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渗透的途径

2017-04-18杨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途径语文

【摘要】语文承载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传统的美德,民族精神。语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通过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外的时间拓展,潜移默化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 人文素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46-01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 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语文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渗透尤为重要。

一、语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

(一)语文是人生道路的灯塔

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们体会到了海子心中的幸福。那就是平凡的,宁静的,自由的生活;那就是珍惜亲情、友情、爱情,珍爱大自然;那就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有彷徨和迷茫。亦如海子一样,但无论我们受到怎样的打击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追逐幸福的心。

作为大学生,情窦初开,在爱情中,你是否迷失了方向?你是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彼此互相的尊重?舒婷女士的《致橡树》告诉我们她对爱情的理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她为我们的爱情观指引了方向, 她为我们树立了健康积极的爱情观。

(二)语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屈原的《国殇》让我们体会到一个爱国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让我们感受到了死亦为鬼雄的爱国之情。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表达了是一个漂泊他乡,怀揣汉魂唐魄,思念故土,魂牵故国的游子悲壮的爱国情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看到了少年一代肩负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的重任。

(三)语文是中华文化的承载

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的魅力。关汉卿的《窦娥冤》承载着古典戏剧文化,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粹。四大名著赏析,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文化,时代变迁,人情的冷暖。

(四)语文是传统美德的传承

《论语》中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仁者,仁者,爱人也。义者,能在他人为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礼者,敬人即为礼。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信者,人言也。讲话真实可靠。汉乐府《木兰辞》花木兰替父从军,传承了中华传统的孝道。老舍《我的母亲》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节俭,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母亲对孩子无私的母爱。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渗透的途径

(一)教学改革,多姿多彩,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

1.情景再现,身临其境,情感共鸣。

陆游的《钗头凤》,通过小组任务,任务一,小组研究本词创作背景,通过合作探讨整体感知诗词情感。任务二,根据本词上阕与下阕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现诗词画面。小组成员一人扮演陆游,一人扮演唐婉。通过十年前与十年后今夕生活场景的再现演绎。通过今昔场景的对比,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会诗人对唐婉的眷恋相思之情和无尽的追悔悲愤之意。与此同时,使同学们关注自我情感,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2.策划活动,展示自我,找回自信。

配乐诗朗诵,一个小组策划,全班参与活动。小组任务,任务一,负责策划本次诗歌朗诵活动整个环节。任务二,负责播放所有的音乐。最后,师生互评。通过配乐诗朗诵,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古今中外的诗歌,配上优雅舒缓的音乐,享受情感的盛宴。通过配乐诗朗诵,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一方面,让学生体味了诗歌的情感,学习了朗诵的技巧。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

3.小组探讨,活跃气氛,感受生命。

冰心的《谈生命》,本次教学,全班任务:谈一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全班各个小组探讨总结,代表发言,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踊跃的表达了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4.角色表演,体会剧本,提高审美。

课堂戏剧表演,通过戏剧单元的学习,一个小组策划,全班参与活动。小组任务,任务一,统计各小组剧目。任务二,主持此次活动。最后,师生互评。通过同学们精彩纷呈的表演,以及小组团队的积极配合。一方面他们体会到了戏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情感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再次体会戏剧的五要素:剧本、剧场、导演、演员、观众。使同学们完美的感受到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给他们带来的兴奋与快乐。提高了其戏剧的鉴赏能力。

5.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热爱祖国。

屈原的《国殇》,导入一,关于屈原的传说。导入二,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爱国?导入三,全体起立唱国歌。通过屈原的传说,端午节,赛龙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大学生如何爱国,让同学们谈谈自我的真实看法,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通过全班高唱国歌,再次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6.团队合做,诗歌吟唱,传承文化。

《诗经》秦风第四首《蒹葭》,通过小组任务带动全班吟唱《蒹葭》,任务一,学唱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任务二,根据音乐吟唱《蒹葭》。因为诗歌,不能和乐的为诗,能够和乐的为歌。因此古代诗歌是可以吟唱的,通过吟唱让学生体味中国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传承中国传统的诗歌文化,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外拓展,丰富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互动活动。

信息時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语文课的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例如国学知识,《论语》《弟子规》等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同学一起分享链接,共同探讨,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完善其道德修养,提高其自身的人文素质。

2.经典小说品评讲座,影视文学欣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小说品评,让同学们赏析典型人物,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做人的品质,完善自我的道德品质。通过经典影视文学欣赏,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让同学们体味世态炎凉,世事变迁,感悟人生的真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通过挖掘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通过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能够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樊浩.“人文素质”的教育形态及其知识生态[J].教育研究,2005(08)

作者简介:

杨梅(1979.11-),女,籍贯:陕西省西安市,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途径语文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