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科技外语人才5P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4邵延娜

关键词:辽宁外语一带一路

邵延娜,项 睿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科技外语人才5P培养模式研究

邵延娜1,项 睿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对外贸易活动成倍增加。科技外语人才促进国际领先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管理学5P模型,研究基于行业需求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purpose(确定培养目标)、plan(制定培养计划)、profession(科技外语教学)、practice(模拟职场实践)、performance(业务表现)。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突出网络技术与新兴媒体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科技外语人才。

一带一路;互联网+;科技外语人才;5P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辽宁省“一带一路”“走出去”政策的实施使得对外贸易活动成倍增加,外语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经济发展、外语先行的局面。外语人才,尤其是科技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外语功底夯实深厚;既可以用外语与外国专家流利交流,又可以巧妙利用外语工具查阅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科技外语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在专业和外语两个层面中游刃有余。科技外语人才在推动科研、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国际领先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科技外语人才的内涵

科技外语主要指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外语。科技外语人才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外语能力强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他们有自己的理工科专业,专业知识牢固、专业技术过硬,同时外语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不但可以借助外语进行沟通交流、文章写作,还可以参与科学研发和项目合作。二是,略懂科技知识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他们的外语基本功扎实,语言能力过硬,对科技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并有很强的求知欲。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能力快,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能够胜任日常会谈、商务谈判、技术翻译、科技阅读、公文写作等工作。科技外语人才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具备相关理工科专业或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外语知识及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对科技外语人才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具备一定的网络运用能力,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心理学知识。

高校的外语教学政策要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力求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构建基于行业需求的,能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案。高校不仅要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学术和师资支持,还要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理工科+外语”,要从课程层面的简单排列组合,上升到学科层面的深层次融合,考虑到跨文化交际中诸多因素,调整外语教育教学策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辽宁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师资匮乏

目前具有深厚外语功底和一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老师稀缺。大部分科技外语教师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生,作为纯文科生,他们的理工科知识严重匮乏。他们大多按照传统通识课的培养模式和授课标准来教授学生,过于“经院风”。对于科技外语授课中遇见的理工科专业术语仅按照表面意思翻译,因为很难解释清楚,甚至自己根本不理解,不做深层次解读。非英语师资队伍规模小,教师资源严重缺乏。科技日语、韩语、德语、法语、俄语的人才培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后续人才储备的建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科技外语人才储备数量相对不足

本课题组进行文献研究,并对辽宁省省直部门、大专院校、大型国企以及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96份,回收率达96%。课题组成员在2017年4月至5月对部分辽宁省省直机关进行科技英语能力水平测试和成绩分析,通过以上举措对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储备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辽宁省目前拥有职业翻译5000人,专业翻译公司800多家,能够胜任科技外语翻译工作的人才凤毛麟角。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人事编制问题、人才培养配套制度等多方面原因,省直部门、国企、中小企业中能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科技外语人才不多。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与韩国、日本一衣带水,因为地缘特点,日资、韩资企业比较多,但是日语、韩语科技外语人才数量不多、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辽宁“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逐渐加大,对日、韩、德、法、俄等小语种科技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多,高校应当考虑建立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英语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三)科技外语人才供求双方的具体需求存在断层错位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存在断层错位,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到合适人才难的窘境。高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急需完善。一方面,用人单位对科技外语人才的要求很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过硬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工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都是纯文科生,理工科知识严重匮乏,对科技英语了解很少。

三、辽宁科技外语人才的5P培养模式

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管理学5P模型,研究基于行业需求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purpose(利用大数据技术确定培养目标)、plan(按需制定培养计划)、profession(科技外语教学)、practice(职场或模拟职场实践)、performance(科技外语业务表现)。在5P培养模式中,常规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突出网络技术与新兴媒体手段,整合教学资源。

(一)Purpose

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置情况,一方面联合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调研当前辽宁省紧缺的科技外语人才类型,具体到专业。根据数据预测,制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战略规划,建立适销对路的专业和专业群,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外语人才。如软件学院的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语言可能不仅仅是英语,因为对日的外包软件公司很多,因此结合学生的就业趋势来制定培养目标非常关键。另一方面,数据会根据现在的情况对未来行业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预测,高校据此按需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高校应改变传统“一刀切”的理念,建立复合应用型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械制造、医药器械、电子信息、金融财会、新能源等领域的对口科技外语人才,促进学生主体、社会经济与地方院校的协调发展。

(二)Plan

制定具体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计划,包括师资配备和教材编写等。科技外语人才强调“精外语,通科技”。“精外语”突出了外语的核心地位,强调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技能。“通科技”就是利用高校的硬件优势和软件实力,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将科技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外语科技人才依托朗文交互英语教学平台,为不同专业学生增设ESP课程;并且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薄弱环节等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学生学习状况全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并相应地进行研究分析,为教学科研提供数据。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将科技和外语融为一体,实现外语与其他自然学科的接轨,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外语人才。

(三)Profession

研究具体的专业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模式。由于中国外语教育的繁荣,尤其是英语教育的低龄化,让拥有科学技术背景的非英语学生更易于培养成科技外语人才。可以在大一接受完成通用英语课程后,大二开始设置科技外语相关课程,提供不同专业的课程。没有能力设置多门科技英语课程的院校可以引进网络课程和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时空限制,使外语教学更具有表现力。网络辅助会扩充英语信息知识量,使英语教学的互动性更强。网络辅助教学中,学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组织者、加工者甚至创造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填鸭”转变为积极索取。近年来,非英语语种逐渐升温;辽宁省因为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日资、韩资、德资、俄资等外资和合资企业进入沈阳、大连、丹东等城市,这对于小语种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适度增加非英语语种科技外语学生的招生数量,进一步修订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优势,提高紧缺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四)Practice

联合教师与职场专家为学生做科技外语实践。在实践课堂中,联合教师与职场专家为学生开设模拟职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实践。可以创办多种多样的实践课堂,如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及建立实习基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有所了解,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有利于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储备充足的实践经验,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从入学开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大学学习阶段加强学生的职前教育,提升整体学生的择业技巧和就业能力。

(五)Performance

观察学生业务表现并验收。检查学生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表现,是否符合行业需求。社会是语言应用的最终舞台,学校可以与本省外资或合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实践及业务考核基地。高校与各考核基地做好规划,学生在实习期、节假日或假期可以进行实践考核,各考核基地根据学生的业务表现进行打分评级,这是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还可以考虑各高校在主学科投入力度大、师资力量强、学科基础雄厚等优势,将理、工、商、农、医等各领域领先高校结合在一起,优势利用,资源共享,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有序的合作机制和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专业素质强、外语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科技外语人才,推动“一带一路”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科技外语教学一直没有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视,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对科技外语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有效的研究,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模式、途径和方法,加快与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配置,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科技外语人才。

[1] 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政策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 何谨.“一带一路”成我国中长期战略[J].科技智囊,2015(2).

[3]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5]刘莉莉.“基于市场需求的科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武 亮)

邵延娜(198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项 睿(1984-),女,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行业需求的辽宁科技外语人才5P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16CYY002)和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辽宁高校英语教学中新兴网络辅助手段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009)的研究成果。

2017-06-03

G712

A

猜你喜欢

辽宁外语一带一路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