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一路“真”程

2017-04-18沈小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弟子规家庭家长

沈小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1-01

经典载道,文以化人。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少年儿童真切感受民族文化的优秀,而且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到提升。要想让孩子成人成才,必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引领孩子规范言行,从小树立一颗爱心,怀有一颗善心,坚守一颗良心。基于此,我校家长学校在组织家长开展经典亲子阅读的基础上,以《弟子规》、《三字经》等为教本,利用生活实践舞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导学、导言、导行、导疑”活动,切实培养孩子基本道德品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艺术。

一、家庭导学——引导有效阅读,浸润美丽童心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三字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何有效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变得越来越重要。《三字经》中“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1.创设书香环境,争做智慧家庭。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善于学习,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难点。结合创建书香家庭活动,我们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请文化底蕴丰厚的沈老师作了《让童年弥漫书香》专题讲座。家长还在老师指导下,选择适合子女阅读且喜欢的读物,让好书走近孩子,走进家庭。“和妈妈共读一本书”等家庭阅读活动,在许多家庭中开展起来了。家长的导学为孩子作出榜样,用孩子的话说就是:“阅读是我们全家人的开心事儿!”

2.丰富阅读环境,收获幸福体验。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认识到孩子读书习惯养成过程中,家长行为的示范作用如同热情与诚恳的评价,胜于说教。据调查,在家长学校引导下,很多家庭都举行了假日读书会。爸妈和孩子各看一本书,面对面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有时爸妈出题考孩子,有时孩子出题难父母,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这潜心构筑的“阅读”交流会,无不说明家长正逐步转变陈旧观念,肯定、引导、参与,父母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引路人。

二、家庭导言——引导语言交际,走近文明快乐

父母呼 应勿缓 怡吾色 柔吾声

——《弟子规》

家庭情感沟通,离不开语言。《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怡吾色 柔吾声”在指导家长和孩子语言交际中发挥了较大的功能,促使孩子从自省走向明理。

1.指导家长学会激励孩子。

为使家长了解“激励性”评价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掌握该评价方法,家长学校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指导,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忌语与寄语”专项调查。研究小组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了来自伙伴内心的同一种呼唤:“希望家长多用赞美欣赏的眼光看我们”。他们还对部分家长进行了采访,撰写的体会报告在《萧山日报》刊登,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们受到了启示,调整心态,充分发挥了“激励”评价的特效功能。“怡吾色 柔吾声”真正收到了点石成金之效。

2.引导孩子走向文明孝敬。

当家长在向魅力语言靠近时,孩子们也在《弟子规》诵读中走向自省。四(1)班张同学说:“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时,想到以前玩电脑沉迷,父母喊好几声都不应。如果爸妈让我去楼下买点东西,就会很不耐烦。《弟子规》让我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加以改正。”三(2)班朱同学讲述了感悟:“卧冰求鲤”讲孝是没有条件的。我深深被感动了。回想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后,我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三、家庭导行——引导行为习惯,牵手温馨和谐

父母命 行勿懒 长者先 幼者后

——《弟子规》

父母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痕迹。《弟子规》中“父母命 行勿懒 长者先 幼者后”同样起到了对孩子实施行为教育的助推作用,成为家庭教育导行的法宝。

1.推行体验活动,学习自理,孕育爱心。

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我们开展了“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家长当好孩子的指导老师。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不同的“当家”任务:低段的孩子学习整理书包,帮爸爸妈妈拣菜、擦桌椅,学洗红领巾等小物件;中段的孩子学习整理房间,跟父母进厨房见习厨房工作,主动为父母盛饭;高段的孩子学着买菜、做饭、洗衣物,打扫卫生等。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体验其酸甜苦辣,在培养自主能力的同时学会感恩。家长在指导中,切实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这种由实践获得的生动评价,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2.树立良好形象,注重践行,打造健康。

孙云晓教授讲:“现在的孩子,什么东西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心中没有别人。”孩子的自私值得我们反思。学校通过家校联谊,使家长深切认识到自己要有意识地做孩子优秀品质的示范者。公民爱心捐款后第二天,高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高老师,前晚泽煜跟我说捐款的事时,我们正有应酬,没有及时给他钱。第二天早上又忘了,今天捐行吗?”语气里充满自责。当知道捐款活动已结束时,她遗憾地挂了电话。出乎意料的是,她让泽煜爷爷带来一百元钱,请高老师替她买书捐给班级,因為她不想失去这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她这样做,是在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过失的同时,告诉孩子要学会热心于公益事业。孩子成长需要“精神供氧者”,而精神上的供氧者,最主要的就是家长。

四、家庭导疑——引导成长困惑,培育健康心情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意

——《弟子规》

家庭教育需要导疑,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导疑。因此,我们与家庭建立沟通和联系,注意倾听与呵护孩子的心灵,预防问题心情的产生。

1.勤于家访,悄悄疏导。

孩子的心路里程中,需要爱心的倾注和维护。星期一早上,桂老师在“悄悄话”信箱里取出了一张纸条:“我对小江产生好感有什么错?我要求与小江同桌有什么错?妈妈凭什么打我、骂我?老师,你说呢?小项”。桂老师了解事情原委,原来是家长看见了她写在“悄悄话”本子上要求老师给她换同桌的心里话,以为她早恋,就不分青红皂白狂轰乱炸。她心里委屈,情绪异常低落。桂老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次上门家访,告诉家长,孩子已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事,不能与早恋混为一谈,要引导孩子把美好的感情化为学习的动力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事后小项母亲说:“没想到气头上几句话,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伤害。要不是老师及时指导,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一段时间沟通后,孩子终于从阴影中解脱出来。利用家访与家长沟通,一起疏导孩子内心的困惑,这种面对面的指导在家庭导疑中颇有成效。

2.耕于博客,慢慢引领。

要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因此我们利用班级博客,一年级老师每个星期给家长写一封信,把对学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都在信中明确地告知。家长根据信中内容去正确引导评价孩子,并把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放到博客中,彼此交流探讨,不少疑难问题在博客中得到了释然。

实践中,我们以《三字经》和《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四导”为核心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在芬芳飘香的经典文化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们用激励性语言教育孩子,用正能量行为引导孩子。孩子们获得了“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生存权利,不断涌动出独特的生命活力,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猜你喜欢

弟子规家庭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弟子规
弟子规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弟子规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