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跳舞

2017-04-19周惠民

世界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人事主肉汤

周惠民

导语:德国一到冬天,农村也常有杀猪活动,事主挨家分送肉汤及香肠,大家都能齿颊留香,称作“宰牲庆典”。

考古发掘显示,原始人类会有同聚共食的习俗,获得猎物,一起吃喝。从经济看,解决短时间食物过剩;从社会角度看,也有互助之义,一块围捕,一起饮食。这种习俗是社会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留在人类基因之中,在农业社会中,仍能够保存、发扬。

一般农家畜养的牲口,多以猪为主,不太花成本,养个半年,便可长到一百公斤,适合宰杀。近代以前,猪可以四处乱跑,自己觅食;可现代家畜多为圈养,到了冬天,如果不宰杀,可就得费饲料,并不合算。一般农民多利用农闲,宰而售之,能有些现钱入袋,无论干啥都方便。不过杀猪并不容易,要先套猪、宰杀、分解、烹煮,都耗时耗力,几乎得动员全家。农村里处理的手法都相当简单,一口大锅烧水,清洗干净后,还是这口大锅烹煮,除了盐巴以外,调味料也相当有限。东北人一到过年,村里头经常有“杀猪菜”,一家杀猪,多会邀请全村共享。大家也不用担心让人占了便宜,改天别家杀猪,一样有人邀您同乐。德国一到冬天,农村也常有杀猪活动,事主挨家分送肉汤及香肠,大家都能齿颊留香,称作“宰牲庆典”。尽管德国宰牲庆典方式与东北的杀猪菜不尽相同,但概念相近;就连菜色,也非常类似。

德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中,一旦有人杀猪,并定会将一些下肉打成浆,调味后灌制香肠,放进汤锅煮熟,再烟熏一下,味道颇佳。煮香肠的汤锅中,加上猪零碎、内脏,煮成肉汤,称为“香肠汤”,香传十里。杀猪的事主会把香肠汤放在大牛奶桶里,挨家分送;如果家里颇过得去的,还加上两段香肠,这种人,当然人缘极佳。也有些地方,只送肉汤,算是广告:香肠待售,邻里上门买香肠,价钱也都合理。

一口猪养着不容易,一旦宰殺,得好好利用,没有丝毫浪费。猪肝剁碎,搀上面粉,做成丸子汤,五花三层肉煮汤,加上德国传统酸菜,可是一等一的美食。至于前腿后腿,家盐硝制成火腿,不仅方便保存,也可以到市集换成现金。猪血也可制成血肠。香肠的质量远低于其他腊味,好处是价格便宜,一家杀猪,街坊都愿意来买点香肠,滋润滋润。直到今天,德语地区许多地方仍保持这种风俗,大伙热热闹闹地庆祝,奥地利人甚至叫这种宰牲活动“母猪跳舞”,还上网公告周知,欢迎大家参与。

比较起来,东北人的杀猪菜更有人情味些。东北原为满族故乡,在大清朝属于龙兴之地,禁止汉人前往。直到清中期以后,人口大增,山东河北等省分必须闯关东,才逐渐开放,现而今,东北居民以汉人为主,但满族吃杀猪菜的习俗却保留下。满族原本信奉萨满,有杀猪祭神的习俗,一旦族里有点动静,就要杀猪问神,消灾祈福。祭祀之后,大家围着一块吃,热闹非凡。不过按照规矩,杀猪敬神,烹煮时不加调料。满洲人入关,皇太极却早死,六岁的福临当了皇帝,朝中政务要多尔衮辅佐,宫中则由其母孝庄主持,负起祭神之责。明代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就成了祭神处所,杀猪祭神后,摆上大铁锅炖煮。仍按照满洲礼节,一块儿吃肉。可是宫中本不会有闲杂人等,王公大臣便得当成吃肉的宾客,要碰到没有朝会之日,就便宜了一班侍卫。

后来出关的汉人到了东北,与留在当地的满洲人和平共存,杀猪共享的习俗也顺利延续,甚至发扬光大,现在东北的杀猪菜,加上汉人的调味,味道远远胜于坤宁宫的吃肉宴。一到隆冬腊月,一旦有农家要杀猪,左邻右舍都会帮忙,主人也十分好客,让乡亲一块吃饭。食材就是这口猪,从酸菜炖肉、白煮猪肝到血肠,都落在这口猪上,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到了傍晚,杀猪菜便可上桌,杯觥交错,宾客尽欢。

猜你喜欢

汉人事主肉汤
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汉人”的形成
鞋子里的老妇人
变质的肉汤
秦人称谓小议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