省市标准化研究,得出中国及各地的量表常模分,作为筛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标准化工具。填补了我国在筛检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工具不足的空白。适用于4-16岁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交能力。经蔡小明等对西安市1050名4-16岁男女各半,兰州市幼儿园768名4-5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筛查,发现与问题有关的环境、儿童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开展调查防治工作,取得效果,努力改变我国以往对儿童健康只注重躯体疾病的预防而忽视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现象。提高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概念的认识。[6]

(七)《中国3-7岁儿童气质问卷》(CCTS)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儿童气质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并有助于认识儿童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任何一种类型均有积极与消极方面的特点。通过测评,可根据量表的9个维度得分归纳为平易型、麻烦型、发动缓慢型及介于三者间的中易中烦型。

教育可根据儿童气质特点发扬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对儿童行为发展、行为偏异或疾病的影响,及早发现和提出干预和培养训练方案,以增进儿童身体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7]

(八)《3-12岁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适应行为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机体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量表在国外已进入临床常用心理测量工具之列。除特殊诊断外,常用于其他人群。如与智力观察合用,能较全面地评估总的智力功能。不仅可作制订教育与训练计划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其效果的有力工具。量表按年龄分为8个分量表,所反映的心理功能理论解释为一般主要包括独立性能力、认知功能及社会化功能。[8]

除上述测量、评估工具手段外,还可结合随机或有组织的日常观察以及进行与教师、家长等访谈方法。

三、精选幼儿个体化精准教育方案,并优化组合实施优质教育跟踪

(一)研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各科教育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优质教育质量最终要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上,儿童的发展状况则是评估教育质量的内容。

该体系将评估所依据的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分解为各级指标,建构为一个系统化的互有联系的指标群,并赋予统计学分数、等级指标、操作程序,从教育实践中运用观察、评估学习、游戏活动等手段,设计、发现儿童一般特点和个别特殊性、差异性,通过个体化精准教育设计,使儿童在各学科领域中,在知识、智慧、兴趣、爱好、情操及善于观察、想象、思维、专注等良好智力活动方式中受到规范、科学的优质教育。

(二)健全人格培养方案

人格教育和德育的概念有明显区别。道德品德教育是进行遵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教育;人格教育包含了品德教育,但蕴含着比道德教育更深层内容:是指对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和行为特征的培养教育,具体有道德品质教育,需要、兴趣爱好的趋向性教育,意志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个性,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学习上的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自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具有高雅的气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人格教育是要充分发挥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心理机能,能减少内心冲突,能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从而逐渐形成日趋完善的健全人格,为其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人格教育实施要遵照尊重儿童维护儿童人格尊严,周围成人要为儿童树立良好榜样,创设和谐和相互感染的环境、氛围等原则。认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在早期的各个年龄时期,遵循其生理、心理和教育的规律,将培养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渗透于儿童的全部生活及各种活动中。有关性格发展趋向测查中的状态与发现的问题,包括心理卫生偏异、心理疾患等问题,通过人格教育方案,个体化精准地防治、矫正与养成。人格教育是从人类进步、民众素质提高来考虑教育实施的意义与效能的。

(三)感觉统合教育训练方案

西方学者根据感觉统合理论学说,在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学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编制“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在台湾地区与北京等地对学前和学龄儿童进行了感觉统合评定。开展感觉统合教育训练活动,在促进每一儿童语言发展、运动技能的发育、神经的平衡性、情绪稳定性和注意力的集中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专家提醒我们,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内应该建立感觉统合教室,把儿童感觉统合正常发展以及各种感觉统合失调的补偿问题,能集中在入学前训练教育,以进一步发挥儿童的学习潜能,提高工具操作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也及早预防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行为问题的发生。

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械,通过肢体在不同的姿势和运动状态下协调反应的练习,来发展大脑对感觉信息辨别的能力和处理信息、做出反应的速度,以及身体各部分肢体的协调能力。

通过整个身体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各种感觉信息大量输入,大脑必须快速做出反应,并将命令准确地送到身体各部分,使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身体的平衡。经过多次反复练习,逐步完善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统合能力,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器械有滑板、滑梯、平衡木、吊缆、独脚椅、跳跳床、羊角球和前后、左右晃动等各种平衡台。

目标与教育组织要求如下。

1.目标

1)前庭平衡与大脑双侧分化功能;2)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3)触觉防御(敏感、不足);4)发育期运用障碍;5)视觉空间与形态感觉功能;6)重力不安全症。

2.教育训练组织要求

依据每一儿童的感觉统合发展测查核对评估发现的感觉失调状况与表现情况;依据“艾氏行为量表”筛查发现的关于行为问题与社交能力方面症状与表现情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观察发现的个别差异状态的调查分析后,组织教育训练。训练从3岁开始,每学期按4-5个月,每周两次,每次均有教育计划、记录并学期评定。(训练器材由台湾地区奇德儿、上海中易心理研究所引进制造,三年训练课时计划由本文研究者完成)。

(四)蒙台梭利经典科学幼儿教育法

该教育法可以提升孩子智力潜能,使他们发展得更聪明。蒙台梭利博士基于人类的成功是由许多阶段的潜力成果所积累而成的认识,不断从事探索人类潜能的研究,终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了开启儿童智力的规律和方法,研制近百种的教具用作孩子独立操作的材料,通过多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增强其神经系统功能,使知识(信息)变成智慧。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做了可以提高人的智商的数字论证。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同时还具有培养孩子“能独立,不盲从”,“能务实,不浮华”,“肯专心”,“能忍耐”,培养自己内心的重秩序、能自治。“学”让他们体验“尝试”是通过困难的第一步,在不断试验中探索自己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打开智慧之窗的要领甚至诀窍。优越的教育功能在于能培养孩子肯奉献、常快乐的品德,鼓励孩子帮助他人,从而也体验到“施比受更快乐”的感受。

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能取得提升儿童智力、增强体能、健全人格的显著教育功效,是通过她所拥有的卓越教育手段——教具。这种教具不是辅助教师授课用的物品,而是儿童工作时单独使用的“材料”,每项教具都符合各年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能吸引儿童的每一因素都蕴含直接和间接的教育目的。为使儿童自己独立操作,设计上都有自控错误的特性,让他们自行发现错误,并能自行改正。

教具的系统性、科学性很强,为儿童提供了序列组织的印象和科学方式,从教具本身内含的科学成分中吸收他们能理解的东西,积累知识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训练组织要求如下: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形式有教室教育和集体教育,根据园所实际,一般采用后者模式,从3岁开始。

教育训练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蒙氏教育独特的科学系统的教具材料系列,可按学年、学期及每周两次组织安排,指定各种开题目标、内容、课时计划、记录和评估方法。注重系统性、连续衔接性和灵活性,在方案实施中不断探索、积累和提高。[9]三年课时计划由本文研究者完成。

四、教育实施各年龄段程序安排

(一)2-3岁

1.入园儿童个体生长基础资料表

2.入园儿童体格检查表

3.《0-12岁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

注:上述3项检测出现个别问题,立即转入专项管理。

4.《3岁前儿童人格教育方案》

(二)3-4岁

1.两表同上

2.《0-12岁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

3.《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问卷》

注:上述4项检测出现个别问题,立即转入专项管理。

4.感觉统合发展教育训练(3-4岁)

5.《3-6岁儿童人格教育方案(3-4岁)》

6.蒙台梭利教育法学习(3-4岁)

(三)4-5岁

1.两表同上,个别转专项

2.《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4-5岁)》心理行为问题筛查有个别发现转专项管理

3.感觉统合发展教育训练

4.《3-6岁儿童人格教育方案(4-5岁)》

5.蒙台梭利教育法学习(4-5岁)

(四)5-6岁

1.《3-6岁儿童人格教育方案(5-6岁)》

2.感觉统合发展训练及核对表测评

3.蒙台梭利教育法学习及评估

4.两表同上,上述4项个别问题转专项管理及未来个体化预见性提示

五、专项管理

专项管理是对经过第二部分的测查、评估后发现有生理、心理机能和行为偏异的个别儿童纳入管理。设有教师专门组织,协同日常教育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地、精确的培养教育、练习。采用有关的工具、手段、方法,从另一方面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顺序特点,心智发展,人格行为均有观察记录与教育指导。

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密切联系家长,以求家长认同及积极配合,取得管理效果。并能在儿童入学前给出日后有关身心发展的预示和建议。

五、小结与讨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取决于公民的个体质量水平。优秀的个体质量,又仰仗于早期个体化精准优质的奠基教育。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经由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而个体化精准优质教育,更是必由之路。每一阶段,都需要不断灌注创新理念,并通过研究与实践,推动者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儿童个体教育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升与进步,这是教育长远的目标与主题。纵观前景,任重道远。深信未来,世界的竞争更是人才质量的竞争,谁的人才质量占优势,谁就能打赢这场竞争!

[1] W·托马斯·博伊斯.促进早期脑发育[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06-11(E2).

[2] 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3/xxgk_166067.html.

[3] 王凯蕾,等.“破解”入园难需要更多投入[N]. 西安晚报,2015-11-25(6).

[4] 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家长期望教育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唐都学刊,2003(3):153-156.

[5] 陈学诗,郑毅,等.幼儿人格评定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13-16.

[6] 忻仁娥,唐慧琴,等.全国22省市26单位24013名城乡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4(01):47-69.

[7]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为发育儿科学研究室.儿童气质测量手册[M].西安:西安医科大学,1998.

[8] 姚树桥,龚耀先.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操作手册[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1994:7.

[9] 蒙台梭利教育法[M].詹道玉,译.台北:崇文书局,1989.

[责任编辑 朱毅然]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ed Precise Quality Education of Children—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ld Education

CAIXiao-ming1,WANGShang-jie1,JIANGXi-run2,LIXiao-li3,HUANGGang4,ZHAOYi-dan5

(1.ShaanxiProvincialInstituteofEducationalScience,Xi’an710061,China;2.Xi’anNo.1Nursery,Xi’an710054,China;3.Xi’anHigh-techNo.1Kindergarten,Xi’an710075,China;4.AmbowEducationGroup,Beijing100008,China;5.Youxiangyizhong(Beijing)CultureDevelopmentCo.,Ltd.,Beijing100010,China)

The model of children’s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updated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 idea, contents and method as well, and embodies frontier academic concept of precise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thinking pattern. Various tools help precisely underst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ptimized teaching plan will be provided accordingly. With series of methods to help correct deviated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s, and precise management of monitoring, following and prediction, the model aims at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young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young children; individualization; precision; quality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reform

2016-07-01;

2017-01-10

蔡小明,女,江苏杨州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

G610

A

2095-770X(2017)04-0001-06

猜你喜欢

个体化精准儿童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