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深叶茂花更艳

2017-04-18张玉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周记习作语言

张玉仙

【摘要】在低年级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并且做到循序漸进,在写话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表达,进行习作引路训练,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会如何“说”,初步掌握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习作的兴趣,为将来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说话训练 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87-01

花儿为春天的绽放经过了长时间的养分储备,最终含蕊吐蕾,绽放出灿烂的笑脸。而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又何尝不是为将来的美文所做的深厚储备呢?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努力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准则,在一至三年级的写话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

一、“说”是写话的“根本”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话,是用口“写”出来的文章,而文章是用笔“说”出来的话,说话和写文章是语言表达的两种形式,同时也是思维的表达形式。学生的语言大多是在生活中习得的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把所读过的课外读物及教科书上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厚积而薄发,成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在一至三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由这句话拓展开来。例如,在上人教版一年级汉语拼音第3课时,本课的插图上画的是一匹马驮着一口袋米在奔跑。可米袋漏了,它却没发觉。一只小兔在后面追赶。我先让学生拼读并读准“马”、“大米”、“兔子”这三个词。接着让学生自己选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句子。有的孩子说“小马驮着一袋大米”;有的孩子说“兔子在追小马”。实际上这么一说,已经把这幅插图的大意概括出来了。顺适,我紧接着让学生注意观察细节部分。从“马背上的米袋漏了,可它却还继续跑着。”推断出小马不知道米漏了;从“兔子追得满头大汗”推想出小兔此时着急的心情,再想象它有可能说的话,孩子们一联系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说的合情合理。最后,我提示学生试着编成故事,加上故事的起因。孩子们说的欲望非常强烈,说法异彩纷呈。就这样,他们不知不觉中已把一幅图具体化为一个故事了。

二、积累素材是“枝叶”

冰心在《名家作文语录》中说到:“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上,这样做惯了,又是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日子多了,写下来的东西也有相当的数量。”而作为低年级教师——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更应当激发他们写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生活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看见一个景物,经历一件趣事,都是很好的写话素材。比如,上学路上看到的一棵苍耳,飞入课堂的一只鸽子,可以是写的素材;到乡下奶奶家挖竹笋,或是跟父母一起逛街、逛公园,也可以成为训练的材料。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完所有的汉语拼音后,可以开始写一句话的练习。学生用拼音试着写出自己每天最想说的一句话,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多写几句。一天一句话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这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拼音知识,也播下了写作的种子。

第二学期开始进行看图写话练习。这项练习每周一次,所看的图来自剪帖画(旧课本——语文、数学、音乐等书上的插图),也可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把它写下来。每周开设一节写话点评课,这节课是雷打不动的,也是学生最为盼望的一节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写的话,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己可以写这么好。特别是当学困生的习作,看起来错别字连篇,标点也错误百出,可是被老师一读,分明是一篇生动有趣的习作。这也激发了学困生的自信与写话兴趣。这样,连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有成功的体验。在一次写话点评课中,仰恩同学写他与爸爸下象棋时,他输了,被爸爸打得落花流水。当时要讲评时,我特别告诉学生:“‘落花流水这个词用得真好!”同时,还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想不到在一次单元测试中的看图写话中,好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恰当地用上了“落花流水”。我想,仰恩同学当时写时或许是自己积累运用上的,或许是在家长的指导下用上的。不过这都没关系,最起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孩子也学会如何运用好词佳句。难怪家长们反映说,孩子们特别喜欢写话。这不,今天刚点评完,他们就跟父母说:“我现在已经想好下一次要写什么内容了。”经过一个星期的酝酿,学生的写话劲头更足了。

二年级时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生活化周记,把选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细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写话主题。例如舒悦写的《蚊子》“今天晚上,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每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它总是绕着我的耳边“嗡嗡嗡”地直叫,好像直升飞机在空中快降落的样子,真烦人。电灯一亮,它知道我要打死它,就立刻飞到阴暗的地方藏起来了,让我怎么也找不到。等我睡得又香又甜的时候 ,它就又嗡嗡嗡地飞过来,肯定在想:这个小孩子细皮嫩肉,一定香甜可口。于是就深深地吸了我好几口。等我早晨起床时,脸上长了好几个大“豆豆”,痒死我了。我想:“一定是昨天那位‘不速之客干的好事。”小朋友,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它——就是令人讨厌的蚊子。”想不到,连蚊子也成了孩子们的写话内容。文婷的《我的小阳台》 “我家的小阳台是很小,但是我们一家四口坐得下。我家的小阳台真好!”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对家的爱。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每篇周记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周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周记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激发习作“内驱力”

另外,还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如在家长会时读优秀周记,或在班级群晒一晒,让大家学习效仿。

上三年级了,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素材。这时除了写周记外,又添了小组轮流日记,增加写话密度。同时结合教材中的习作练笔、集体活动、突发事件等进行素材选择的指导。往往头一天的雷雨、同学的争吵、学校的竞赛活动等,第二天已在学生的轮流日记上了。同事惊讶于我班学生的反应之快,笑称:“这简直成了新闻播报中心了!”而每周一次的周记点评课也成了学生热切盼望的课,前一次周记交流成为诱发下一次写作欲望的源泉,一篇篇充满童趣,对生活的真实记录的习作随手拈来。“12.8”沙县小吃节时,有对人们品尝天南海北的名小吃时的热闹情景的描写;凌蓝观看央视“同一首歌”现场演出的《与明星的一次亲密接触》中“全场的荧光棒都在舞动,犹如五彩的灯海翻动着欢乐的浪花,全场都沸腾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的欢乐。文东的《灭鼠记》,曦盈的《逛超市》……就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点一滴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想孩子们经过三年的习作引路训练,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会了如何“说”,初步掌握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习作的兴趣,为将来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是——根深叶茂花更艳。愿孩子们在今后的写作园地中抽枝展叶,开出最美的花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1

[2]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周记习作语言
语文周记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茶叶的秘密
帮忙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语言的将来
嘎嘎猪的周记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