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研究

2017-04-14许宝丹

关键词:一流国际化办学

许宝丹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高校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研究

许宝丹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主要通过学科的合理建设来体现,学科建设通过国际化拓展了内涵和外延,二者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在阐述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探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国际化教育的整体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格局。

国际化教育;学科建设;学科群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决定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大学发展的必然途径——走国际化道路。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确定为国家教育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选择。[1]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因其学科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所以内涵建设需要依托学科建设进行,体现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探索出国际化对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从高校的学科建设出发,对国际化教育带动和促进学科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使学科建设在国际化教育发展下得到长足发展,不断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

一、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一)学科建设是国际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以往高校进行国际化建设时,通常采用学校牵头的形式,如召开国际会议,招聘外籍教师,聘请外籍专家讲学讲座,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以及通过宣传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等。[2]但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一项对于高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工作,其中包含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龙头。[3]因此,国际化教育应扎根于学科建设的土壤,分析本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为学校的进一步学科建设铺设道路。

(二)国际化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也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之应运而生的国际化教育在现代大学发展中不可避免,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世界高校都依托国际化的平台求得突破,积极进行学科建设,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意识到这一点,高校就不能再把视野和思维局限在本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内,应运用国际化的眼光,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地制定和实现本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4]

(三)国际化教育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

国际化教育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与国际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使本校的师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眼光,进而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各校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推动校内的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在此过程中,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脱颖而出,并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特色品牌。当学校置身于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中,应该居安思危,理性分析学校发展的未来规划,并在学科建设层面进行整合、建设和优化,以达到更具竞争力的目的。在此方面,需要高校在原有学科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力培植特色学科、品牌学科,进而形成国际化竞争力,在国内外教育资源市场中占得先机。

二、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路径

(一)以优势学科作为高校国际化的契机和抓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浪潮的兴起,打破了大学“象牙塔”内的传统格局。尽管大学的主要职能仍然是知识的传承与维护,但在知识生产方式上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社会应用环境下,大学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更加强调研究绩效和社会作用。[5]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高校不得不面对国内国外教育资源的竞争和占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符合教育生态,也是契合时代的大学治理发展方向。以优势学科作为国际化的发展契机,打开国际化格局,整合校内资源,引进国外高校优质项目,是高校进行国际化教育的有利突破口。如大连工业大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视觉传达与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也是国家级A+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2011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该校与英国名校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开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辽宁省第一个与世界百强大学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辽宁省首批艺术类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该项目以优势学科为突破口,1/3以上核心课程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驻校专业教师讲授,将两校优势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在办学模式和理念上接轨国际,使毕业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专业能力。另外,该项目在国际化教育方面,不仅注重引进来,同时注重走出去,以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学科水平参与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竞争,目前正积极实施将外国留学生引入合作项目中来,推动此项目的国际化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高校在学科资源上进行整合优化,以优势学科以点带面,为国际化发展提供切实依托,探索国际化布局的新思路,进而形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互相统一的良性循环。

(二)以“双一流”为目标搭建优质国际化平台

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旨在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双一流”建设鼓励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实行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形成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多元合作共建机制。一流学科是实现一流大学的前提,也是培养优质人才,提升研究创新能力、做好社会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该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做好自身定位和规划,优化学科结构,精练学科发展方向,结合高校实际和地方实际突出重点,创新组织模式,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搭建相关优质国际化平台,使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国际化资源的建设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如在辽宁省双一流建设规划中,确定了22所“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65个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在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国际化结合到一起,协同发展。高校应在一流学科的国际化联系与合作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多样式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同时,在招收来华留学的学历生上向一流学科倾斜,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的招收上,力求把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建设落到实处,在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化平台上与国际上一些大学的相关学科对接,以更广阔的视野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大学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使学科建设逐步向世界一流学科看齐。同时,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实力和特色,扩大一流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际生源,在国际化教育资源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搭建学科国际化平台形成的经验、奠定的基础可为后续的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为高校推进“双一流”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

(三)以国际化促进学科国际化能力建设

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实际来看,大学的国际化主要是通过确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建立国际性的合作网络,搭建国际院校平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来实现。在此过程中,高校在办学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得到提升。[7]国际化促进学科国际化能力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教师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主体,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国际化教育的大趋势下,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建设的实际运作。依靠国家、社会、企业、学校的多方资金渠道,大规模高层次地派遣教师出国展开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进修,重视本土教师国际化意识的改造和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管理、创新方面的国际化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直接影响着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也是学科国际化能力的直观表现。高校应把开展中青年教师英语培训项目作为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国际化师资储备力量。

2.促进国际化课程建设。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8]学科国际化能力建设与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国际化课程的建立有助于在课程设置、专业内容、研究方向等方面与国外实现有效对接。因此学科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实质就是“构筑体现开放性、通用性和先进性的现代课程教学体系,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在课程内容上融入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9]大连地区有些高校与蒙古国蒙古财经大学开展了2+2联合培养项目(蒙古国留学生大学三、四年级课程需在中国大学修读,并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在与蒙古方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有效对接的过程中,高校的联合培养相关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优质整合,同时也切实提升了该项目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

3.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多元化。学生的国际化、多元化一方面是指本土学生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短期出国进修或实习等方式走出去,获得跨文化经验,开阔学科视野,增强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国际化、多元化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国际学生进得来,以学科为导向,重视发展留学生教育,特别是留学生学历生教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化建设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学科国际化能力建设,才能让走出去的本土学生具备国际化素质和能力,才能吸引外国留学生到中国高校就读。因此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大力发展留学生学历生教育,跟进学科建设改革、接轨国际化课程,是高校学生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所向。[10]

4.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学术和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应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一批学科的科研创新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不断增强学科的学术发展能力,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搭建国际化的科研平台,积极与国外院校展开学科方面的国际前沿课题研究合作,用“特色化”和“国际化”统领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11]建设国际化的一流学科必然要以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支撑,这也是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科建设国际化、以及教育资源跨国流动形成的重大挑战的核心要义。

(四)以国际化视野开展学科群和交叉学科

随着国际化教育在高校的逐步拓展,优势学科的地位得以强化。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处理好学科关系,形成学科群建设,与地区经济和国际合作项目相结合,将深化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拓展学科建设的外延作为新的战略选择。学科群建设直接受到高校所在地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2]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科建设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辽政发<2016>93号)指出,省属高校要整合优势资源,在高校中构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重点学科群,面向辽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需求,在电力装备、石化冶金、矿山机械、生物制药等方面建立支撑学科群。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凝炼校内校际学科资源,在优势学科中孕育交叉新兴学科,以及移植与优势学科相关的学科进行整合优化,培养大量知识型创新人才是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学科建设发展的新趋势。[13]另外,辽宁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也为高校在国际化视野下开展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现实指向。

三、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表明,顺应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及时作出战略性调整,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国际化教育的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国际化教育不仅是社会衡量一所大学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国际化教育资源,在学科设置、创新能力、组织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真正做到接轨国际、整合创新,会对高校的招生、就业、国内外影响乃至发展格局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和改变。搞活国际化教育,带动促进学科建设,积极主动地融入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化的浪潮之中,探索国际化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路径,才能够在激烈的大学竞争中保有优势,开阔格局,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1] 李润梅,娄淑琴.依托优势学科建设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建设[J].大学教育,2014(1).

[2] 彭志军,梁莉,成永红.以国际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9).

[3] 刘桂云,姚本先.论科技创新与高校学科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4] 邵洋洋.当代大学发展的国际化教育战略[J].黄山学院学报,2011(12).

[5]倪亚红,王俊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J].江苏高教,2017(2).

[6] 于歌,孙丽莎,阎军.应用型高校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6(9).

[7] 吴赟.以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给予学科建设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6(2).

[8] 李宝贵.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变化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9] 罗英姿,李芹,韩季琴.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10]朱敏.对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11]杨玉良.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1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13]庞昊琳,朝克.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校学科群建设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5).

(责任编辑:刘北芦)

许宝丹(1983-),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本文系辽宁省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2016-2017年度课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外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dlskyb122)的研究成果。

2017-05-10

G642

A

猜你喜欢

一流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