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要的是第一人称单数

2017-04-22张丰

中国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单数爱迪生第一人称

文|张丰

视点

重要的是第一人称单数

文|张丰

杭州外国语小学的校长最近非常生气,他随堂听了一节语文课,发现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爱迪生救妈妈》这一篇还在。7年前就有几位浙江的学者通过研究,证明所谓“爱迪生救妈妈”纯粹是虚构的。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是不知道质疑一篇课文的真实性的,他们会把这作为事实接受下来。

这件事让人忧虑的地方在于,

大多数中国人,从学校出来后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在学校接受的东西,往往会伴随一生,成为他最基本的生命体验。很多网友在网上与人辩论,用的都是初高中教材的术语,他们的老师如果知道,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写的爆款文章,就有这样的味道。谈到香港,他会说“或许是时候结束当初权宜的一国两制了”,谈到朝鲜问题,则是号召“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这种大话让人好笑又担心,他缺乏对国内、国际问题的基本判断,叙述模式和语言风格基本上来自于中学教科书。但是很不幸的是,这样的文章不缺少叫好者。

从小学到高中,高强度的应试教育,最终会教育出相当封闭的人格。不少学生到大学后会有一个后遗症,就是厌倦教材,甚至厌倦学习。媒体报道过一项针对北大学生的调查,相当多的学生甚至有“厌世”的想法。当然,不排除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持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但是对以往学习方式的背叛和反思,却是相当普遍的情绪,这个过程与青春期的诸多烦恼混杂,着实让人痛苦。

这些进入大学的幸运儿,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有机会对自己进行一次再教育。对文科生来说,大一大二最痛苦的是,要丢弃过去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幻灭,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知识。紧接着又是一次心理重建,这是相当漫长的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四川绵阳曾经有一位学生,考到清华,但是不适应学习,回来参加高考,又考到了北大。对他来说,退回来容易,而要接受新鲜知识,却困难重重。他惊人的考试能力与孱弱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反差,让人震惊。

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是要在大学时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学会建立自己的阅读谱系。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是由你所读过的书来决定。

你从哈耶克入手,还是从凯恩斯入手,很有可能决定你的经济思维。在教材之外,阅读会成为一个序列,并且在某个阶段奠定你的知识体系。不管你读的是文学、法学还是经济,构建自己的阅读谱系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终,这个体系会给你一个思考方式。你不再是教材腔,也很少口出狂言。你读过很多杰出人物的著作,按照牛顿的说法,他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话已经是狂妄了。我们哪里能站在伟人的肩上,我们最多是跟在后面或者站在旁边仰望。你会充满敬畏并且谦虚,你所思考的问题,绝大多数前人都想过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开口说话,会小心翼翼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你知道,你首先代表你自己。

作为一个公民,你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你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会把自己想象为国家的代言人。用第一人称说话,有人会说你狂妄,也有人会觉得你渺小,这无所谓,重要的是,你表达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会承担起责任。

当我们说“我”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责任在心头。不信的话,你可以开口试试,你会变得慎重。要养成说“我”的习惯并不容易,很多人终其一生说的都是“我们”,这能给人安全感,但也让人变懒。

责任编辑:赵涛

猜你喜欢

单数爱迪生第一人称
单数和复数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走迷宫
爱迪生的“135岁”
单数和双数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