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

2017-04-19

看历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圣像利奥维京

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菲洛年仅28岁就死于痢疾,他在位期间卷入了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纷争。随着他的离世,之前在拜占庭断断续续持续了116年的“毁坏圣像运动”也宣告了终结。

狄奥菲洛的父亲米海尔二世于770年生于弗里吉亚(今土耳其中西部),后成为军官。他和拜占庭帝国上一任皇帝利奥五世一起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尼基弗里亚王朝,后来二人关系恶化,米海尔二世杀掉利奥五世,自立为王。此后,米海尔二世重推“毁坏圣像运动”。他成功镇压一名部下所发起的叛乱,却无法阻止阿拉伯人对克里特岛的征服,穆斯林开始了对西西里岛的入侵。

公元8世纪前后,阿拉伯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大部分的领土,使得占领地内的修士回流至拜占庭控制的境内,导致拜占庭领土内的修士人数大增。修士及教会在帝国境内一向享有众多的特权,他们所占有的土地几乎相当于拜占庭帝国的半壁江山,加上教会所拥有的土地内税收及收益并不需缴纳给世俗王权,教会的势力严重威胁到皇权。因此早在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执政(717年—741年)时起,就宣布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被视作“圣像毁坏运动”的开端,试图借此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

不可否认的是,拒绝圣像崇拜是早期基督教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基督教的许多典籍中都对禁止偶像崇拜做出了严厉的规定。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正是想利用这一点,作为理论根据,发动毁坏圣像运动,与当时地位崇高、财富雄厚的教会争夺控制权。

直至843年,狄奥菲洛的儿子米海尔三世继位,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毁坏圣像运动才得以终结。

维京海盗的恐怖形象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深入人心。但如今大众所说的维京海盗主要是指来自挪威和丹麦的维京人,至于瑞典的维京人鲜有人知。近来,考古人员在波罗的海一个与瑞典大陆相距50英里的岛屿上发现了维京时期的遗址,将有助于现在的人们进一步了解来自瑞典的维京人。他们也曾雄心勃勃地展开征途,只不过他们去的地方主要是东欧地区及阿拉伯世界。他们也曾用维京人标志性的暴力手段来抢掠、聚敛财富,同时也确保自己领土的独立。

今天的哥得兰岛是瑞典的一部分,但在维京时代,大约800年至1150年,这里是维京人独立统治的领地。在哥得兰岛发现的700余处维京人的宝藏中,钱币竟达18万枚以上。在自然资源贫乏、农业条件不理想的一个岛屿上竟然拥有如此巨量的财富,实在令人惊讶与费解。

考古人员在这些宝藏中还发现了来自瑞典大陆的鹿茸、意大利的玻璃制品、波兰或立陶宛地区的琥珀、高加索的水晶、东方的玛瑙以及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大量的银币。

哥得兰岛维京人通过贸易及暴力掠夺的方式获得了豐富的物品,诸如毛皮、蜂蜡、蜂蜜、布、盐、铁等,但这似乎并不是其巨大财富的全部来源。近年来,考古学家从用阿拉伯语记载的文献中发现,哥得兰岛的维京人甚至曾经进行奴隶贸易,而“生活在俄罗斯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就是他们贩卖的奴隶。只是,专家们至今暂无法判定其奴隶贸易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猜你喜欢

圣像利奥维京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维京火祭节
不,发现美洲的不是维京人。以下是这一迷思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精读
圣像与舞
浅谈俄罗斯东正教绘画特点
维京探险者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东正教的圣像崇拜与俄罗斯双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