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修身 廉洁勤政 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

2017-04-18王振

活力 2016年22期

王振

[关键词]立德修身;廉洁勤政;合格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廉政和作风建设工作力度,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严密长效机制,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坚决予以惩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以律己,自我修身,增强党性,经受考验,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拥护,有口碑、有威信的好干部。

一、加强理论武装,学习持之以恒

无论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需要全党以超凡的能力去全面落实。对党员干部来说,超凡能力需要加强学习,做到内外兼修。面对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时代和任务的不同,学习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通过理论上的成熟,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所以,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有关党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丰富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特别是坚定“四个自信”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市场经济面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理想信念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不加强“三观”的改造。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吁学习,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二要加强历史经验学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也承载着无数血的教训。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大潮的漩涡中,必须时刻把“三鉴”抓在手上,记在心中,放在案边,只有警钟长鸣,严以律己,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放宽、交友不放纵、问题不放过,才能成为一个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剂。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犯错误,就是丢掉了“三鉴”,教训尤其惨痛。三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事业对党员干部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已经洞察到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明确指出,加强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唯一途径。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发展需要,要站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高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努力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丰富自己,从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精神境界。

二、保持赤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每每看到腐败官员的反思,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自己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忘记了举手宣誓时的铮铮誓言,所以,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坚持淬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一是理想信念不动摇。“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党领导我们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这一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靠的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提醒我们: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和平年代,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奋斗到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得了“软骨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二是面对诱惑不折腰。分析那些腐败官员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落马”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忘记了党的培养和肩上责任,就会在工作中讲排场,在生活上比阔气,把地位当筹码,用权力来交换,面对金钱、名利欲壑难填,终因违反党纪国法“壮志未酬身先死”,最后走上终身悔恨的不归路。所以,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醒,深谙“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哲理,立志为百姓做实事、做大事,不为眼前名利而争,忍得住寂寞和清贫,做一名人人称赞的好官。三是困难面前不退却。改革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挺在前面。面对改革难题、不正之风、邪恶势力,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不怕得罪人,不怕“穿小鞋”,不怕丢选票,主动站潮头、担风险、顶罡风,以共产党人特有的担当、意志和追求,扛起肩上的责任,托起组织的信任,凭借党员干部的坚强意志,浩然正气,引领群众,推动工作。

三、坚持群众观点,践行为民宗旨

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屁股底下的椅子才能坐牢。所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心中装着群众,真诚地做人民的公仆。一是树立正确群众观,与民心贴心。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实心实意为民爱民,在感情上与民心贴心。爱民不是一句空话,要有真感情、真行动,真正听得进“萧萧民间疾苦声”,并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具体就是为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效果。只有你对群众的感情真之又真,深之又深,群众才能与你“心连心”。二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工作实打实。有些干部为取得政绩,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终因“纸包不住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实,群众看干部,不是看你的一招一式,而是“路遥知马力”,看你是不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为了政绩搞“豆腐渣”工程,要自觉砥砺为民之志 ,恪守为官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注意力和心思用到抓改革、谋发展、求突破上来,用到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上来,实打实地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三是树立正确权力观,决策“面对面”。没有监督的权力一定是腐败的权力,所有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都是通过躲避监督,“一把手”变成“一霸手”实现的。所以,党員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自觉在职责范围内按程序正确行使权力,凡是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决策,不能搞“一言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真正用在干事创业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做出应有贡献。

四、加强内外兼修,坚持以德行政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人品是王牌。做人讲人品,为官讲官品。所谓官品,即是官德。如果一个人没有官德,那他就是再有本事,也于国于民无益。一是一心为公,靠德聚人。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就是共产党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把老百姓装在心里,为老百姓创造幸福生活,所以老百姓才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并且“如影随形”。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楷模学习,始终坚持为党分忧,立党为公,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只要党员干部能舍小家保大家,一生呕心沥血为人民,群众就会拥护你如“众星捧月”。正如古人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二是一心为民,靠德感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德修身,感化他人,无事不成。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温暖群众,感化群众,凝聚群众,和群众一道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所以,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党思贪欲之害、党怀律己之心”。正因为德能感召天下人,所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把以德治国作为富国兴邦的重大方略。三是一心为善,靠德服人。党员干部只有怀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老百姓才能敬之、爱之、信服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德、作表率,当好“父母官”,靠官德凝心聚力,推动工作。所以,党员干部要自觉修身养德,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自觉砥砺为民之志,恪守为官之德。

五、做到善始善终,坚守廉政本色

一些官员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也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当工作干出成绩,感到付出与所得不匹配,心里产生不平衡时,思想就开始徘徊与彷徨,这时也是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的时候,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其实,党培养一名干部远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如果因自己一时政治定力不足,而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不但影响党的形象,更葬送个人前途,将悔恨终身。所以,对于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算好“四笔账”:一是奢靡面前算好政治账。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之所以领你出入“灯红酒绿”,吃着“山珍海味”,让你感觉“飘飘欲仙”,其目的就是为获取个人利益,让你在政策面前开“绿灯”,原则面前留“后门”,然而当你葬送政治前途之后,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二是诱惑面前算好利益帐。每名党员干部都有一份稳定不菲的收入,而且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大家都有目共睹,退休后还可以每月拿退休工资,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如果因违法乱纪而身陷囹圄,这一些将化为乌有。所以,一定要珍惜工作岗位、珍惜个人声誉,不能为眼前利诱所累,不能生非分之想。三是法纪面前算好幸福账。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治党更严,监督更严,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学法用法,遵纪守法,在对待人、财、物重大问题上,一定要依规办事,依法行政,如果怀揣侥幸,以身试法,毁掉的不仅是政治前途,还有家庭幸福和对子女的政治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本色,法纪面前不越雷池。四是众望面前算好良心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组织上信任,老百姓尊重,工作不负众望做出成绩,组织上还会给予很多榮誉,老百姓给予很高“口碑”。但是不能严以律己,在廉政上出了问题,不但自己良心有愧,还会愧对党组织和老百姓的期望。所以,党员干部要自觉筑牢道德和廉政防线,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为官。□(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