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堂中即时评价初探

2017-04-18陈海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动快乐健康

陈海芹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时评价是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教师在品德教学中灵活结合生本化评价、多元化评价、艺术化评价,构建和谐、融洽的品德氛围。

【关键词】健康 感动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6-02

即时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状态、反思感悟等的处理,是为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续学习的行为。也被称作“表现性评价”。品德课程其实质是明辨是非对错、不断澄清“三观”价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品德课程的实施是师生和生生之间价值与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对话、情感的感悟等的过程。我们觉得品德课程的实施依赖于即时评价。因此,我们提倡在即时评价中生本化评价是根本,多元化评价是灵魂,艺术化评价是境界,只有三者在教学中有机融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生本化评价——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健康”

品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情体验、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孩子一次次小的进步,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支持孩子的创新性意识,容纳孩子的独特个性,理解孩子的苦恼,善待每一位孩子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叩响孩子们的童心世界,让孩子们在开放和谐的课堂上健康、自由地发展成长。

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度”,既要客观公正,又具体明確。我在教学时常常先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再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指正,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案例: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送别秋天

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做一幅树叶贴画。

“你的画很有创意,但是内容不够丰富。”

“你的蝴蝶做得很像,栩栩如生,可是和课本里的一模一样,可不可以再动动脑筋,贴些别的。”

这时,有一位学生也兴冲冲地拿着他的作品走上台来。他做的是一条金鱼。因为课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的树叶是向其他孩子拼凑而来的。因此,金鱼的每部分并没有贴上适合形状的树叶,显得奇形怪状。胶水也没有涂匀称。我拿着他的作品,竟找不出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他的学生发现了,也伸长脖子观看,有些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发出阵阵哄笑。这个孩子似乎也有些意识到了,微微垂下了头。我突然灵机一动,做手势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便给他们讲起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板凳的故事。“爱因斯坦拿出前两个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和第三次做的小板凳,虽然仍然是那么难看,可和第一个相比,它们已经好多了。”

说到这里,这个学生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对我说:“老师,我再去做一张吧!”我微笑地点点头。果然第二天,他交给了我一张活灵活现的“金鱼”贴画。

对于这一类的学困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他们在挫折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让我们用爱的阳光多一些去关照沉默的大多数吧!

但是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立即做出否定,敢于说“不”。比如在教学《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时,当讨论到“假如你遇到有人失足落水怎么办”,许多学生都表示要自己跳下去救人时,教师应果断地加以否定。

无论是简短的话语,还是轻微的动作,无论是急切的关注,还是悄然的等待。当我们成为发掘、催生每一个学生内心的火把时,当我们的评价落实到每一个学习主体时,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以参与,让他们能在其间健康茁壮成长。

二、多元化评价——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感动”

如今的学生自主独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急剧下降。“感动、感恩”这样词在我们这个钢筋水泥构建的喧烨世界中,在这个生活在车轮飞逝的年代里,逐渐变成了一种奢侈物。品德教育中,单一的评价方式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体验。只有多种评价方式相融合,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收获一份感动,帮助他们体验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一次心灵的旅程。

1.生生评价。如果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自我的完善就会尽限在教师个人思想观点上。因此,在课堂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同伴之间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自画像

有一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填写了《小档案》,开始玩“猜猜他是谁”这个游戏——

师:你猜她是谁?

生齐答:小雯。

师:小雯是你吗?

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悄悄地告诉我,也可以大声说给大家听,好吗?

小雯(声音很轻):好。

师(轻声问):你喜不喜欢自己?

小雯(她低着头,含含糊糊地说):喜欢。

师:为什么?你们喜欢她吗?

生1:我喜欢她,因为她很可爱。

生2:我觉得小雯应该喜欢自己,因为爸爸妈妈的宝贝,你爸爸妈妈都喜欢你。

生3:她认真听讲的时候,发言特别积极。她还获过班级“发言之星”!

……

师:小雯,虽然有时你上课不认真,但大家都把你平时的进步记在心里,你想不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小雯(抬起头,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大家。(顿时,整个教室掌声雷动)

师:你喜欢自己吗?

小雯:我喜欢自己。(这一次,她昂首挺胸,声如洪钟)

发自内心的掌声持续了很久,我们相信,感动的不仅仅是小那位小雯同学。我巧妙地改变了评价的主体,将即时评价建立在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赞许,相互鼓励。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恐怕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大家给她的鼓励,给她的自信。

2.生师评价。谁说只能老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评价关系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和价值取向。

案例: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不耍赖皮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与一位学生下五子棋,通过作弊的方式取胜了。

师:我胜了,你们怎么不恭喜我呀?

生1(气愤地说):你耍赖皮,不是凭真本事赢的。

师:我耍赖皮了吗?

生2:你是耍赖了。下五子棋是有规则的,你怎么能一个人把棋子都下了呢?

师:什么是下五子棋的规则?

生2:下五子棋是一人走一步,看谁能先把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线。不是像你这样的。

师:要照你这么说,那不是太麻烦了嘛。看我赢得多轻松!有没有同学同意我的观点?(全班刚才还高举如林的小手,“刷”的一下全放了下去。)

师:你们不觉得遵守规则太麻烦了,我耍赖皮就可以先赢。

生3(皱着眉头):你耍赖皮,大家一定不会和你玩。

师:没关系,我找我的好朋友玩。

生4:谁会愿意和一个耍赖皮的人玩?你的朋友也会离开你的。

师:那我就和电脑玩。

生5(步步紧逼):整天对着电脑,你不觉得自己很孤单吗?

师:我就和大家玩别的游戏吧。

生(齐问):你耍不耍赖皮?

师:我不耍赖皮了。大家说服了我。生6(刚才和老师下五子棋输的学生),对不起,刚才我和你玩五子棋时耍赖皮了。你能原谅我吗?

生6(主动伸出了手):没关系!老师,只要你不耍赖皮,我还是愿意和你玩的。

师(紧紧握住学生的手,激动不已):谢谢!谢谢!多么宽宏大量的孩子。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在别人的伤口上抹盐”,而是自己主动扮演反面角色,让学生对老师的行为做出评价,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明白耍赖的可耻,展现了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可见,感动是一种精神,它使我们震撼心灵;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是一种品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认识。感动更是一种幸福,是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发展,品质不断升华,为日后的成功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

三、藝术化评价——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快乐”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小学品德课堂学习评价需要提倡艺术化的方式,去关爱充满生命体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艺术,让学生美妙的学习过程感受快乐。

1.幽默化评价。课堂幽默是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艺术具体表达方式。不仅仅能博人一笑,让孩子们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效应。

案例: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

如有位教师上这一课的“自画像”环节。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在自画像上写着:我是一个超级美少女,我酷爱体育,喜欢帮助别人。简单的几句话却有3个错别字。于是教师即时评价说:“超级美少女,可不能错别字连篇,不然别人会说,这个美女有美貌没智慧。”

幽默的语言令学生开怀大笑,课堂的和谐气氛也由此诞生。试想,如此生动、丰富、和谐的品德课堂。学生怎么会不被深深吸引?怎么会不大受启迪?怎么会不洋溢快乐愉悦?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幽默风趣,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2.体态语评价。充满智慧的老师总能将语言和体态相结合。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突发现象,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一个信任眼神;一个温柔的手势,一个夸张的动作。这样的体态语如果应用得当,能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案例: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在上这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找找闪光点”——把自己的优点写出来。向全班展示。

全班汇报时,有个孩子说出自己的6个优点,教师高兴地说:“祝贺你找到这么多自己优点,我真为你高兴。”一边伸出双手与学生热情相握。这个孩子被老师的行为搞的相当激动,也很郑重与老师握手。接着,又有一个孩子汇报说她找到个优点,这时教师也满脸春风的走过去,说“怎么样,来个拥抱,祝贺一下”。而后师生亲切拥抱,顿时,教室里掌声、笑声汇成一片,不知不觉中,课堂被温暖和感恩包围着。学生的心里充溢了满满的快乐,更加明白了今后的学习方向。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快乐享受”。享受体验,享受思考,享受倾诉,享受表达,享受分享,享受行动。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幽默表达,充满智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请让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健康吧,让他们参与到和谐、美妙的课堂;让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感动吧,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表达想法;让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快乐吧,让他们作为一个主人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生本化评价是根本,多元化评价是灵魂,艺术化评价是境界,三者有机融合,当思考成为了一种习惯,表达成为了一种对话,行动成为了一种自觉,我们坚信,孩子们的生命之树就会健康生长,精神之花就会快乐绽放!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2-43

猜你喜欢

感动快乐健康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