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丢书』的环境需求

2017-04-22一考生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沃特森戏码阅读障碍

一考生

曾经在伦敦地铁上出现的藏书戏码被引进到了中国,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举办者号称将一万本图书随机放置在地铁、航班和滴滴顺风车上,供人分享阅读。

虽然“地铁丢书”活动刷爆了朋友圈,但是这种简单照搬的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是许多没人看的书被保洁员收走。人们质疑最多的是:在早晚高峰期人挤得都转不开身的地铁里,这场文化秀是不是选错了地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英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而2015年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7.84本(含电子书)。“丢书”活动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除了地铁空间不同,或许也与阅读空间的大小有关。

但我认为,阅读本应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任何来自外界的强加,都会适得其反。在这次大规模的“地铁丢书”活动之前,就有人小范围地尝试过,都没有取得成功。有论者认为,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在上学阶段就被搞坏了——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是让我们克服“阅读障碍”,而是制造“阅读障碍”,令人对阅读失去兴趣并望而生厌。若“地铁丢书”活动仍是被热潮挟裹的“要我读”,又岂能获得共鸣?

阅读应该是一项安静的活动,发乎心,动乎情,怡然自得。伦敦的“地铁丢书”就是一项安静的活动,“地铁丢书”活动始于2012年,每周在伦敦的车站约放置150本书,已经习惯成自然。《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饰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不过是顺势参加了这项活动,锦上添花而已。不像我们这还没开始就先鸣炮三声,搞得轰轰烈烈,被人诟病“只有营销没有情怀”。

当“地铁丢书”成了一種时髦与风口,就失去了阅读的本来意义;当公益活动夹杂有商业意图,同样也会变味。所以“丢书”活动应是让人走心,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不管是时间、地点的选择,还是书的种类篇目,都应切合实际,顺应读者的需要,不能只顾自己高兴。

有人说,书应该丢到图书馆里才是。这也只说对了一部分,书应该送到“我要读”的地方,才能触动心怀。真想丢书,就送到望眼欲穿的乡村儿童手中,岂不更好?

【评点】

本文从“环境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地铁丢书”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社会原因。“地铁丢书”者固然有着良好的初衷,但不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有理有据,又能结合实际出发,观点独到。

猜你喜欢

沃特森戏码阅读障碍
不计前嫌,知人善任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艾玛·沃特森联合国演讲呼吁男女平等
阅读障碍
支票与现金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