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短信是否有损实际交往?

2017-04-19杨连春

世界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贝尔短信电话

杨连春

电话发明时曾引起人们的疑惑,怕影响人们的正常交往。现在,发短信也引起同样的问题。

短信使我们离得越来越远了?我们每天都会收发许多条短信,美国一天收发短信就有60亿条,通过WhatsAPP和Facebook编发的信息还有几十亿条。

麻省理工学院的临床心理专家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学生们认为,发短信与面对面交流有冲突,朋友们一起外出时都在发短信,偶尔会假装用眼睛交流,但是心在别处。毋庸置疑,新的交流方式有趣,但给旧的交流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损害。

学生们讲,通过短信交流替代面对面对话挺好。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短信交流还是比不上面对面交流,短信太容易引起误解,特别是在表达情感时更差,如果不改正,我们只是相互连接的孤岛,即便人在一起,还是孤独的。

电话曾制造了新的粗鲁?

当然,新技术不可能固定人们的交流模式,但短信引起社会破裂的反响与一百年前相似。那是一种新发明,给大众带来了新的交流方式,它就是电话。

1876年3月,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展示电话时,因驱动附近一条电器线路的电池正在泄漏酸液,使得电话声音嘈杂混乱,通话质量受到影响,但它仍然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第一次人们能与几个街区或几哩之外的人进行即时会话。当时的使用者惊奇地形容:“就象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声音”。随后,贝尔对电话机进行了改进,从而客户盈门,当年售出3000部,1900年底,美国拥有一百万电话用户。

电话首先用于商业,药商、药店用来处理订单,商人能及时联系到客户,广泛宣传商品,电话变成了商人开展广泛业务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第六感”。

电话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尤其是扯闲篇的家庭妇女更不能使用,商人不让自己的老婆用电话,除非她们参与了商业活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荣誉教授米歇儿·马丁说:“一开始,不准夫人们使用电话,商务活动第一”。

但是很快发现人们希望相互讲话,愿意交际。1909年,一家电话公司经理在做电话使用调查时发现,30%的电话是“闲聊”,且每通电话平均持续7.5分钟。他不喜欢这种闲聊,但电话公司最终发现,将电话卖给找乐、闲聊或搞交际的人能够赚钱。若干年间,电话公司都做这样的宣传:电话可以减少孤独,可以把朋友聚在一起。1911年,加州一家电话公司宣称,电话是“家庭主妇的福音,让家庭生活不再单调,贝尔电话使你不再孤单”。

妇女很快成了使用电话的主力,马丁教授认为“电话使家庭妇女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扩大了社会交际面,减少了不必要的面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电话的使用者们也在努力地寻找一种得体的电话交流礼仪,看不到人,会话怎么开始才是合适的?托马斯·爱迪生建议人们以“你好”开始,但礼仪专家认为不妥。有人认为“那样就像是两只船在打招呼”,太粗鲁,不顾礼仪,和野蛮人没有两样,“你能闯进一间办公室或一居民家中大声叫嚷‘你好,你好,我是在给谁讲话吗?”还有人认为,电话对一些事情来说可能是好的,但在处理比如请朋友吃饭等一些微妙的事情上可能就不合适。

然而,电话还是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交方式,打电话的人通过电话每周都与家里交流最新情况,正如1921年贝尔公司广告词:“距离没了,每周四晚上几分钟,小家庭成员定时进行两边都乐意听到的闲聊。”

有的电话公司甚至吹嘘,电话是对呆板、信任度低的交流方式?——信件交流的改进。1931年贝尔公司销售指南写到:“写信交流只能帮助一时,但友谊不能只靠信件开花结果,当你不能亲自访问客户时,要定期通过电话沟通,电话沟通让人感到更加亲密。”

不久,一些社会评论家开始担心:电话上的喋喋不休对我们好吗?与旧的方法相比,这是一种不完备的交流形态?美国慈善组织哥伦布骑士会1926年会上提出:“电话让人更积极还是更懒散?电话是不是非法闯入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访友的传统实践?”其他人则认为,电话让人交流起来更容易,不再让人们孤独,也会带来负面效应。1929年一位教授就曾报怨,“就是因为有了电话、小汽车和类似的发明,邻居们才拥有了可能不断打扰他人安逸生活的能力”。诚然,相互讲太多的确不健康,那樣信息量岂不是太大了?

1897年,伦敦一位作家哀叹,“不久的将来,人们相互间只不过是一堆堆透明的果冻”。有人烦躁地认为,电话要求人们迅速应对,加快了生活的节奏。1899年英国一张报纸上写到,“电话的使用使人们几乎没有了应对的思考时间,它没有使人们的脾气有所改善,相反使人们在生活中变得狂燥,没有给家庭带来幸福和安逸”。

也许最奇特的是待在同一间屋子里,一个朋友给不在这间屋里的朋友通电话。1880年,马克·吐温在《一次电话通话》的讽刺文中写到,听夫人打电话,他就能了解一半的谈话内容。该文指出,对旁听者来说,电话通话就像是断断续续的废话,甚至电话公司也担心电话创造了新的粗鲁行为。

本质上,电话是心灵运输的工具,能将其他人,包括陌生人突然召集到一人家中,一些焦躁的年轻女性可能就面临出轨的风险。民谣歌手喜欢在电话上吟唱,骗子们也喜爱用电话骗人。

交流引发了更多的交流

电话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信任度,人们不再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判断对方的想法。实际上也有人相信电话改善了人们的社交行为,通话者不得不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1915年,一位评论员说,虽然看不到,但必须“耳朵和记忆要全部集中”,“不能走神”。

现在,打电话显得有些复古,有一位女记者回忆当年约会时,小伙坚持给她打电话,她感到温暖,愉悦,可她的朋友们则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奇怪。

学术界认为,通过短信互动的转变并没有降低人们的互动,调查发现,到20世纪中期,电话的出现并没有损害人们的实际社会交往,有研究发现那些持有电话的人比没有电话的人写了更多的老式信件。皮尤研究中心在当代的调查中得出近似的结论,皮尤发现发短信最多的青少年同时也是与朋友见面最多的。交流引发了更多的交流,因为发短信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

卡尔顿大学的米歇儿·马丁认为我们生活在电话重播的时代,即时交流使电话变得有价值,同时也变得烦人。马丁说,“因为随身携带移动电话,人们获得了解放,但是也变成了它们的奴隶”。

诗人卡尔·桑德伯格1916年写了一首关于电话内容包罗万象的小诗,他想象着电话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深刻的和无聊的讲话同时迅速传递。“爱情、金钱和战争,工作、泪水、争吵声,大笑、欲望与死亡,由我同时来传送。”

猜你喜欢

贝尔短信电话
张 晖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忘我的贝尔
夜半电话
电话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