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的“服务区+”模式

2017-04-22

决策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产贫困家庭服务区

本刊记者 安 蔚

精准扶贫的“服务区+”模式

本刊记者 安 蔚

[调查]

服务区是旅客疲惫旅途的驿站,而“服务区+精准扶贫”让服务区成为贫困家庭内心的驿站,同样温暖。

3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清晨一辆满载着长丰草莓的汽车驶进安徽驿达龙门寺服务区,草莓是刚摘的,随车而来的农户们将摊子支好,开始迎接一天的客流。

“在我们服务区,单卖草莓销售额一天就有3万块钱。”安徽驿达龙门寺服务区经理陈红村对此十分自豪,“这不仅给长丰草莓这个品牌做了宣传,最主要是帮助了当地农户”。

服务区卖草莓,似乎是件新鲜事,而这正是安徽交控集团驿达公司总经理陶文胜所倡导的“服务区+精准扶贫”。一个小小的服务区,如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产业扶贫

“为了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助力‘十三五’扶贫攻坚,作为安徽的省属企业,有责任利用服务区这个平台,为扶贫事业做一点事”,曾经在地方挂职工作过的陶文胜,社会责任一直是他坚持的初心。

如何以服务区为平台,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农户?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简单的物质给予,治标而不治本,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户的困难,陶文胜通过分析服务区的区位优势,决定通过扶持贫困地区产业,进行产业扶贫。“企业外连市场,内接农户,通过扶持产业带动销售,让企业获得更加强大的造血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而帮助农户”,陶文胜分析道。

“我们服务区就位于农村,方圆十公里覆盖了一二十万农村人口,我们更贴近农民”,陈红村在写龙门寺服务区发展规划时曾分析道,“通过服务区这个点,扩展到周边的面,以点带面,我们有条件做产业扶植”。

自此,八公山豆腐、符离集烧鸡、铜陵生姜等70多个地方特产开始出现在服务区便利店的货架上,来往旅客在服务区就能买到各地特产,安徽地方特产迎来了销售的春天。

“驿达公司提供的销售平台带动了我们的业绩,为扩大养殖规模,我们在当地挑选低收入户为合作对象,通过‘一帮一、多帮一’形式结对帮扶,开展养殖合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宿州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奎在采访时说,这个宿州的知名品牌,在2015年进驻安徽驿达符离集服务区后,销售屡创新高。

“很多企业和安徽驿达合作后,销量一下就带起来了,像铜陵生姜,驿达服务区的销量占它总销量的近2/3,八公山腐乳,我们占了近4/5”,陈红村认为产业扶持背后是合作共赢,“服务区所有商品都是厂家直供,一方面保证商品质量,一方面又能将安徽名品很好的扩散出去”。

据统计,安徽驿达经营管理的98对服务区,全面覆盖地方特产销售,地方特产种类达超过500种。为了让旅客不下高速就能购买各类产品,安徽驿达在重点服务区建立旅游商品专卖场,在八公山服务区建立淮南旅游商品总汇,在齐云山服务区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在龙门寺等服务区建立地方特产销售专区。短短一年多时间,安徽驿达各服务区地方特产年销售额就达到6000多万元。

“服务区将与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深度合作,引进更多地方知名品牌。如大别山沿线和皖北等国家级贫困县的连片地区,在服务区开设“贫困县地产品”专卖场。并结合当地文化,将商品售卖与文化相结合,如金寨县,我们与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支持下,结合将军文化建一个专卖场“印象金寨”,这在全国将是第一个。”陶文胜对“服务区+产业扶贫”信心满满,“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地方企业参与进来,凝心聚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新成效,实现共享联动式发展”。

促就业、助销售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联合外力,那么就业扶贫与精准对口扶贫,则是安徽驿达的内生力量。

“我们这些年在用工上,都优先考虑周边村民,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陶文胜说,目前,安徽驿达服务区吸纳了2000名周边农村人员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180多个,让他们在照顾家里的同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解决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和谐等方面的很多问题。

吴山镇居民黄开霞,是龙门寺服务区后厨的一名勤杂工,她女儿从小患有红斑狼疮,每年需要3万元治疗费。几年前,她丈夫又出了车祸,每年1.8万元治疗费无疑是雪上加霜。龙门寺服务区知晓此事后,主动找到黄开霞,提议让她去服务区工作。

黄开霞非常感激,“现在不仅有了稳定收入,每年公司还额外给我2000元补助,让生活有了奔头。”黄开霞只是安徽驿达就业扶贫的受益者之一。在安徽驿达近4000名员工中,80%都是当地农民,不少就是贫困户。

物质扶贫的同时,精神上的扶贫则是扶贫之重点,扶贫还需扶智。“通过就业,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技能,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文化的意识”,陈红村回忆起刚开始来服务区工作的员工,他们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拿工资都是按手印,在陈红村的要求下,他们不仅学会了写自己名字,现在还会用手机了。

服务区作为高速路上的功能区,餐饮服务是其基本服务项目,立足这一优势,安徽驿达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对周边的贫困户采取了对口扶贫。通过优先采购贫困家庭蔬菜等农副产品,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托底。据了解,服务区每年从当地采购餐饮原辅材料超过2000万元,为贫困家庭解决了销售难问题。

“只要我们了解到哪家有蔬菜或者农产品卖不掉,就近服务区开着车就去了,直接采购,所以我们服务区的餐饮味道特别好,因为原材料好。”陶文胜笑着说。

无论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亦或是对口帮扶,安徽驿达用一种社会责任感担起扶贫之道义。服务区是旅客疲惫旅途的驿站,而“服务区+精准扶贫”让服务区成为贫困家庭内心的驿站,同样温暖。

猜你喜欢

特产贫困家庭服务区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江阴特产——马蹄酥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欢迎订阅《中国林副特产》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