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2017-04-22傅建明

中国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诚信校园小学生

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认知发展上,出现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的动作,道德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上,观察能力强,好模仿。这些都决定了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时期。而小学校园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与制度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在校园中感知诚信、体悟诚信、悦纳诚信、践行诚信,如果我们能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诚信的校园,那么小学生也将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小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丛,其文化主体、存在环境和活动形态都具有特殊性,因而小学校园诚信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必须依据这种特殊性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具体的实施路径有环境熏陶、课堂引导、活动强化、教师示范及制度约束等五种。

一、环境熏陶悟诚信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1],寓教于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养成学生诚信品质的现实路径。因此,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首先要从环境优化入手。具体来说,要从空间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是空间环境主题化。校园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即学校的教育哲学,所有的建筑都要围绕这个教育哲学展开。整体性和连续性是具体操作时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整体性是指教学楼、休闲区、操场等要紧扣主题(如“真诚”)设计,使其相互映衬,体现某种追求;连续性是指这个主题要分解在不同的建筑物中,形成一个有机的逻辑序列。

其次是自然景观概念化。根据校园原有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对校园景观进行概念化设计,使其与学校的教育哲学相融合。具体而言,校园绿化、水体、长廊、庭院、广场,甚至是一块石头、一个小山丘等的布局都要隐含特定的信息,使其成为一本无言的教科书。设计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即根据原有的自然景观艺术化地建构,将学校办学理念通过自然地景物化出来。二是以人为本,顺应学生。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心理等进行精心考虑,让小学生能够接受、乐意接受,并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和愉快交流,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并接受环境蕴含的思想内涵。

最后是人文景观养育化。校园人文景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隐含着巨大的养育功能。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校园雕塑、景观小品两类。校园雕塑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和文化旨趣。景观小品是点睛之笔,一般分为三类:建筑小品,如壁画、亭台、牌坊等;生活设施小品,如座椅、电话亭、垃圾桶等;告示设施小品,如校园示意图、告示牌、警示牌等。校园雕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一要符合诚信这个主题;二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三要位置选择巧安排;四要形式灵活多样,如雕塑可以是诚信名人雕塑、纪念性雕塑、寓意雕塑、装饰性雕塑等。景观小品可以配上提示语,楼道边可以挂一些诚信的名人名言等。

总之,要让校园的一草一木发出诚信之声,每一道墙壁透出诚信意蕴,每时每刻散发出诚信之光。

二、课堂引导知诚信

课堂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主要完成小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一般可以分为显性教导和隐性渗透两种路径。

首先是显性教导。知是行的前提,无知则无行。而关于什么是诚信、诚信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的言行是诚信的言行、不诚信的言行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哪些伤害等知识和规则是无须争辩的公理,因而显性教导是必要的。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的教学、诚信规范与诚信准则的理解、诚信言行的练习等,促进小学生对诚信感知、理解和记忆。显性教导具有预设性的特点,因而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循序性地开展,使小学生获得系统的诚信知识。

其次是隐性渗透。显性教导有些时候会导致小学生的逆反,因而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隐性渗透的方法加以补充。小学各科教学内容中隐含有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只要牢记教学的德育价值,那么隐性渗透就会成为常态。例如,小学语文中的《狼来了》《曾子杀猪》《九色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皇帝的新装》等课文,都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明白做人要恪守诚信。自然学科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科学家们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因此,完全可以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等诚信品质。艺术、体育课程中存在诸多比赛和游戏规则,不守规则活动就无法开展,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同时比赛的胜利也会让小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快乐。

三、活动强化固诚信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而小学生天性好动,静态的课堂教导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必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强化。例如,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可以让小学生说说本校、本班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加深对诚实的认知与理解;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会让小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增强小学生诚信意识,从而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念;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为诚信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道路,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就会出局,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养成诚信的习惯;搜集或创编诚信歌谣,让小学生在传唱歌谣的过程中内化诚信、践行诚信;诚信故事会、诚信演出活动,引发小学生自省,树立诚信的意识,做到不欺骗、不说谎;诚信宣传活动、诚信签约活动、班级诚信公约制定活动、诚信模范少年评选活动等等,促使小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伴随自己健康成长;诚信日记,则可以帮助小学生反省自身的诚信行为,形成自我控制力。当然,学校还可以举办亲子活动等来增进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信关系的建立。

四、教师示范彰诚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也自然地成为小學生的重要榜样,因此,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必须特别重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首先是立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有以身立教的觉悟和态度,更要有履行职责的坚持和执著。教师要坚持诚信待人、诚信教学、诚信科研,将诚与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以诚育诚,以信育信,做诚实守信的道德典范。

其次是立言。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努力做到真诚、真实、可信,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欺言以获信。在教学中,教师要言语真诚,与小学生建立真诚的交往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和对知识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参与对话,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敢于对现有的知识和权威说“不”。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此外,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言语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最后是立行。夸美纽斯说:“他应该经常把他们应该模仿的行为的榜样给予他们,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榜样。”[3]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小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真伪、善恶、美丑,知道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教师应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身教来验证平日的言教,推动小学生在诚信品质的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对自己诚信,真实不自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学生诚信,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诺学生的要求要努力兑现;对家长诚信,尊重家长,经常和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对学校诚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教学职责,对教学中出现的小差错要勇敢承认并及时纠正,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五、制度约束育诚信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利益的诱惑和艰难的抉择,单纯依靠个人自觉自律很难保证顺利开展。因此,一定的制度约束显得尤为必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各种诚信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双重机制,使全校师生恪守诚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首先,完善学校德育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德育工作纲领性文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细则,如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诚信契约、仪式教育制度、争章(诚信少年章)制度等。

其次,规范学校教学制度。学校教学制度是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表现。[4]它既包括师生的行为规则,如教师的资格、职责、工作量、行为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课间行为、日常行为规范等;也包括学校教学行为的规则,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管理等;还包括教学外部管理的规则,如课程教材管理、学校外部考试等。[5]完善的学校教学制度能够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培育诚信执教、诚信求学的良好风尚,促进校园诚信文化的生成。

最后,细化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职工岗位职责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奖惩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依据权责分明的条款对全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管理程序,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学校要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将“诚信”作为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制订关于诚信管理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各类人员诚信参与管理、接受公正管理的基本义务和权利。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种路径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与功能,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因时制宜并根据需要灵活组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2.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80.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0.

[4]李永生.学校效能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2.

[5]安珑山.论教学制度[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06-107.

【傅建明,浙江師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诚信校园小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是小学生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