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4-14张小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柔性理想应用型

张小飞

(攀枝花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攀枝花617000)

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张小飞

(攀枝花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攀枝花617000)

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开展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接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过程三个方面来看,开展好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实践有效性,就要将柔性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职业理想教育的全过程。

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柔性管理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选择。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仅是教育体系内部的调整和转变,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国家人才战略部署的落实,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层面上,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才具有了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开展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战略意义

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高度看,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着眼点。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之下,地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仅意味着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取得重要成果,还有着更为重大的战略考虑,那就是逐步形成“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氛围,让每个应用型人才都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应用型人才发展道路,打造一支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用型人才大军。也就是说,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对于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双创”事业进一步发展,对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教育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但是拥有扎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仍然供小于求。因此,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初衷在于为社会尤其是围绕地方高校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拥有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意味着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还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理想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志存高远、学有所用,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看,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是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真正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切入点。在国家推行高等教育改革,鼓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与行业、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不乏有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合理、管理不协调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视不够——所培养的人才存在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态度不坚定、自我定位不准确和职业生涯教育片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的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相关,更多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都是介乎“学术性”和“应用性”之间。同时,伴随着开放式人才培养和多样化市场选择,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更多更广的选择,这也能反映出我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训练存在不足。一些大学生从进校之日起就是开始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干脆只是为了一个文聘,即使学校是以一个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来培养,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思考一个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才能具有这样的素质。由此可见,要进一步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还要把职业理想教育提升到同等的高度,这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的重要突破口,具有承接高校与社会的纽带作用,并有助于实现高校、社会同步发展的实践价值。

从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过程来看,职业理想教育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精神原点”,是开启职业大门的精神动力。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用型人才如何认识和正确树立职业理想的问题。前者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为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其实质就是明确地引导大学生按照这个专业(职业)的要求来认识和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虽然国家并未规定应用型大学生毕业之后必须要在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或者企业工作,但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从提出开始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和职业成长的过程当中,职业理想是高悬于学生思想中的“指南针”,时刻指明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追求。职业方向的确定,对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能够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这种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应用型人才的精神动力,刺激自我实现理想的冲动。职业理想教育的开展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还有助于坚定信念,促进他们在遇到职业挫折时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继续奋斗。由此可以看出,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它构成了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精神原点”,明确了职业成长的起点和终点,也为职业发展甚至是人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源泉。

二、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本质特性

职业理想教育在应用型人才提出之前,就已经广泛地运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同时其他类型的人才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因此,要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就要搞清楚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与一般其他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差别,这种职业理想教育的教育形式有何独特之处。

与其他人才类型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性背景赋予了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和目标指向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就规定了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特殊性。首先,与学理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较低,“是突出应用性,依托一定的学科平台,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就偏重于实践应用。但是低重心并不意味着低要求,反而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某种能力上的特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学理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同步发展。学术教育是一般地方高校都继承的教育传统,职业教育的加强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想目标就是具有科学技术理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次,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也具有特殊性。学术型人才是专门从事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人员,而应用型人才则是将这些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差别体现在知识结构上,前者以应用性的知识体系为主,后者则以原理性的知识体系为主。从这种知识结构上的差别衍生出了从事职业类型的不同,进而才有了人才的类别以及之间的差异。再次,与技型性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技能型人才是掌握职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职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同样注重从事职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并且具有技术开发的能力。这一区别不仅体现在培养目标上,还体现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具灵活性,对知识深度、广度、系统性等要求较高。这种特殊性的实质就是更加注重对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应用型人才具备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不仅是学理分析的结果,更是政策导向的产物,因此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就成为落实国家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政策的必然要求,也就意味着对应用型人才开展的职业理想教育必须与相关的政策本身相吻合。同时,因为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虽然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丰富,但是其仍然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之下,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成为必须,而且本身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殊性。

三、突出柔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

对应用型人才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特殊性,而在其具体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职业理想教育对象的特征与需要,还要将教育者的角色从职业理想教育的“幕后”送到“幕前”。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必要性赋予了职业理想教育者的刚性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好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特殊性规定了职业理想教育要采取柔性管理的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有效学习职业理想教育。如何在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既高效又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柔性管理,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法论问题。

柔性管理(一般译成Soft Management或者Flexibility Management)是上世纪50年代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提出的管理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当时盛行的人本主义理论,其本质特点就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特指被管理者,重视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活动不再一味采取外在的、刚性的管理措施,而是通过调动和激发管理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前提下让被管理者形成一种能够达到管理目的的自律性活动。[1]“柔性管理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充分展现它的人本性、情感性、权变性、间接性等特征优势,坚持内在重于外在、个性重于共性、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等基本原则”[2]可以看出,柔性管理所具有的特征优势和基本原则都与职业理想教育有着很高的耦合度。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理想是在国家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而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形式都是由个人决定,因此每一位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理想都毫无疑问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也就能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内在性、情感性和多样性。

柔性管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这就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保障。将柔性管理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一般教学管理已经有很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在充分说明了柔性管理作为管理手段有效性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对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理想教育中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摒弃控制思想,强调引导教育

柔性管理的首要前提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一种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基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是自己的目的,而非他人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试图通过柔性管理来实现职业理想教育目标的同时,要摒弃一种试图通过柔性管理的手段来达到控制学生思想的思想,如此一来,对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的动机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比“控制”而言,柔性管理更为强调的是一种引导式教育。在人本性、情感性等特征优势之下,教师通过暗示、诱导、熏陶、共鸣等柔性方法将学生的思想引入职业理想教育的正轨,[3]而非用直接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手段来强迫学生认同。

(二)尊重学生个性,强调情感认同

任何理想都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职业理想同样如此。在保证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在大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应用型人才的个人职业理想的层次和类别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帮助。柔性管理对人本性的强调,说明了在这样的管理手段中,学生职业理想的多样性、差异性是可以得到认同的。同时,这种认同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个性理想的认同,也包括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两者以职业理想为转轴,体现的是一种双向认同的关系。在柔性管理的视野下,教师只能在认同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价值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来自学生的情感认同,才能进行情感沟通,进而运用之前所谈及的教育方法。

(三)重视教师自我修养,身教重于言传

突出柔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或者是个人品行上都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传统刚性的职业理想教育,教师与学生都只是作为教学的条件而已,因此采取各种刚性的、“无人”的教育方式对教师本人的要求其实很低,因而才有了照本宣科、“同堂异梦”等教学现象。与之相反,柔性管理要求体现的人文性、情感性、权变性和间接性无一不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能力的考量——人文性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人文关怀,还要有充分的人文素养,这是引发学生认同的基础;情感性要求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洞悉和把握学生情感,用真挚、开放的情感交流引发师生共鸣;权变性和间接性则是对教师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职业理想教育不仅发生在课题,在任何时间教师都有可能会遇到有助于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的机会,或紧或松,或进或退,形散而神不散才是最高境界。如果教师试图用柔性管理促进应用型人才职业理想教育,那么最大的挑战不是在于学识的积累和方法的锻炼,而是在于自我修养的水平和层次,毕竟身教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之一。

[1] 江雪芳.论高职院校职业理想教育与柔性管理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84-85.

[2] 旷 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3-76.

[3] 陈显捷.柔性管理:大学生管理的新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67-68.

[责任编辑 范 藻]

Thought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Career Aspiration Education

ZHANG Xiaofei

(Journal Edition Office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China)

The applied talents' career aspiration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ivation. From the angel of the stragetic deploy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 the needs of markete conomy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applied talents, it is an nationl level stragetic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good applied talents' career aspiration education. To fully grasp the nature of applied talents career aspiration educ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und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effectiveness, we should make the ideas of soft management into the whloe process of applied talents aspiration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 career aspiration education; soft management

2017-01-10

攀枝花学院社科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照下的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研究——基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SKL2014A28)

张小飞(1988—),男,安徽安庆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德育研究。

G641

A

1674-5248(2017)04-0122-04

猜你喜欢

柔性理想应用型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