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行课证结合的教改新路径探究

2017-04-18罗萍刘杨武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职

罗萍 刘杨武

【摘要】在了解课证结合发展现状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背景下课证改革的创新路径,探讨“岗位逆推认证品牌,三元共促课证融合”的教改模式,希望能对实践层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 职业资格培训 教改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27-02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渐普及,特别是高职院校,已经成为进入社会工作的最低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应当逐步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注重应用型为主逐步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证结合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改革背景,探寻在高职院校实行课证结合的教改新思路与新路径。

1.课证融合的发展现状

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在推行课证融合改革,通过对一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不免发现,当前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体现认证程序繁琐,认证体系不健全。一些证书包括国家级证书、地方级证书、区级证书等多种证书,不同证书之间的含金量有些不具有可比性,而且有些证书的认定程序较为繁琐,往往一套体系走下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生在应聘时呈现的证书往往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级体系,这往往会对学生的证书评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繁琐。

2.课证融合的内涵

“课”指的即是课程,也包括广义的课程也包括狭义的课程。只要是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活动的总和都可以称之为广义课程,而狭义课程一般是指与该证书学科相关联的课程。

“证”即是指证书,这个证书即包括国家认定的不同专业学科的专业证书,也包括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次等级的区域证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证书,这些证书都代表了证书持有者的能力,是对证书持有者某种能力的肯定。

“课证融合”具体来说,则是以提供人才的竞争能力为充分导向,将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就业作为目标,以学生所学课程知识与证书内容相对应,实现书本内容——课程内容——考证内容三者相对应的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充分体现。

3.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了解课证结合的现状及内涵之后,针对高职院校的背景和课证结合的特征,探寻高职院校课程融合教学改革思路。笔者认为应从岗位发展策略,课证融合影响因素两个大方便来促进教学改革。

3.1岗位逆推认证品牌

学生毕业去社会就业,所从事的岗位决定了他的能力如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对口,那么从人才所从事的岗位出发,从岗位的工作内容推测出人才的学科专业内容,并进一步由学科专业推测到与之相关的专业证书,这样就可以将书本内容——课程内容——考证内容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步步推测出来。该种实践探索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相对较大,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3.2三元素共促课证融合

3.2.1 “双师”队伍

好学生要有好老师带,建设一支“双师”队伍是关键,优秀的“双师”队伍包括科学的结构比例和扎实的个人能力。在结构方面,年龄、学历、教育背景、专业背景、职称背景等等这些都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比例机构,而这个比例究竟定多少合适,可以说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体系架构,比例的制定要分别进行研究。在个人能力方面,当前很多教师在学校时间较长,理论方面经过了长久的训练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着较多的欠缺和薄弱,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实践不足,所以在指导学生实际参与社会工作的时候存在着明显的欠缺性。所以,要加强教师在实践方面的提升。

3.2.2 “双证”教材

在优秀教师带队的基础下,还要有合适的教材作为学习的基础。课证融合下的双证教材既不同于传统理论教材,也不同于考职称考证的工具教材,更多的是满足书本内容——课程内容——考证内容三者需求的教材。“双证”教材强调以职业性的内容为主,這个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同时其他一些外延伸性的内容为辅助。教材坚持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切实感兴趣的问题为导向,在教材中给予多层次体现。在问题导向的带动下,以实际的项目作为活动载体,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问题有着更真实的体会和更深入的了解。

3.2.3 实训基地

在理论基础学习之后,采取必要的实践活动是必须的,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实训基地促使课证结合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应当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作和实训的统一,教学和服务的统一这三个统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模式,要注重项目过程比项目结果更重要,在实践中培育多个实践活动小组和团队,实训环节的不断沟通中,丰富对课证融合的感性认知,促进对相关应用才做类认证考题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4.结语

课证结合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制度,与其说是新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多种理论和实践证明,课证结合的制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已经初具成效,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大背景下,相信课证结合的改革路径会取得一定成效,并且会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守义,梁快.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J] .中国科技信息,2005,(4):147.

[2]陈晓虹.职业资格培训融入高职教育中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38-40.

[3]李敏.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9,(3):107-108.

作者简介:

罗萍(1983—),女,汉族,湖南衡阳市人,南华大学学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护理教育。

刘杨武(1981—),男,汉族,湖南衡阳市人,南华大学学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