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问题研究综述

2017-04-18桑俊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家庭教育

桑俊杰

【摘要】送教上门是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送教上门的现状、送教上门途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及反思等研究方面,综述我国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的问题研究,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送教上门 特殊教育 家庭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09-02

一、引言

送教上门是我国现行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不具备加入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的特殊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各地也先后统筹普通学校及特殊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并有一定的进展及问题值得反思与总结。为了更好的帮助送教上门服务的开展,本文尝试综述我国送教上门的现状、送教上门途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及反思以供同行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我国送教上门相关文献进行了文件检索。首先以送教思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数据库检索,选择摘要检索字段,得到2012年~2016年相关文献45篇。对所得文献按一下标准进行筛选:(1)必须是送教上门实践的研究,(2)必须是送教上门的具象化研究,(3)必须是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的。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筛查标准,最终收集2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

(一)领域分析

研究者通过筛查发现以送教思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数据库检索,选择摘要检索字段,得到2012年~2016年相关文献45篇,其中23篇为特殊教育相关文献,占总量的51.11%。23篇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文献中有6篇调查研究地区送教上门服务问题及反思,占26.08%,创新型研究1篇,占4.34%,反思类文献17篇,占69.56%。在反思类17篇文献中仅有一篇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例,仅占反思类文献的6.25%。

(二)问题分析

1.地域问题

研究者根据现有文献发现可查询文献中研究区域多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几乎为零。不难发现我国送教上门的研究重心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西部地区尤其少数名族地区距离和语言成为了送教上门的工作的主要困难,并且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以实践探索为主,尚未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健全的模式能够给予参考。

2.送教者分析

“医教结合”理念下的“送教上门”需要送医生、教育人员、康复人员等上门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针对性教育训练或康复训练服务。所以不能单一的认为送教上门只是教育部门的职责,但不可否认教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目前参与送教上门服务的老师大多并未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缺少相关的知识和应有的康复技能,也缺少正确的心理疏导,也未能及时有的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根据研究者的调查发现,普通小学教师对于送教对象及送教内容的了解情况低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前者了解率约为56.1%大幅低于后者的83.33%(以佛山市为例),主要问题在于:(1)缺少教材。(2)缺少经验。(3)缺乏专业培训。相比之下扬州市江都区参与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均为专业特殊教育教师并且通过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宣传和送教上门工作的学习及反思后教师对送教上门的认可度有明显的提升。不难看出对送教上门的宣传、服务前的培训及服务后的总结对于教师的送教上门认可度有良性作用。

3.送教对象分析

每个特殊儿童都有属于自己个性的一面,也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故在送教上门的服务中可大体现将服务对象分为三级:第一级需要帮助,表现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第二级需要大量帮助,表现为有一定的认知可能性,但缺乏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较好的社交能力或行动能力;第三级需要高强度的帮助,表现为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专人监管无任何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之后应为每个儿童制定属于自己的个别化训练方案,但很多地区普小教师缺乏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训练方案的能力,以至于难以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教学。

4.送教内容分析

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于特殊儿童需要全面而非单一的上门服务,基础的数学、语文等实则难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需要送教上门的特殊儿童多为重度或肢体残疾的儿童,他们所缺失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学业知识。但现实是很多参与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故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5.送教方式分析

送教上门的国家级纲要虽已实施多年,但相与之配套的具体政策性文件及其保障体系则尚未完善,故无法有效保障送教上门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例如:现阶段送教上门师资的协调与配备以及经费和制度保障体系尚不明确。同時对于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研究不够透彻所造成的后果即不明确如何合理送教。

(三)创新与反思

丰实的送教手段对于送教上门的有效开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每个孩子的需求与兴趣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实施;其次,应当结合传统的康复手段和现代对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儿童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细心发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显著提高送教工作的时效性;最后也要注重送教内容与生活适应相结合。

对于优化送教内容我们狭义上可以分为一下三点:第一明确残疾学生最需要介入的技能,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以及社交礼仪训练;第二确定介入计划的起始阶段即残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选择合适有效的送教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旧,也为送教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参照标准;第三明确送教内容的阶段性和可连贯训练的衔接点,有效的衔接对于形成连贯的训练过程及训练的持续性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点:第一以生为本设计送教内容和形式;第二,从学校层面做好送教内容的计划和实施;鼓励送教教师;第三,引入功能性课程,以教导残疾儿童实际生活中重要且必备的活动与技能为教学目标并考虑残疾儿童本身能力以及在适应环境上的独特需求来设计课程。

除了手段和内容,实施的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应当明确特殊儿童教育首先是儿童教育。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特殊儿童也是儿童,我们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于儿童教育的基础之上,儿童才是他们的第一属性。教学中应平衡教师威严与儿童平等,特殊教育教师“送教上门”需要放下“师者未上”的传统观念,需要“威严中的爱与自由”,即教师要处理好压力与放纵之间的平衡。同时教学的具象化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及德育的渗透也是送教上门教师应有的家庭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新科技的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平台,可优化送教上门服务管理水平,同时可以畅通送教上门服务家校沟通渠道,保证和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四、启示

对于送教上门我国仍然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制度化还是法制化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完善的,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推进:

1.完善送教上门的体制保障,使得受教儿童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规范化运行送教上门服务,便于教师教学及受教者的进展跟踪。同时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送教上门的认可度。

2.对于现阶段应以特殊教育教育教师为送教上门的主体,特殊教育教师有着专业知识的独特优势便于服务的开展,利于服务质量的保证。同时岗前的标准化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避免送教上门教师不知所做。

3.应当加大对送教上门服务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风向,提升全社会对送教上门的认知,一遍送教上门服务的持续推进。

4.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完善符合本地需求的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地区性数据系统,便于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盛永进.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6.04~05

[2]顾明珠.行走在送教路上[J].现代特殊教育.2016.04.5~8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家庭教育
试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