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慕课教育现状及对中国高校慕课建设的思考

2017-04-14

关键词:学习者课程建设

卢 暄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欧美慕课教育现状及对中国高校慕课建设的思考

卢 暄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MOOC(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认为其代表了“开放教育”的发展方向。MOOC使大学的实体界限被完全打破,由此催生的新时代“学习革命”已然成型。它给中国高校现阶段教育改革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同时给教师能力、教育模式与学习过程带来了全新挑战。对于发达国家MOOC教育的现状研究有助于了解相关趋势,做好MOOC在中国高校的建设推广工作。

MOOC中文音译为“慕课”,它是由个人或组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式分享课程,旨在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使更多人分享知识并加强交流。MOOC之“M”代表Massive,即学习人数规模,“O”代表Open即打破地域限制的开放模式,第二个“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C”则代表Course课程。

今天常被大家谈论的MOOC,其范畴首先包含其主要意涵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短视频为载体完成课堂教学,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和考核;其次,MOOC还含有SPOC之意,即“小规模非开放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也被称为“翻转课堂”。SPOC对MOOC在线学习模式在实体教学方面的不足予以了弥补,化解了MOOC面临的部分挑战,[1]形成了“线上学习+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体课堂的参与性大为增强。故当前各国所称的MOOC教育实际上是包含了公共MOOC、校内MOOC、公共SPOC、校内SPOC等在内的教育形式统称,但主要都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凭借其资源优势予以整合发起的。

MOOC概念首先由加拿大学者提出。随着美国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来自全球的学习者都享受到了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便利。MOOC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与能力挑战,对提升教育水平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大数据分析,更科学地掌握学生特点和学习行为,可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同时,由于MOOC教育对硬件要求很低,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走出大学围墙,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大大提高了普通人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特色,MOOC教育从产生至今虽仅仅数年,却已在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生根发芽、迅速发展,为更多人带来了海量知识与学习交流的途径。早在2010年,比尔·盖茨就说过“将来的学习者不必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在网上免费自学全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所大学提供的学位课程都要好”,[2]这正是当前世界范围内MOOC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美国MOOC:实力雄厚的三大平台

美国学者博耶认为:“学术不仅意味着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我们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为教学的学术。”[3]MOOC平台正是这样的“学术”。2001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开放式课程计划“OCW”(MIT Open Course Ware),此一开放教育资源创举虽在当时未形成潮流,但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OCW”以高质量的电子课件与课程视频共同组成,目前已将2000多门课程资料上网,课程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全球建立的镜像网站二百余个,得到了世界各国学习者的肯定。美国卡耐基梅农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也早在2002年就开办了一个开放学习项目OLI,提供在线授课服务。2012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联合建设MOOC平台Edx,向全世界的大学和学习者免费开放两校的优质课程,并不断吸纳其他高等学校参与共建,通过Edx平台向全球提供更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当年被称为MOOC元年。[4]

今天发端于美国的三大MOOC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其中Coursera发展规模最大,欧美以及中国若干一线大学都在其上开设了课程,现正成为大学课程的标准提供平台。有的特色专项课程,需付一定费用,通过后可获相应的资质认证,权威性高,有助于学习者求职就业;Edx因其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的背景,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加自由灵活。目前其核心业务专注于职业和企业培训。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入了Edx项目;Udacity则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精致,其学习过程设计贴近普通大学学习习惯。以MOOC教育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美国已比较规范。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的观点,美国基础教育在线学习的推进主要考虑让大家有公平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学习发展的兴趣需求。当前美国绝大部分实施MOOC的州或学区都备有具体的MOOC评估标准。

可以说,MOOC教育在美国已经形成,配套了课程设计、法规条例、评估标准,涵盖但不限于高等教育的范围广泛的学习平台,使得更多人由此获得了教育公平与知识获取途径。

二、英国MOOC:FutureLearn的蓬勃发展

2012年底,在Coursera、Edx诞生的同年,英国首个MOOC平台FutureLearn正式成立,并于次年推出第一门课程。FutureLearn由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创立和赞助。FutureLearn虽然不如MOOC美国平台Coursera和Edx那么备受瞩目,但其数百万的用户量和高标准的课程完成率,体现了英国MOOC平台巨大的发展潜力。开放大学副校长马丁·比恩(Martin Bean)表示:“一直以来,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教育产业的颠覆性影响——推动创新,提升体验。我坚信MOOC对教育也产生同样的影响,它为人们提供了耳目一新和引人入胜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我们决定与各大学和文化机构合作并联手创建了FutureLearn的原因。面对MOOC的日渐兴起,我们率先代表英国做出了回应,为学生提供新颖和创新的方式来学习大学课程。”[5]

在文化翻译中最常使用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就是以译者所选择的文化立场为基本点来加以区分的。选择《红楼梦》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与霍克斯(Davis Hawkes)译本,正是基于两位译者在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背景上都有较为鲜明的不同之处。杨宪益作为中国译者,受外文出版局委托,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而霍克斯作为汉学家,以传递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美感为翻译目的,因此其翻译决策过程也应是颇具对比效果的不同博弈过程。限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从博弈论视角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浅析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曾在本土的Future-Learn推出前与Coursera平台合作授课,但相比于美国的遍地开花,英国MOOC建设初期的有限资源使得其教育影响力大打折扣,尽管爱丁堡大学在Coursera平台的课程申请者至2013年就达到了30多万,但仍不足以体现英国高等教育的雄厚实力,英国对于依托他人平台发布自己课程的做法心怀芥蒂,认为难以凸显英国高等教育的崇高声誉。FutureLearn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被动格局。今天FutureLearn在世界的合作对象多达数十所,此外还包括大英博物馆、英国文化协会、大英图书馆等著名组织。FutureLearn的发展理念很好地体现了英国MOOC接下来的长远规划:Listen to our learners(倾听学习者的需求)、Provoke conversation(鼓励对话);Embrace massive(扩大规模)、Create connection(建立学习者之间的联系)、Keep it simple(尽量简洁)、Learn from others(向他人学习)、Embrace FutureLearners(欢迎终身学习者)等。英国Future-Learn平台还提供参加现场考试机会并可获得高级证书。

英国MOOC平台有三大特点值得关注。首先,FutureLearn创建前后十分注重对MOOC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在爱丁堡大学通过Coursera推出自己的课程期间,该大学就对数以万计的用户进行了调查,从而对MOOC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翔实把握。FutureLearn建成后,英国的政府部门直接领导组织了对英国MOOC建设的调研,政府商业主管部门发布了《日趋成熟的“MOOC”:关于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及其他形式在线远程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报告[6];其次,FutureLearn强调MOOC平台的社交互动。英国MOOC在平台设计上鼓励用户通过互动方式积极学习,并尝试将社交网站与MOOC平台无缝对接,让课程所需要的讨论与答疑能够在线上顺利进行;再次,FutureLearn追求简洁,把其他MOOC平台上繁琐的课程页面分类诸如“大纲、BBS、公告、评价、规章”等项目统统简化为“To do(待办)”、“Activity(活动)”、“Replies(回复)”、“Progress(进展)”四类,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与学习效率,并可保持其持续兴趣。

三、MOOC教育在世界各国快速推进

MOOC在美英等国得到了政府支持下的体系化推进,而建设MOOC平台的热潮已经感染到了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大学机构和教育业者们节约教学成本、扩大生源范围的有效渠道。欧盟MOOC平台OpenupEd提供十余种语言近200门课程;iversity这一德国MOOC平台则直接与老师合作全球征集课程,并举办欧洲MOOC产品竞赛,优秀课程还能获得数万欧元的课程平台建设基金;澳大利亚MOOC平台open2study更加偏向大众化,无须学术基础,相比其他平台学习门槛更低。此外,如FUN(法语)、Schoo(日语)、Miriada X(西班牙语)等多语种MOOC学习平台已在近年来迅速建立起来。除了在MOOC平台上发布课程,很多组织机构还借助Edx等平台技术建立起自己专属的独立MOOC网站,如斯坦福大学独立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等,此外还存在众多以学科划分的不同课程的专业MOOC网站。

可以看到,MOOC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各高校机构及政府都投入了巨大精力进行平台建设,体现了对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前景的信心。

四、中国高校MOOC建设之路

中国虽然不是MOOC教育的发源地与开创者,但也紧随其发展大势,建设历程基本与世界趋势同步。2013年,随着北大、清华、复旦在内的中国一流大学陆续在Coursera、Edx等平台发布资源,2013年亦被称作“中国MOOC教育启蒙年”或“MOOC元年”。接下来的数年间,全国各地高校对于MOOC建设进行了众多颇具创新的探索,也在工作过程中直面挑战,力求使中国MOOC建设更富有成效且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

(一)理清工作重点

如前所述,今天的MOOC教育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与小规模非开放在线课程(SPOC)的结合,与高校教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校内MOOC与校内SPOC,也就是“校内MOOC+翻转课堂”,这也是当前大部分中国高校教学进行MOOC建设时的工作重点与研究方向。同时,部分科研教学质量突出的国内一流大学还进行了全球视角下的公共MOOC与公共SPOC的课程探索。需要注意到,中国高校数量庞大,但并非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实力进行创新输出,去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MOOC课程,因此MOOC建设切忌一哄而上,而要分清工作主次。当前中国高校的MOOC教育主要对象仍然是国内的高校学子与社会研究人员与兴趣爱好者,因此MOOC建设应围绕这个工作重点来进行。各高校进行相关工作时要杜绝冒进,一方面大力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大胆尝试,建设精品课程,并争取走上世界,同时脚踏实地,投入更多精力到本校乃至可以辐射全国高校的本科生MOOC课程建设中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首先满足一线教学多样化服务的要求。

(二)发挥MOOC特色

MOOC有在线特点,但与传统网络教学大大不同。进行MOOC建设时,必须抓住其多元学习模式、互动讨论交流的特点,真正发挥出MOOC不同于以往课程的特色。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短视频质量和知识点的嵌入式问题,学习方式上注重师生间、学生与材料间的多种互动关系,最大化体现MOOC教育的优势,而不是沾个“网络”或“在线”二字,相关课程就自动成了MOOC教育。此方面应特别注意吸取英国FutureLearn平台的先进经验。

(三)规范评价认证

法国MOOC平台OpenClassrooms曾得到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公开支持,与IESA Multimedia学校合作发布了得到国家承认的多媒体专业学位课程,这对于各国的MOOC实践而言实乃鼓舞人心之信息。中国传统评价体系在当前的互动学习氛围中显得僵化,而MOOC教育评价却灵活又不失严格,作业、测试等要素均包括在内,但评价形式却呈现多元,评阅人员可由同学、教师甚至第三方构成。合理的评价设计对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激励促进。[7]学习合格者应考虑颁发由课程开设学校提供的证书,并作为今后求职的相关有效证明。

(四)加强校际合作

包括学分互认在内的校际合作是高校MOOC建设的必然考虑课题。美国教育委员会(ACE)于2013年2月批准了5门MOOC课程的学分认定申请,并呼吁美国高校接受MOOC课程学分,这也是高校MOOC教育的大趋势。中国目前MOOC系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度仍然有限,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有待提高;合作院校之间对于相关议题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信任危机”、“校际歧视”与“畏难心理”,导致学分转化仍有难度。目前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课程审查委员会作为权威公正的评价队伍,形成授课、学习、评价三方分离的模式,减少对接障碍与摩擦,方便学分互认转换,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2014年“好大学在线”发布仪式上,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签下了MOOC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各校将MOOC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西南片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此举对于中国高校MOOC教育的校际合作走出了先行一步。就此而言,开放的学术视野,对于推进校际合作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8]

(五)提升交互关系

英国FutureLearn平台的一大特色就是其灵活丰富的社交互动功能。与国外MOOC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相比,国内高校MOOC平台虽然也开设了讨论区、评论区等互动版块,但师生间互动、学生与教学材料互动等必要学习过程仍因习惯与条件所囿,动力仍显不足,积极性尚待提升,须在平台设计与流程管理上加强学习者反馈引导,减少双方有效信息传播的缺失。

(六)MOOC认证隐忧

根据一份由市场研究机构Babson Survey Research集团发布的《2013年美国在线教育报告》显示,只有5%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使用MOOC,53%的教育机构还在考虑中,有33%的机构则没有使用MOOC的计划,美国某些大学管理委员会还出台了“暂停MOOC”的规定。这显示出即使在MOOC建设先行者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内也没有对MOOC发展取得统一意见,其中一种担忧是MOOC颁发的认证会造成高等教育学位学历混乱。这一点中国高校应予以重视,但在制度建设上完全可以提早规划予以避免。

(七)MOOC并非万能

美国2013年一项针对MOOC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全球调查表明,84%的受访者认为MOOC是目前教育模式的补充,同时16%的受访者认为MOOC会取代现有师生教育方式。MOOC三大平台之一Edx的高层人员Piotr Mitros认为“未来课堂会消失”。而被称作“MOOC之父”的George Siemens表达的观点则没有这么乐观,他提醒“不要试图让MOOC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认为MOOC开拓者的这种告诫是适当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口号“没有教师的学校是空空的建筑。”无论中外,教师的岗位并不会被替代,但扮演的角色却势必要在新形势下进行转换。科技进步带来了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革新,MOOC看似万能但却仍然离不开活生生的人,其碎片化学习方式不可离开教师的系统教学,[9]MOOC相关新技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反而更高。MOOC建设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淡化了教师作用,反而是必须要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教师是教学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其角色不可替代。

(八)政府掌舵大局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及要深入研究MOOC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促进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出要深入研究MOOC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支持“985工程”高校开设开放在线课程,组织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还要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刘延东副总理也早在2013年就指出要切实加强汉语教学,要借助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扩大服务范围。[10]可见,政府态度明确,对于高校MOOC建设大力支持,更对其前景表示乐观。MOOC建设对于现行高校教育体制是一种“倒逼改革”,有时还会触发利益矛盾,政府掌舵可保持其在轨道内合理健康运行。

五、结语

无论中外,好学校、好教师、好课程一直都是稀缺资源,MOOC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模式。这场变革不同于以往的网络教学,而是会在教育技术、观念、体制、方式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带来深层变化。子曰:“有教无类”。教育应具有资源共享精神,教育资源既来自于全人类,即应与更多人共享。MOOC教育首先改变了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弥补了线下教育资源不足,倒逼教师技能提升,分担教师管理压力,[11]同时可能推倒传统大学的围墙,让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无论身份为何与时空远近,都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高校教育有其本民族历史传统烙印,在当前新形势下的MOOC建设应是在坚持良好教育文化精华的同时,使用新科技,服务学习者,圆满完成教育革新重任,力求在校内与公共人群中都培养出更多的储备人才。

[1]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2] 比尔·盖茨.年轻人将来可不必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8/09c_12426334.htm.2010.

[3] 欧内斯特·L·博耶,著,涂艳国,方彤,译.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TheYearoftheMOOC[EB/OL].TheNewYorkTime.http//www.nytimes.com/2012//11/04/education/Edlife/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multiplying-at-a-rapid-pace.html.2012.

[5] 中国网.英国推出独特社交在线学习平台——FutureLearn[EB/OL].http://www.china.org.cn/ch inese/2013-09/24/content_30117262.htm.2013.

[6]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1ls.The Maturing of the M0OC:Literature Review of Massive 0pen 0n1ine Courses and 0th-er Forms of 0n1ine Distance Learning[R].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11s,September,2013.

[7] 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

[8] 陈锡坚.论基于学术视野的大学课程建设[J].教育探索,2016(11).

[9] 石慧,MOOC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7).

[10]在第八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北京,2013-12-07.

[11]李娟.“互联网+教学”在社会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

(责任编辑:武 亮)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MOOC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flection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LU Xuan

School of Politics&Public Administration No.58,Renmin Avenue,Haikou,Hainan Province,570228,P.R.China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is known as“the bigges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since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which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open education”.MOOC completely broke the walls of the University,the new era of learning revolution has been produced.I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At the same time,it bring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teachers'ability,educational model and learning process.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OC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trends and do well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OOC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MOOC;SP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Chinese 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

卢 暄(1972-),男,陕西汉中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地缘政治、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

本文系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项目子课题“海南省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课题(2016)”的研究成果。

2017-05-04

G434

A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建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