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04-18冯文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冯文平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使命,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堂上的教育最为关键,所以教师们应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6-02

课堂学习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主体,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去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使学生们拥有创新能力已经成了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角色和课堂设计的转变

改变教师自身角色定位,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学生实现民主平等,有些教师在学生们眼中太过于严厉,学生心中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不敢提出问题,怕被老师责骂。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教师要去听取不同的言论,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讲解,为学生们布置作业习题,再根据作业的完成程度去讲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形式化。学生们只会按部就班的去学习,不会类比推理出其他的可能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设计问题。例如,当学习乘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出一个方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出题,并自己写出解题方式,然后班级互相交换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全部完成之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讲解。这样才能将知识延伸,学生们也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要多讲解有针对性的例题,讲题时多用几种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做到多变化、多讲解、多训练。尽可能的在原题基础上多延伸,做到知识点的互通。在讲解知识点时,与上个课时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探索,敢于想象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事情,使学生做到善于独辟蹊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小学生具有自控力差、活泼好动的特点,是一般教师头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们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数学知识。数学本身属于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对于理论的单一讲解很难吸引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就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在同一频率上。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厌学。这时教师就要采用新鲜多样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将数学知识带入到生活中。

1.游戏式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时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去进行思考,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处于小孩子阶段天性未泯[1],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达到让学生们对学习感兴趣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学生们觉得学习像游戏一样轻松,这样不仅掌握到学习的知识,还能在学习中收获到乐趣,创新思维也会得到激发。

2.设计场景

不单单只依靠教科书上面的知识。在将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多问为什么,引起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探知欲望,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学生计算正方形周长的的时候[2],可以设计一个相关的场景,将教材中图形的的问题转化成现实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想象成家中房子,或者是正方形的小盒子都可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去思考和教学知识的相关性。

3.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需要作出具体的事情,太理论的东西很难做到记住理解,在课堂教学时多加入手动实践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形成了思考的习惯,调查得出,人的大脑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具有深刻的印象[3],在学习四边形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做一些道具,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实践互动也可以组织在课下,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进行评比奖励,小红花或者学习称号,小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在奖励的带动下学生有了创新的冲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互帮互助中培养创新能力

将单一个体组成小组形式,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出题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延伸,相对于小组数教师设计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各个小组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思考相关性问题,等各个小组将问题全部列出解决后,再由其余的小组去找改组没有发现的其他相关性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通过交流学生们会学习到更多的思维想法,了解到自己思维方式在那里的不足,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多听取不同的言论意见,在不同声音中得到进步。

三、提高教师的监护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去发现问题,教师是学生们除了家长的第二监护人,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和教师接触的时间甚至会超过父母。提高教师的监护能力极其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去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每一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是要做到的不僅仅是在课堂上,一些教师认为保证课堂纪律才是重点,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不许睡觉,不需趴在桌子上,眼睛直视黑白,不许在课堂上吵闹交流。却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好坏并不全部取决于这一方面,有些学生属于听话的那种,也就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虽然表面上认真听见实际上脑袋理想的是晚上回家吃什么,对于讲课的内容完全没有兴趣,教师能控制得了学生的行为,却控制不了学生的思想,这也是老师较为头痛的地方。

在课堂上严格要求纪律没有错,教师忽略的是学生学习的想法,没有完全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教师要做的是经常与学生沟通,监护的不只是学生上课时听课的态度,更要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程度,所教授的知识的价值性,也就是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课上课下的时候不妨组织学生谈心,以一个朋友的方式对待学生问,询问其是否真正的感兴趣,以及不感兴趣的原因,这时大多数学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学生对你的诚实度就取决你和学生的距离了,当学生把你当做朋友一样谈心,说出自己的困惑,才能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掌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更好的去根据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创新能力。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实践得出经验,改变现下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有创造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7):107-108

[2]刘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求知导刊,2015(3):45-45

[3]唐进琼.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78-7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