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

2017-04-15连秋凤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责任德育

连秋凤

(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南平353000)

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

连秋凤

(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南平35300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大框架中“责任担当”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而“体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思路,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内化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超越,从而培养他们必备的品格——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德育体验;途径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责任担当”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也是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立德树人”之根本。“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三个基本点,“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孝亲敬长,有团队精神,有国家意识,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等等,都是新时代少年儿童必备的品格,而培养这些品格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丰富的德育体验活动,[1]因为体验是置身其中的心灵感受,“寓德于乐、寓德于行。”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逐步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那如何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担当”的素养呢?

一、营造德育体验氛围,让“责任担当”萌于心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确,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景,走廊上的一图一字,教室里的榜样墙、绿植角,LED荧屏里每天播放的内容等都要精心设计,并让这些德育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我爱我的校园”,教师引导他们用心看,用心感受校园,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认同感。而其他年段的学生则开展“我与校园亲密接触”的摄影、征文比赛,班级里开展“我是小花匠”“榜上有名”等活动,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感受着,体验着,让这些不说话的“硬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他们的心田,培养他们小至学校,大至社会、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德育体验活动,让“责任担当”显于行动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少年儿童只有在不断的体验中方能形成良好品格,获得成长。开展系列化的德育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德育体验的内涵,还能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

(一)角色体验促养成

“教育就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学生养成。”(陶行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而口头上的说教(以教师为中心)远没有让少年儿童亲历体验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更能触动参与者的内心,让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改变。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可以让养成教育有章可循,而创设角色体验则可以让冰冷的制度插上温暖的翅膀飞翔,如“小小安全员”“文明小天使”“黑板美容师”“一日班长”“班主任代言人”等,少年儿童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内化,终而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友善、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行。

(二)主题体验显成效

遵循继承发扬校本特色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践行中获得成长。例如,在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通过“我的中国梦”“长征精神代代传”“经典伴我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体验活动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主题活动中,通过“科技与梦想一起飞翔、社会实践大调查、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科幻画比赛”等,让他们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学会合作创新。还有“告别不文明行为”“道德讲坛”“诚信小达人”“寻找身边好榜样”“珍爱生命”等等,[2]一系列接地气的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少年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升华,有利于主体目标的落实,建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和谐沟通,让学生在体验中体会,在学习中感悟,在参与中享受,在交流中收获,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目标,从而实现在点滴积累中逐步培养“责任担当”的美好品行。

三、创设德育体验课程,促“责任担当”内涵提升

为了因材施教,尊重少年儿童个体发展,丰富德育体验内涵,通过校内少年宫平台,积极开设由儿童自主选择的校本德育体验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绘画书法、古诗词创作、心健团队辅导、南词小剧团等三十几项内容。课程的名称以闽北花卉、绿植命名,全都来自于学生,如“小百合合唱团”“茉莉诗社”“杜鹃花舞蹈团”等等。[3]德育体验课程的设立,力求从变革课堂的角度给予孩子可选择的,合适的,可感的,有味道的,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习课程,避免了主题活动不够系统的缺陷,为儿童创造了更加广阔的体验空间,提升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收获能力的同时,学会了“责任担当”。

四、拓宽德育体验途径,助“责任担当”多方发力

少年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德育体验只有延伸到家庭、社会,才能形成多方发力、聚沙成塔的德育效力。

“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的成立,极大发挥了桥梁作用,他们建言献策,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助力少年儿童成长。而“亲子运动会”“爸爸妈妈为我带红领巾”“今天我当家”等系列亲子体验活动,紧紧地把家校教育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孝亲敬长品德,也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从而形成独立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社会和大自然是一个大舞台,它给少年儿童提供了最广阔的体验空间,让他们获得最丰富的人生感受。“爱满福利院”“啄木鸟在行动”“绿色出行,文明在先”等校外德育体验活动的开展,使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然中,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走出德育体验误区,引“责任担当”前行

德育体验是个动态“生成”过程,而少年儿童健康良好的品德就在这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教师不能按照既定的活动预案采取强行式的“灌注”,使学生失去兴趣,应该成为活动的促进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思考与质疑,放飞心灵与想象。[4]还要注意,少年儿童由于生活背景等方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教师对他们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目标,否则,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假使你想看到遍地绿色,你就种草;假使你想筹备栋梁之材,你就种树。少年儿童“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远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生命的绿洲水土才能肥沃,树苗的成长才能根深叶茂,让我们期待孩子的生命在绿洲中生机勃勃。

[1]王雪飞.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2]王仲杰,卢晓华.浅论体验式教育的功能[J].山东高等教育,2002(4).

[3]刘延财.把握拓展课教学内涵展现体验式教育魅力[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4]徐连弟.走出德育的误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德育的启示[EB/OL].[2011-09-12].https://wenku. baidu.com/view/e5b5236d58fafab069dc02ab.html.

G623.1

A

1673-9884(2017)06-0008-02

2017-04-16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B类课题(项目编号:DY201669B)

连秋凤,女,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责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