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文化: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的新视域

2017-04-14

关键词:英语专业创客空间

李 欧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创客文化: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的新视域

李 欧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创客文化既是一种亚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型理念。它正在无声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并催生了创客教育。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以其特有的语言优势,成为较早接触、引介和传播创客文化的群体。在对创客文化的渊源及其内涵探讨的同时,结合创新教育实际,尝试分析创客文化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影响:创客文化更新了英语专业创新教育理念;创客文化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创客文化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创客;创客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

一、背景

2005年,O’Reilly Media公司麾下的戴尔·多尔蒂创办杂志《MAKE》。随后相继举办的一系列创客博览会,成为创客运动的助推平台。2009年,“创客”(maker)一词首次出现,它来源于加拿大现代小说家兼技术激进分子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的同名小说《Makers》。[1]2012年,经科利·多克托罗同意,曾任美国《连线》杂志主编的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以同名出版了《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该书被视为创客界的“圣经”。从此,“创客(Maker)”与“创客行动”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建立起了1400多个创客空间(maker space)。在中国,最早的“创客空间”出现在2008年,是由浙江省温州市一名高三学生创建。2010年,国内创客空间的大本营“新车间”在上海落户。至此,创客运动在中国生根发芽。2010年可谓是中国创客运动的元年。2012年4月,由中国创客空间联盟发起,由北京创客空间主办的首届中国创客嘉年华活动在北京举行。同年11月,克里斯·安德森在清华大学公开演讲,并介绍其创客新理论。2013年6月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创客大赛决赛,其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年11月到12月间,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临沂大学先后开展了各自的第一届创客大赛。2014年6月,由Intel赞助,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创客教育论坛。2014年10月,世界创客嘉年华北京站,即中国第三届创客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上演。2015年6月,中国创客大会,即第十五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北京举行。至此,国内创客运动开始迅速发展壮大,但不同于美国红红火火的创客运动,我们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二、创客与创客文化

(一)创客的概念

“创客”的英文是“maker”,在国外也偶尔被称为“hacker”,是亚文化圈子里的新型小众群体。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盈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创客”是指出于兴趣和爱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新材料,将各种创意变为现实产品的人。[3]创客可以是全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可以是特定研究领域里的专家,也可以是修理厂的小工;可以是正在学习的学生,也可以是资深的教授学者。创客可以有很多种类型:电子创客、教育创客、文化创客。[4]总之,创客不仅仅包含那些能够利用开源硬件和软件将创意现实化的狭义创客,也包含那些能够将新思维、新创意变为现实的广义创客。2011年,“创客”一词首次出现在北京创客空间的发起人之一张浩的邮件中。2015年,“创客”上升到国家层面,“创客”一词进入国务院工作报告中。自此,作为小众群体的“创客”们进入到了大众视线。目前,国内的创客空间主要分布在各大城市,如北京Flamingo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和杭州的以艺术设计为方向的创客空间,这是4个“元老”级的创客空间。另外,成都、广州等地也有创客空间,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在该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及精力。2015年6月,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设立2亿元创客专项基金,对创客空间、创客项目、创客服务、成果转化和创客活动予以支持,把深圳打造成国际创客中心。深圳市计划到2017年底,全市创客空间数量将达到200个。

(二)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的英文为“maker culture”或“hacker culture”。学者丁大琴认为,创客文化包括车库文化、硅谷文化、DIY文化和黑客文化。[5]事实上,这四种文化的文化根源极其相似,即创造新事物。但其创造的方向各不相同,硅谷文化和黑客文化强调软件的开发与创造;车库文化强调自行创新、创造;DIY文化强调自己动手创造新事物。笔者理解是:狭义的创客文化是指和实际事物相关的新工具、设备等的创造,创客们的创造是关于工程方面,如电子学、机器人、3D打印和使用CNC工具;[6]广义的创客文化则着重强调受兴趣和自我实现所驱动的学习,该学习是非正式的、是以网络为基础、是同辈人参与的,而且是共同分享的。[7]同时广义创客文化也强调学习和使用实际技能,并能够进行应用性设计和创造,创客们的创造既包含工程方面,又包含传统活动方面,如金属产品制造、木制品制造及艺术与手工艺制造。[6]简言之,创客文化就是“互联网+DIY”,创客运动使得DIY精神得以革新。[8]吴俊杰说:“实际上,创客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手工业时代的复兴。”[9]受创客文化的影响,美国鼓励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和通过创造进行学习,而不是去参加标准化的考试。[10]所以,与其说创客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倒不如说创客文化是新世纪的一种新型理念。

创客文化的发展源于两件事:一是家用级3D打印机的普及,这使得创客打造产品原型更加容易;二是Arduino这一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的出现,降低了普通人参与开源硬件的门槛。创客文化的精髓在于“创造”。“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造”的含义是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进行创造,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在美国,创客文化有滋生的沃土,这和美国人DIY文化相关,而且创客文化在美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美国学校的教师也有不懂的知识,但是美国的家长会愿意来帮助讲解该方面的知识,小孩子也会发动家长来到学校进行讲解。[10]而国内的环境却不利于创客文化的成长与传承。国人习惯了安于现状、丰衣足食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东西坏掉了,第一个想法便是打电话给售后服务或是花钱买服务。只有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之下,国人才会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我们的那些在甜甜圈里长大的孩子们,更加缺乏自己动手的DIY精神。因此,创客文化在中国目前还只是流行在以“技术宅”为代表的小众人群中的亚文化。中国三大创客文化圈都分布在一线大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而作为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缺乏高校云集的文化氛围和创客文化的必要硬件产业链,再加上与国外创客文化发源地交通联系不便及自身发展模式的困境,尚未萌发创客文化的嫩芽。[11]

创客文化的内涵核心是:制造(make)、分享(share)、给予(give)、学习(learn)、工具(tool up)、玩乐(play)、参与(participate)、支持(support)和改变(change)。[12]

三、创客文化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的影响

(一)创客文化更新了英语专业教育理念

创客文化催生了创客教育,《连线》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认为,“创客运动”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13]2015年美国地平线报告(New Horizon Report)高等教育版中,将“创客空间”视为未来2—3年内影响教育的关键技术。[14]可见,“创客运动”及其引发的创客文化不仅触动了教育界,而且更新了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引导和支持创客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高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15]

创客文化对英语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将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四个方向:语言能力课程、人文素养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实训课程。一改以往英语专业因过分强调语言能力,而忽视人文素养及专业实践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明确划分,便成为了创新教育理念在英语专业的直接表现和反映,为英语专业与国际接轨架设了有效桥梁。同时,也为国内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和模型。结合本院英语专业特色,即教师教育专业,在教师教育课程方面开设了多达10门之多的专业课程,如教师语言、教师职业规范与政策法规、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学科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实践实训课程:英语语音与听力模仿、英语听述、英语听力与口语表达、口译理论与实践。另外,实践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也是英语专业课程创新的又一重要体现。该课程体系包含系列英语语音与听力模仿、英语听述、英语听力与口语表达、口译理论与实践等实践类课程。为未来的准英语教师提供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平台,也为可能在其他英语相关领域工作的涉外人才提供了特色实践能力提升的机会。本着“技能强化型”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人文学科,建立“人文学科课程+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创客文化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朱永新在《创新教育论纲》中指出:“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16]创客文化所催生的创客教育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提供了动力和载体。过去,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轻实践能力培养,更没有谈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创新教育理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了“4+1+1”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即4个专业课程方向、一个竞赛课程体系、一个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其中的竞赛课程体系指建立英语演讲、辩论、口译等专业实战课程,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专业实战训练作为一个新的推手,将以教师教育而见长的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学生通过系列专业实战训练,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加拓展了自身的专业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口译课程训练,学生在口译方面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口译能力创新,全然不同于往日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只能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另外,“4+1+1”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是指通过卓越教师实习基地和涉外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形成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稳定有效路径。学院英语专业通过开设的“创新实践”课,将省内外名师、涉外精英请进课堂,培养学生行业意识,提高学生行业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依托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英语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以帮助学生提升行业实践能力和挖掘行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日报、华晨宝马等企事业单位协同开展涉外英语人才联合培养,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行业实践创新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创客文化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中小学创客教育在客观上更注重于学术体验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与创造能力;高校的创客教育除了实现上述目标,还常常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相关。虽然,创客空间建立之初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随着创客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创客项目和创客服务成果会最终得以转化,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创客文化能够培养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创业能力,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中美两国的创客文化成长背景不同。以DIY文化为前提基础的美国创客文化可以造就民间创客,而中国的创客多为校园里的高校学生或是创业阶段的高校毕业生。相对而言,英语专业的学生是较早接触、领悟,并能够深度理解DIY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受众体。新鲜的思维必定能够激发出火花,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就可以更加广泛,而不是仅局限于英语。所以,中国的创客环境自然培养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其次,创客空间的商业化必然提升广大高校学生创客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创客空间商业化,使得身为创客的高校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现实世界,其就业和创业能力自然增强。创客空间商业化是多数创客空间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美国的Techshop创客空间是商业化较早的创客空间,该空间不仅要求会员缴纳会费,而且会提供有偿创客课程培训,同时也会出售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定制服务。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结合学校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项目型课程及融入型课程,对学生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设立项目辅助课程,并成立专门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管理和监督。同时,在专业教育课程及第二课堂活动中,强调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申请、设计、组织和运行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目前,已有毕业生借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地进行了创业,并成为省内具有一定名望的青年创业者。

四、结语

创客文化拓宽了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教育的视野,提升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空间。毋庸置疑,创客教育作为创客文化在教育领域里的使能结果,正在悄然改变英语学科的教育理念。而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旨在提升其专业创新能力的具体创新教育课程究竟该如何开发和实施,却是当下应当认真思考的。

[1] 王佑镁,王晓静,包雪.创客教育连续统:激活众创时代的创新基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

[2] 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郭静.通过创客大赛,联想收获到了什么[EB/OL].(2013-12-31)[2015-10-13].http://www.sootoo.Com/content/472260.shtml.

[4] 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5] 丁大琴.创客及其历史文化基因探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8).

[6]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ker_c ulture.

[7]The Open University,Maker Culture(chapter in Innovating Pedagogy 2013)(PDF) [EB/OL].(2014-01-09)[2015-10-13].http://www.open.ac.uk/people/my-profile.

[8]Noelle Swan.The“Maker Movement”Creates D.I.Y.Revolution[EB/OL].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014-7-6)[2015-10-14].http://www.csmonitor.com/Technology/2014/0706/The-maker-movement-creates-D.L.Y.-revolution.

[9] 吴俊杰,周群,秦建军,蒋程宇,栾轩.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卢秋红,牟艳娜.创客运动:点亮创新教育之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

[11]搜狐网.中国创客白皮书[EB/OL].(2013-10-24)[2015-10-14].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p0H6WT1tL6d3OTbGmmfEI2IOPmEn8Z06 2fUgY77slsNwRFte-noKRW67eTfjQ8T3-nRRJr 4t7eRgvuLP30qMXD2e7j4GrQ2T1Xq0NCxg4y.

[12]Mark Hatch.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EB/OL].McGraw-Hill Education,(2013-9-25)[2015-10-13].http://www.techshop.ws/images/007182 1139%20Maker%20 Movement%20 Manifesto%20Sample%20Chapter.pdf.

[13]Dale Dougherty.Learning by Making:American kids should be building rockets and robots,not taking standardized tests[EB/OL].(2012-6-4)[2015-10-14].http://www.slate.com/articles/technology/future_tense/2012/06/maker_faire_and_sc ience_education_american_kids_should_be_buil ding_rockets_and_robots_not_taking_standardize d_tests_.html.

[14]NMC.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EB/OL].(2015-07-29)[2015-10-13].http://www.nmc.org/publication/nmc-ho rizon-report-2015-higher-eduction-edition.

[15]尹冬梅.培育创客文化是高校创新教育突破口[N].文汇报,2015-3-19(5).

[16]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责任编辑:刘北芦)

李 欧(1977-),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语言测试。

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 2015-YB097)的研究成果。

2017-05-15

H319;647.38

A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创客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创客
创客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