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AAD:进攻意味十足的防御型武器

2017-04-19邢强

航空知识 2016年6期
关键词:弹道导弹武器导弹

近日,美国又开始在有关将THAAD导弹武器系统部署到韩国的问题上有了新的动向。这无疑给日益升温的东北亚局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THAAD导弹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这种武器系统真的就只是一种“防御型”武器么?未来,THAAD导弹武器系统会给东北亚地区的攻防态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数十年打造防御盾

THAAD导弹武器系统,中文通常音译为“萨德”导弹系统。其中,THAAD为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缩写。早在1987年,美苏还处在冷战时期的时候,这种导弹拦截武器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

按照当时的设计理念,这种武器系统被赋予了四个任务使命:首先,要能够使美国本土免受由弹道导弹投掷的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伤害;第二,要能够在美国的海外驻军上空营造出一个防御弹道导弹的保护伞;第三,要保护美国的政治军事盟友,使其免遭弹道导弹的袭击;第四,要能够应对因事故或意外而误发射的弹道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到了1990年,对于这种武器的具体的战术技术指标需求已经交由相关的工业部门进行细化分析。1992年9月份,美国陆军确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该型武器的主承包商,正式启动了THAAD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

此时的THAAD还是Theater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缩写。顾名思义,该型武器的早期定位为战区级别的防御武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95年4月21日进行了首枚THAAD导弹的飞行试验。这次用于测试导弹动力系统的试验(没有设置目标)比较成功。随后虽然取消了一次试验,但是该武器仍然在当年10月份再次发射成功。但是,初期的动力系统的成功并没有给此后的制导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运。从1995年12月13日开始,美国开始使用THAAD导弹进行导弹拦截试验。与早期测试的顺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5年底到1999年春天的6次拦截来袭目标的试验皆以失败告终。这些试验暴露了THAAD导弹从制导探测硬件到控制系统软件的诸多分系统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在1999年6月和8月,THAAD导弹2次在试验中命中目标,但是还是没能打动美国军方。至此,该计划面临搁浅,前途极不明朗。

不过在2005年,THAAD项目迎来了转机。沉寂了将近6年的THAAD导弹重新迎来了拦截试验。此时,THAAD项目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本强调战区(Theater)的理念被更换为注重末段(Terminal)拦截的能力,不过这两个单词的首字母都是T,因此项目名称的缩写仍保留原样。改进后的THAAD导弹以八联装或十联装的形式部署在奥什科什公司研制的带有自动装弹系统的10×10重型机动战术卡车上,显著提高了拦截系统的机动部署能力。另外,整套作战系统可以装进C-17“环球霸王”军用运输机或者C-5A“银河”战略运输机的货舱内。连C-130这样的战术运输机也能够对导弹分系统进行转运。因此,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可以快速实现全球部署。并且,THAAD能够在空运到目的地后的1小时内形成战斗力。

2005年11月22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新型THAAD导弹和雷声公司研制的与导弹配套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经受住了考验,给新的THAAD系统带来了第一次成功的拦截。之后,THAAD项目稳步推进,在2005年11月到2012年10月份从15次试验中,除因目标靶弹发射失败和临时取消试验等原因导致的4次试验没能顺利进行外,其他11次拦截试验全部成功。而在2013年到2015年的大量试验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开始寻求该型导弹的增程改进和提高可靠性的多种途径。

这款重900千克,长度为6.17米的导弹从1987年的概念设计到1999年的项目中止,再到2005年的改型复活,直到2016年成为引发全球关注的一款武器装备,经历了将近30年的时间。THAAD从早期的倍受质疑,被称作“用子弹来打子弹”的痴心妄想到如今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款能够兼顾大气层内目标和大气层外目标的拦截导弹,体现了美国武器装备研发部门的不懈努力。但是,美国在该武器入役之后一直致力于向其军事盟友大力推广,试图将更多国家纳入其精心策划的反导拦截网络当中。这种将一款防御型武器部署在重要军事节点上的做法使该武器逐渐失去了其防御作战的本意,转而开始沦为美国咄咄逼人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

数千里外的窥视眼

THAAD导弹的有效拦截高度覆盖了距离地面40千米到150千米的多种空域情况。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太空高度”,距离地面100千米(即卡门线高度)以上的区域被认定为太空。那么,THAAD既是一款防空武器,又是一款能够拦截尚未识别目标的“眼睛”。

根据美国雷声公司的官方数据,他们研发THAAD系统中的“眼睛”——AN/TPY-2雷达基于这样一个推测:目前,世界上有6300多枚弹道导弹处于美、俄、中、欧的控制之外,到202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会继续激增到7950。而且这些弹道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将会得到持续的升级改进。因此,AN/TPY-2雷达在设计之初就专注于远距离探测与多目标识别。相较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装备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AN/SPY-1系列雷达来说,THAAD导弹武器系统所用的相控阵雷达拥有更多的T/R单元(25344个),其发射功率接近AN/SPY-1雷达的1.5倍。为了能够尽早获取拦截目标的运动状态信息,AN/进入大气层的弹头的太空武器。相较于“爱国者”3导弹的15千米的射高和“标准”3导弹大于160千米的射高来说,THAAD导弹恰好弥补了这两款导弹之间的巨大射高差异,起到了衔接大氣层外拦截和大气层内拦截的作用。当THAAD导弹与“爱国者”3和“标准”3系统配合使用的时候,能够实现在局部战区形成多层次、多批次拦截的态势。

而THAAD导弹的作战高度正是射程在3500千米以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弹道中段,也是射程大于3500千米的远程弹道导弹的弹道末段。因此,THAAD得名“末段”防御武器也算是比较恰当。但是,要想获得拦截弹道导弹弹头的能力,仅仅有高机动能力的拦截导弹是不够的。想要以直接碰撞杀伤的方式来毁伤弹道导弹的弹头,首先需要THAAD导弹武器系统有一双能够在远距离发现和TPY-2雷达的探测距离被设计为500千米以上。在配合大功率X波段雷达和其他系统的情况下,对于弹头与弹体尚未分离的弹道导弹,THAAD系统的探测范围更是可以达到2000千米。在美国将THAAD系统部署到韩国之前,韩国用于构建本国防空反导系统的雷达是采购自以色列的“绿松”雷达。这款原本用于配合“箭”式反导导弹的雷达对导弹类目标拥有500千米的探测距离。这款雷达的探测范围已远超韩国本土防御所需。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周边邻国的警惕。而一旦韩国配备了有“性能最强大的陆上机动雷达”之称的AN/TPY-2雷达之后,其探测范围就能够深入东北亚腹地。中国东北、华北全境,中国东南大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将被纳入该型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内。

作为一款兼具搜索、探测、识别和跟踪功能的相控阵雷达,AN/TPY-2不仅能够在战时引导THAAD导弹命中目标,还能够在平时对它感兴趣的地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被覆盖范围内的导弹飞行活动将被该型雷达尽收眼底。

实际上,早在朝鲜发展“大浦洞”导弹之时,美国就已经在日本部署了该型雷达。而如果AN/TPY-2在韩国部署完毕之后,美国如今的探测预警圈将能够成功地向西推进300千米以上。可以说,THAAD导弹武器系统早已不仅仅是一款防御型武器,而是更多地带有战略意义上的监视和预警功能。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角度来分析,THAAD武器系统对于保护韩国首尔地区的能力的提升是较为有限的。这款侧重于在弹道中段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和在弹道末段拦截远程弹道导弹的反导导弹虽然有着300千米的射程,但是对于拥有大量近程弹道导弹和火箭炮的朝鲜来说,THAAD导弹的配置参数显得有些不够匹配。从保卫韩国本土尤其是首都圈的应用目标来看,韩国应该更加努力地发展大气层内的近程拦截武器或者像“铁穹”导弹武器系统那样的能够兼顾导弹和火箭弹的弹道终端防御武器。这也可以较好地解释韩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了。

THAAD导弹武器系统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之初就能够提供早期预警信号。这样的信号对于美军实施导弹拦截來说是有极大帮助的。随着标准6导弹在弹上设备硬件和拦截算法软件方面的进步,美军可以借助部署在日本和韩国的雷达,对朝鲜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遂行“上升段”乃至“助推段”拦截的作战任务。这种能够把弹道导弹拦截在朝鲜本土上空的能力将大幅提升美军在这一区域的战略威慑水平。而对于在韩国南部部署的驻韩美军而言,THAAD系统的入驻将能够较为有效地提供多层拦截的保障,大幅提升驻韩美军的安全水平。

因此,与其说是THAAD导弹武器系统能够提升韩国的防空反导能力,不如说是该系统提升了美军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探测和预警水平。强大的搜索能力和广泛的拦截范围使THAAD导弹成为了一种“面防御”武器。这种武器一旦部署,其内涵就会远超只有“点防御”能力的爱国者导弹,使战场态势的天平向部署方倾斜。

THAAD武器系统是一把制作精良、面积巨大的雨伞,的确能够遮风挡雨。但是,或许是韩国乃至其他国家都不太愿意看到的是,这把雨伞的伞柄始终握在美军手中。不过,对于朝鲜来说,原本已经被“绿松”雷达覆盖全境的情况早已被适应。在韩国没有大量部署近程拦截武器之前,朝鲜的导弹和火箭弹仍然能够对韩国造成很大威胁。而对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而言,THAAD武器系统的到来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策略的升级,甚至会迎来测试场地和训练方法的调整。没有任何一款武器装备是无懈可击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作战系统对整个局势的影响是能够被轻易忽略的。弹道导弹与反导武器之间的攻防对抗早已有之,也将继续进行下去。

责任编辑:邢强

猜你喜欢

弹道导弹武器导弹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导弹燃料知多少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拦截那枚导弹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导弹转运
基于分解协调法的弹道导弹突防效能控制优化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